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到底能用幾年?這個給出瞭答案

03-10

作者:木斯

一部 iPhone 到底能用多久?人們通常會多久升級一次 iPad ?對待蘋果的消費設備,人們是否真如網絡上看到的那樣經常「隔代更新」甚至「年年換新」?

我們都知道,單個設備的壽命在不同人手中自然不盡相同,那我們從周邊渠道感知到的蘋果設備的生命周期,是不是就是它們真正的壽命呢?

盡管蘋果官方從未直接回應過這個問題,但在一份官方文檔《有關 Apple 和環境責任的更多問題解答》中,有一條明確指出:

…… 我們估算第一個使用者的使用年限,假設 macOS 和 tvOS 設備的使用期為 4 年,iOS 和 watchOS 設備的使用期為 3 年 ……

也就是說,從蘋果自己的預估模型來看,產品生命周期這個數字保守估計在 3-4 年。但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的,背後是否遵循著一套既有的邏輯,大概隻有蘋果自己才知道。

每三部蘋果設備裡,就有兩部能用

如今,來自 Asymco 的創始人和獨立分析師 Horace Dediu 給我們帶來瞭一份更詳細且「有理有據」的解答。

他在《The Number》一文中,根據當前蘋果設備的活躍設備數和累計總銷量,不僅估算出瞭他認為更具說服力的用戶滿意度,還最終估算出瞭蘋果設備在用戶群體中的實際平均使用壽命。

在過去關於 iPhone 口碑上的報道,聽到的往往是「用戶滿意度」或是「忠誠度」等相對模糊的指標,好評率 98% 之類的數字並不新鮮,但缺乏直觀的展現。

Horace Dediu 也認為「用戶滿意度」這個說法難以服眾,他認為大部分受訪者會習慣性地「說好話」,尤其是當受訪者處於捉摸不定的狀態時,這種自我暗示感會尤為強烈——好比我們會出於怕麻煩的心理給淘寶中的某些產品、滴滴司機和外賣小哥隨手打一個五星好評,即使是產品和服務並沒有完全讓人感到非常滿意。

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優秀產品的價值不僅會體現在日常的使用頻次上,也會體現在持續使用時長中,這也是「活躍設備數」這個指標更具有價值的原因。

如果說「累計銷售量」代表著一傢公司的既有業績,那麼「活躍設備量」則更傾向於反映它的發展前景。

在今年 2 月初,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在財報會議中披露:2018 年 1 月蘋果的活躍設備量達到 13 億,這也是繼 2016 年 1 月後,蘋果第二次公開瞭自傢的活躍設備數。

Horace Dediu 基於既有數據繪制瞭一張圖表,其中上方曲線顯示瞭自 2007 年第二季度以來,蘋果累計售出的設備總量,可以看到截至 2017 年第四季度,蘋果累計售出設備總量已達 20.5 億臺。

同時,根據已經披露的幾個時間節點上的活躍設備量,Horace 將其與邏輯函數擬合,嘗試著繪制出瞭下方的 S 曲線來表示活躍設備量。

關於這條曲線的由來,我詢問瞭物理學博士 @Milkshake 羊 (有一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 …),下面是對其比較通俗的解釋。

邏輯函數起初是用於模仿人口增長的 S 曲線,後來因其在社會行為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而廣為應用。Horace Dediu 選擇瞭這一計算方式,也是認為邏輯函數能夠很好表示蘋果歷年來活躍設備數的增長趨勢(即前期呈指數型增長,在達到一定值後趨於緩和),並將已知的幾個時間節點的活躍設備數套入瞭這個函數。

他在原文中給出公式:S÷ ( 1+EXP ( −1× ( t−o ) ÷g ) )

簡單處理後,就是這樣:

對應一下即可看出,Horace 公式中的 S 即對應邏輯函數模型中的 L,代表市場中蘋果活躍設備的飽和值。 Horace 預測 2022 年或將達到飽和,取 18 億部;

1/g 即對應邏輯函數模型中的 k,通過求導得出斜率,得出增長因子 g=8;

o 即對應邏輯函數模型中的 x0,為 S 取中間點(9 億)時對應的時間值,即 o=35。

從而繪制出上圖中的下方曲線。

建立這個函數模型後,Horace 計算出活躍設備數與累計銷售設備數之比。

到 2017 年第四季度,這個數字約為 64%,意味著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蘋果設備仍然處於被使用狀態,我發現這個數字恰好和去年 Newzoo 公佈的一個指標相吻合。

從 Newzoo 去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到 2017 年 4 月底,11 億已銷售的 iPhone 中有 7.28 億仍處於使用狀態,比率是 63%。

但 Horace Dediu 的這份數據范圍更為廣泛,包括瞭 iPhone 、iPad、Apple Watch 和 Mac,而並非指代具體某一品類的產品。

和其它一些不清楚統計手法的數據相比,Horace Dediu 的模型直觀地展示瞭已售產品與在用產品的數量,從而可以推導出活躍設備量和已銷售設備之間的比率,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出消費者們過去的購買行為對蘋果未來發展前景的影響。

假如對這個比率進行持續跟蹤,或許可以得到一個比用戶滿意度更加可靠的參考指標。

它是基於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交互,而非根據用戶捉摸不定的三分鐘熱度。

在分析師眼中,這個數據比任何滿意度調查都更加有說服力。

也許你的 iPhone 已經陪伴瞭你四年多

基於上圖中的兩條曲線,Horace Dediu 進一步估算出瞭蘋果設備在用戶群體中的實際平均使用壽命約為 17 個季度,下圖在原圖表上增加瞭輔助線後,直觀地展示瞭這一結論。

已售出的累計設備總量與活躍設備數之差,可以視同為已經「退休」瞭的設備數。截至 2017 年第四季度,這個差值為 7.5 億臺,恰好是 2013 年第三季度的已售出的累計設備總量。

我們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2013 年第三季度之前售出的所有設備,在 2017 年第四季度全部完成瞭它們的歷史使命,壽終正寢。

4 年零 3 個月前,恰好也是目前 iOS 系統所支持的最老設備的發佈時間,比如 iPhone 5s、iPad mini 2 等都是 2013 年推出的,也是目前 iOS 11 所支持的最早的 iOS 設備。

所以,也許我們的蘋果設備並不像我們所以為的那樣一年一換或是兩年一換,而是繼續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發光發熱,甚至超出瞭官方文檔中給出的預測使用生命周期。

產品使用壽命仍然是一個值得拿來探討的問題,尤其是「活躍設備量」。Horace Dediu 認為它是量化蘋果公司價值的一個突破口,基於它所推導出的「設備平均使用壽命」,能讓我們更好地預判蘋果未來的發展。

以用戶的私心來說,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設備被過早地淘汰。隨著 iPhone X 的價格已經突破萬元關口,單純的屏幕變化早已無法吸引講究實用性的用戶群,尤其是對於剛剛經歷瞭「電池事件」的那些舊 iPhone 來說,「經久耐用」似乎也不能完全等同於 " 優秀 ",更很難談得上「我對它滿意」。

除非是外力因素造成的物理損傷,我們都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自己的手機可以「再戰一年」。

你看用諾基亞功能機就不用那麼操心瞭

這樣的趨勢下,一臺手機或電腦會在一個人的手裡待上更長的時間,又或者是幾經轉手賣給第二個甚至第三個用戶。如果隻是想打打電話、聊聊微信、約一局王者榮耀的話,兩三年前的旗艦機依舊可以勝任。預算較低的人群同樣可以從官翻機、閑魚交易甚至是租賃業務中找到品色不錯的中古產品。

但這顯然不是商業公司願意看到的,老用戶的換機欲望過低會導致銷售疲軟,付出成本對龐大的舊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同樣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這一點在 Android 手機上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哪怕是還奮戰在一線的 iPhone 5s ,諸多軟硬件層面的缺失讓它隻能運行一個「殘缺版」的 iOS 11。而新鮮出爐卻又充滿嘗鮮意味的 iPhone X ,又是否會遵循著「4 年零 3 個月」這一生命周期呢?

或許,隻有當我們重新將手機視為一個純粹的通訊工具時,才會不再糾結使用壽命這件事吧。

題圖來自:EverythingApplePro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