據日本經濟新聞 3 月 8 日報道,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企業臺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富士康最早於 4 月實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3 月 8 日中國證監會進行最終審核,預計將以罕見的速度給予批準。鴻海將借子公司富士康上市融資 5 千億日元左右,推進在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制造的自動化等。對中國大陸來說,這也將成為拉攏臺灣知名企業的契機。
將進行股票上市的是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的 "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II)"。該公司負責美國蘋果 iPhone 等的代工生產。2017 財年(截至 2017 年 12 月)營業收入達到約 6 萬億日元,占到鴻海整體的 3 分之 1。臺灣代表性企業的子公司在中國大陸股票市場上市尚屬首次。
鴻海在上市後將繼續持有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 85%股權。籌集的資金將用於建立機器人負責生產的 " 無人工廠 " 的投資等。
需要先進加工技術和品質管理的 iPhone 一直被認為難以實現自動化生產,但今後將通過大規模投入最先進的機器人等,力爭實現自動化。還計劃積極利用超高清的 "8K" 影像技術,以超過人眼的精密度來管理品質。
鴻海精密工業旗下核心子公司有望神速登陸上交所,其背後存在希望比以往更積極吸引臺灣企業、推動兩岸走向統一的中國大陸方面的意圖。
" 兩岸同胞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必將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3 月 5 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首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示,顯示出優待臺灣企業和人才的姿態。
鴻海在申請上市短短 1 個月後就走到審核這一步,有望 4 月上市。在上市預備隊排隊、通常從申請到上市需要 1~2 年時間的背景下,這稱得上罕見的優待。
在中國大陸負責對臺灣政策的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簡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 2017 年底表示,將推動臺灣企業上市,還將支持這些企業在大陸獲得商機。結果迅速具體落實。
臺灣的出口額占其地區 GDP 的約 7 成,出口的約 4 成是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出口。有分析認為,拉攏知名企業的此次行動有意通過讓臺灣經濟陷入 " 空洞化 "(臺灣行政院),進一步加深臺灣對大陸的依賴,以推動兩岸統一。
大陸計劃全面展開這一措施。在全國人大會議召開之前的 2 月底,國臺辦宣佈瞭 31 項對臺優惠政策。內容包括對臺灣部分高科技企業適用優惠稅率、開放能源和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工程與政府采購。著眼點是給予和大陸企業同等的待遇,臺灣主要報紙《聯合報》稱,這是 " 歷史最大規模的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