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集體啞口瞭 下一個風口在哪兒?

11-03

互聯網電視風風火火瞭三四年,現在還能保持盈利的基本隻剩下三兩個品牌,但是依然受困於整體行業低 迷而顯得窘迫。

盡管全都在虧本,完全退出者卻甚少,基本都憋瞭一口氣等待爆發,一加還想新加入這個行業。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傢不願意松手呢?

未來人們獲取信息的窗口分為三屏:手 機屏、汽車屏、彩電屏。

作為傢居場景也是三大屏中最大的屏,自然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大傢還不知道彩電未來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但是都要一頭紮進來,一旦誰錯過這個窗口,可能就錯過瞭很大的機遇。

雖然他國的公司很難理解中國公司在不賺錢的情況下還能不停的砸入資本維持燒錢的運作。但無奈中國眾多 的人口眾多的資源,每一個小群體小項目都能有機會獲得不小的成功。

彩電行業是一個從未來視角看上去不 錯的蛋糕,但是爭奪這個行業的人,看上去都過的不好。

彩電的門檻在哪裡?

市場大瞭,做的人多瞭,性價比就應運而生,無關乎核心技術的廝殺就不斷升級。大傢都來爭奪 " 我才是互聯網電視行業規則的制定者 "。

誰是互聯網電視行業規則的制定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帶頭去塑造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如果遵循智能手機的玩法,通過堆砌硬件的方式不斷發佈新品,那這樣做的門檻就太低瞭。

而且為瞭爭奪市場,很多互聯網廠商不知不覺就成為瞭價格屠夫。價格的嚴重下拉,就意味著對產品質量的妥協,沒有任何商人會做虧本的買賣,用 1999 的價格肯定就買不到 2000 的產品。

況且大多數消費者都已經有瞭一個固有的印象,看到 " 低價 " 就會聯想到 " 低質 "。價格戰帶來瞭競爭對手間的投機取巧。

前幾年一大批牛鬼蛇神把互聯網電視 " 普及 " 的同時,也拉低瞭行業平均水準。你總不願意看到牛馬不相及的人都來做電視的場面,讓原本能用上 10 年的電視,2 年就報廢瞭。

不過今年,一些互聯網電視廠商也開始逐漸蘇醒瞭,一批價格較貴,但是質量過硬而且極具個性的電視都在近段時間一一亮相。

互聯網電視市場狀態疲軟

作為較成熟的傢電品類,彩電市場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去年彩電市場曾遭遇歷史最大的降幅,但是進入 2018 年後,面板價格下調加上俄羅斯世界杯的舉行,全球彩電的銷售量出現瞭恢復性的增長。據傢電網瞭解,全球彩電市場上半年出貨量達 0.99 億臺,同比增長 4.9%。

但是這樣的增長還是難以抵消眾多彩電品牌相互價格廝殺帶來的惡心競爭。彩電行業從 2013 年開始出現瞭一次大的轉折,國產廠商在面板生產上的不斷效仿和學習,使得產量得到瞭飛速提升,液晶面板的價格也逐漸下滑。

到瞭一個人人都能做電視機的時代,互聯網企業長驅直入,他們為電視帶來瞭新的內容玩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將彩電市場價格透明化,將整個行業拉入到水深火熱的價格戰之中。

互聯網企業開始有瞭野心,想要在電視上做會員、做生態,還要做 VR、AR,現在又來做人工智能,想要通過互聯網把電視變成一個新的物種。

做這些概念的目的都很明確,競爭激烈、利潤率越來越低的彩電市場,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概念、技術,才能持續博得關註,維持生存。然而並沒有去考慮這些概念是否能夠得到延續和發展。

傳統電視的覺醒,反擊互聯網品牌

雖然電視行業已經有瞭非常成熟和透明的套件方案,互聯網電視品牌可以借此來資源整合。

但是這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原材料采購、品控、工藝、營銷、倉儲、服務這些並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而是一個體系相互協作多年才能有高效的結果。

傳統電視殺入互聯網品牌最大的一個優勢就在於,新品牌的研發、生產、推廣完全可以共享已有的產業資源。

傳統品牌在行業內已經有瞭豐富的供應鏈關系,和完善的研發團隊,隻需要獨立一部分成員來單獨運營新的品牌,就可以很快的上路。

並且不受限於現有的銷售壓力,傳統品牌的互聯網電視會活的更 " 輕松 ",這樣 " 寬容 " 的環境,往往更有利於他們對創新產品的研發。

人工智能的風口還有風嗎?

人工智能是接下來的風口,的確沒錯。它經歷瞭三代技術革命,符合第三眼美女的定律,面臨 " 大爆發 ",這也沒錯。但是,你讓我現在愉快的使用它,抱歉,堅持不下去。

我們就拿人工智能電視這一個噱頭,具體的分析一下它都帶來瞭哪些使用上的尷尬。首先我們要知道電視上所謂的人工智能是一種語音交互方式的設定。所以就有語音指令的采集、傳輸、處理、反饋這幾個過程。

第一點語音采集,基本上所有的 " 人工智能 " 電視全都敗下陣來。目前的采集語音數據的做法都是通過外置 USB 設備來實現,這個設備會具備麥克風陣列和攝像頭,好一點的還會集成語音識別引擎。

但是最大方的廠商,也僅僅隻采用瞭 4 路陣列麥克風。這帶來的後果就是根本無法實現躺在沙發上隨口一說電視就能聽到的效果,你得扯著嗓子叫喚,或者跑到離電視一米遠的地方,對著麥克風說話,它才能聽到。

對於我這樣隻想安安靜靜看個電視的人,肯定受不瞭好像要讓全世界都聽到我要看 " 澳門首傢賭場上線 " 的電影。搞出個這麼雞肋的聲音采集設備,真的懷疑他們有沒有用心做這件事。

第二點語音實際的用途。時隔瞭這麼多年,Siri 依然隻是用來設個鬧鐘打個電話,電視上的智能語音助手,同樣也隻是搜索個電影,調個音量啥的。

有的廠商自作聰明在電視機上加入地圖導航的功能,難道還要背著個電視機出門嗎?還有什麼提醒、便簽、查詢周邊生活服務等,脫離瞭 " 隨身攜帶 " 這個前提條件,這些功能都有什麼意義?

總結:

互聯網電視還是會繼續存在,逐漸的在硬件層面開始做數據做 OTT,圈用戶的屬性可能會保持想當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今年開始,傳統品牌 " 硬件為王 " 的產品策略,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儼然成為瞭互聯網電視的對立面。兩者互相博弈,並不是一種互相取代的關系,而是相互補充市場多樣性的關系。

相信啞口隻是一時的,隨著電視這塊大屏和智能傢居物聯網深度的融合之後,互聯網電視還將迎來一個春天。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