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華人難民,70 年隻專註種菜,卻救活瞭新西蘭一個產業
▼
在五六十年代的新西蘭,幾乎每個城鎮、社區都有一傢中國人開的水果店。隨著超市的普及和網購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水果店漸漸倒閉關門瞭。
1920 年代的華人水果店
這些水果店的歷史也就是新西蘭華人的生存史。他們曾經艱辛打拼隻為瞭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希望他們在更廣闊的天空展翅飛翔。
這段特殊的歷史不該被遺忘。
The Fruits Of Our Labours--《努力的成果 新西蘭華人蘋果店》,就是這樣一本記錄瞭這些開水果店的華人傢庭生活變遷的書。五位作者花費 7 年采訪瞭無數個曾經的水果店傢庭,全景式地呈現瞭這段逐漸消失的歷史。▼
《努力的成果 新西蘭華人蘋果店》
這批早年離傢,不遠萬裡來到新西蘭打拼的移民,他們是眾多華人移民的縮影。他們中的很多人,在各行各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新西蘭的發展做出瞭巨大的貢獻。
多年前,一些華人因為戰亂或者淘金熱來到這個國傢。在這片遠離傢鄉、語言不通的國度,安身立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第一批來到新西蘭淘金的華人
是他們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讓他們一步步走到瞭今天,他們中的一些人更是成為瞭建設這個移民國傢的頂梁柱。
01
番薯大王 Joe 和 Fay
華人夫婦 Joe(郭武樂)和 Fay(黃蕙娟),他們多年來一直默默耕耘,靠種菜成瞭新西蘭農業界的行業翹楚。女主人公 Fay 就是當年水果店老板的女兒。
現在年輕人都心懷壯志想要幹一番大事業成就人生,而他們卻靠種番薯獲得瞭無上光榮的英女王服務勛章和代表新西蘭農業最高榮譽的佈萊迪斯洛獎杯。
從抱子甘藍、南瓜、花菜、西蘭花、無籽西瓜到番薯等,多年來 Joe 和 Fay 一一嘗試種植多種農作物,對豐富新西蘭民眾的餐桌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今,我們餐桌上司空見慣的番薯就是他們多年努力培育、改良的結果。在全島因黑腐病遭遇番薯危機時,是他們無私地拿出自己的種植研究成果,拯救瞭農民和同行。他們也因此得到瞭“番薯大王”的美譽。
70 多年如一日的辛勤勞作更是讓他們的名字成為瞭新西蘭農業種植的代名詞。
這對難民出身的夫婦靠種菜為自己贏得瞭一片天。
戳此觀看短視頻
《Joe 和 Fay 的種菜故事》
02
敢闖敢冒的傻父親
早在 1920 年,Joe 的父親郭來發就來到瞭新西蘭,之後,他在霍克斯灣開始瞭自己的農業種植嘗試。
1940 年,12 歲的 Joe 因戰亂隨母親逃難乘船來到瞭新西蘭。
當時正值父親的農場由於合夥人破產和生產率不高而關門大吉。於是,父親租瞭 12 英畝地改換門庭決定自己單幹。慢慢地,在他的努力下,農場作物長勢喜人, 他們終於有條件在 1945 年買瞭屬於自己的第一輛拖拉機。
50 年代末,Joe 的爸爸郭來發 Gock Loy Fat 正在搬運蔬菜
1949 年,Joe 的父親聽從瞭朋友的建議,從霍克斯灣搬到瞭蔬菜需求量更大的奧克蘭生活。他花瞭 4000 磅在今天的機場區 Mangere 附近租瞭一塊 72 英畝的土地準備大幹一場。
在那個年代,花那麼多錢去租賃一塊土地種菜,所有人都覺得這個人瘋瞭,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傻瓜。
03
刻字南瓜的先鋒
Joe 的爸爸骨子裡就是位天生的冒險傢,他曾經還迷上過飛行,加入過奧克蘭飛行俱樂部。
在種菜這件事上,他也發揮瞭自己的冒險精神,敢嘗天下先。當時南瓜在新西蘭還不普及,屬於高檔蔬菜。爸爸突發奇想,在過年的時候在沒有長大的南瓜表皮刻上“恭喜發財”的字樣。隨著南瓜的長大,有字的部分就會凸起,好像天生長在上面似的。
1958 年,Joe 的爸爸就想出瞭南瓜上刻“恭喜發財”,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刻字南瓜的人。這是
2016 年 Joe 效仿的刻字南瓜。
在農作物上刻字,近年來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事瞭,而在 1958 年爸爸就率先想到這麼有創意的方法,真的是不簡單。
直到 2004 年,中國才有人在南瓜上刻字。
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直接影響瞭 Joe 今後的人生。
04
度蜜月仍心系田頭
1953 年,Joe 和 Fay 在一間餐館初見,因為太害羞,沒有開口說一句話,卻在共享的一杯茶和一份餅幹中,彼此暗生情愫。
在傢庭農場幫忙多年後,1956 年,老實巴交的農場主兒子 Joe 和羞澀的水果店老板女兒 Fay 結婚瞭。同樣難民傢庭的背景,共同的追求讓他們從此相知相愛相守一輩子。
50 年代末,Fay 和工人在田裡割花菜
本是種植白癡的 Fay,為瞭融入這個新傢,開始努力嘗試田間地頭的一切農活。小夫妻倆百折不撓地不斷試錯、實驗,滿腦子都是如何更好地種菜,怎麼樣才能種出新品種。
他倆甚至在南島的奧馬魯 Oamaru 度蜜月時也心系農作物。他們在當地看到抱子甘藍,就覺得為什麼不能在奧克蘭種植呢?於是,他們把這種植物帶到瞭奧克蘭,成為當地第一傢成功種植抱子甘藍的農場。
50 年代末,Fay 在田裡采摘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
05
小標簽 大作用
之後,夫妻通力合作,又種植出瞭當時隻有美國才有的時髦貨無籽西瓜,因此還登上瞭 1958 年新西蘭水果種植的專業雜志。
1958 年 全傢人慶祝無籽西瓜豐收
當時,他們在售賣西瓜時,經常會把有籽西瓜和無籽西瓜搞混,顧客抱怨連天。為瞭解決這個問題,Joe 到處找廠商,創意地將無籽西瓜的產品信息印在膠佈上,這樣貼在西瓜上就非常方便區分瞭。
別看這一今天非常普通的小標簽,不經意間又趕瞭人先,從而被市場同行紛紛效仿。因為當時隻有產品的外包裝箱才印有產品信息,沒有人用標簽直接貼在水果上。Joe 的小小舉動,真是既方便瞭自己又方便瞭消費者。
當年 Joe 自創的西瓜標簽 旁邊是雜志刊登的無籽西瓜文章
06
瘋兒子成“番薯大王”
由於在西瓜種植期內,那幾年氣候條件發生瞭變化,Joe 覺得種植西瓜已經不太合適瞭。從 1952 年開始,Joe 夫婦開始在鄰居的幫助下致力於紅薯的種植。
1950 年代,豐收的紅番薯裝在蘋果箱裡
後來,整個新西蘭北島的蔬菜,尤其是紅薯,遭遇到瞭一種罕見的黑腐病 BlackRot,這種病毒抑制瞭蔬菜的生長,紅薯開始大面積潰爛。
Joe 夫婦當時培植出瞭一種可以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紅薯。當他們看到其他的農民和蔬果農場種不出紅薯後,就把自己種的的紅薯送給瞭深受病害之苦的農戶和同行,並把這種可以抵抗細菌病毒的紅薯無私推廣給瞭其他蔬果農場。
他們的三個孩子 Virginia, Jayne and Raewyn 抱著大番薯
經過近 10 年的努力,Joe 農場的紅薯產量遠遠超過瞭新西蘭的其他農場,而緊接而來的挑戰就是如何解決番薯的存儲問題。
正在他們困惑時,當時新西蘭國傢科學與工業部園藝部的一位專傢建議他們試用能容納 500 箱紅薯的標準化庫房。
為瞭讓紅薯們安然過冬,Joe 毅然從銀行貸款瞭 8000 磅用於庫房的建造。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1962 年,在 Joe 的堅持和不斷努力下,這個安裝瞭現代化控溫控濕設備的紅薯存儲倉庫建成。
當年的庫房,現在用來存儲種子
當時,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們花這麼多錢建個倉庫簡直瘋瞭,那個年代用這些錢可以建成批的公寓,光收租就足以不愁吃喝瞭。
但 Joe 卻覺得這錢花得相當值,有瞭現代化的倉儲庫房後,他們又探索瞭科學的溫度控制管理方法。終於,夫妻倆把紅薯的損耗從 50% 直接減到 1%。
當年的庫房
07
保鮮儲運的開拓者
1975 年,因為父母年事已高,他們從農場的事務中逐漸脫離。Joe 把農場改成瞭自己的名字,在原來傢族農場的基礎上又買瞭旁邊的地,從此他們在這片 140 英畝的土地上繼續耕耘自己的事業。
1981 年,女兒 Virginia 結婚,中間為 Joe 的父母。右邊為 Joe 和 Fay
那時候,Joe 和 Fay 的紅薯事業正做得風生水起,他們三個女兒也逐漸長大,在傢裡農場也能搭把手瞭。閑不住的 Joe 又種起瞭西蘭花。可當他們想把新鮮的西蘭花運送到南島時,如何保鮮又成瞭個問題。
Joe 從國外的雜志上看到有一種聚苯乙烯材料的箱子能保鮮,由於當時市場上沒人使用這種特殊產品,生產廠商也沒有把握,他就到處找公司遊說,甚至不惜支付巨額定金。
剛從地裡采摘上來的新鮮西蘭花經過短時間晾幹後,在箱子底下墊上一層冰塊。然後在堆滿西蘭花後,在盒子最上面再蓋一層冰塊。這樣,整個箱子就相當於一個可移動的冰箱。然後封箱運輸。
1989 年,聚苯乙烯箱裝的西蘭花,零售商正準備出口到大溪地
在低溫冷鏈技術設備發達的今天看來,Joe 這些自己慢慢琢磨探索出來的保鮮運輸技術手段已經很落後,但卻結結實實填補瞭當時的市場空白。他就是為瞭讓遙遠地區的人們都能吃上新鮮蔬果。
一些零售商在聽聞有這種好東西後,直接從 Joe 那裡買整箱裝的西蘭花出口到日本和澳洲等地,但 Joe 自己卻堅持隻發南島。
2007 年,Joe 和 Fay 把實驗種植瞭多年的大黃用這種聚苯乙烯箱子出口到英國。英國當時還沒有這種植物,當收到貨時,英國進口商驚訝這些大黃竟然剛像從田裡采摘下來一樣新鮮。
08
不斷探索的偉大貢獻者
從紅薯種植大王到保鮮儲運的探索者,Joe 和 Fay 一路引領新西蘭的農業種植市場,但他們從不以自己的成績為傲,總是想挑戰更多的未知。
1980 年代以後,他們又引進種植瞭意大利玫瑰葡萄,讓這種口感極好外貌卻很小不惹眼的外國新鮮品種被新西蘭當地民眾接受並喜愛。
2011 年,Fay 在溫室中修剪葡萄藤
在自己已經功成名就的番薯種植領域,他們種植瞭奇貨可居的金番薯,又幾經研究種出瞭別人無法超越的超級大番薯,一直引領市場風騷。
2007 年 ,Fay 手持路易斯安娜金番薯。這種番薯市場上供不應求,但他們並不打算大量商業種植,隻為朋友、親人和少數預定客戶種植。
2013 年,在新西蘭園藝協會年度頒獎晚宴上,Joe 和 Fay 光榮地被總理 John Key 授予瞭新西蘭國傢的最高榮譽,驕傲地搬走瞭象征新西蘭農業行業最高榮譽的佈萊迪斯洛獎杯(Bledisloe Cup)。他們是新西蘭農業領域最偉大的貢獻者之一。
2013 年, 總理授予 Joe 和 Fay 至高榮譽
2015 年,Joe 和 Fay 更是獲得瞭英女王服務勛章,以表彰他對種植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這對不斷開拓的老夫妻耕耘一輩子,總是走在市場之前,創瞭無數同行業之先河。可他們卻一再視商機為無物,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埋頭隻做一個實踐者。
做最瞭不起的事,住的卻是最普通的房子。
他們依然住在農場旁邊的普通房子裡
夫妻兩人相濡以沫一輩子,如今依然每天在田間地頭相逢牽手。
如今,Joe 和 Fay 的三個女兒都有瞭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他們不願像父母一樣在農場打拼。
2013 年 10 月,參加外孫女 Megan 的婚禮
四世同堂 左起 外孫女 Emily Brageul、外曾孫女 ChristineBrageul、Fay、女兒 Virginia
2015 年,他們的外孫女 Megan Blackwell 舉辦瞭名為 Chinese Roots, Kiwi Branches 的攝影展,記錄瞭外祖父母的生活
對於誰來繼承他們的事業,老夫婦很樂觀地表示:未來,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這塊地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耕耘吧。
今年,Joe88 歲、Fay84 歲,他們還在農場繼續工作著。
2011 年的 Joe 和 Fay, 他們耕種這片土地超過瞭 70 年
Joe 說:無論你做什麼,對待植物或者是對人,如果都懷著愛的話,那麼植物就會長得更好!
一直爭強好勝的 Fay 補充道:為什麼要跟在人後,我就是喜歡先走一步,讓別人跟在我們後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