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東二環邊上,
有一條長不足 500 米的大街。
那裡商廈店鋪林立,
堆積如山的貨物散落滿地,
卻很少見到人的蹤影。
傢傢戶戶櫥窗都掛著厚重佈簾,
無法看出裡面到底幹著怎樣的營生。
最令人忿恨不解的是,
商鋪門口有時會貼出告示:
這條涉嫌歧視國人的商業街,
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寶路。
它的興衰史還得從
20 世紀 80 年代說起。
那時正值前蘇聯解體前後。
眾所周知,
該國重工業發達而輕工業落後:
汽車、飛機、大炮被大量制造,
而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卻極度匱乏。
正所謂 " 亂世出豪傑 ",
國外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狀況
給國人創造瞭投機倒把的好機會。
一群國際 " 倒爺 " 迅速登上歷史舞臺,
開啟瞭他們傳奇而瘋狂的前半生。
" 一車西瓜就能換一輛坦克!"
火速發傢致富的流言滿天飛,
讓無數嫉妒的人急紅瞭雙眼。
一時間,
到俄羅斯去當 " 倒爺 "
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賺錢路數之一。
孫來君對此深信不疑。
因此在 1991 年,
他拿著積攢的 6 萬元人民幣,
坐上每周一趟開往邊境的火車。
他的第一單生意是 15 車廂的鞋子;
結果載貨列車還沒進站,
遠遠就看見黑壓壓的等候人群。
僅僅 20 分鐘停靠時間,
他和其他 " 倒爺 " 們
便挎著大包小包跳下車,
爭分奪秒地進行著買賣。
" 那時無論賣什麼
都會被一搶而空。
錢是一捆捆接到手的。"
盧佈兌美金,美金再轉人民幣。
孫來君就這樣賺到瞭
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後來,
中俄兩國間從事
邊境 " 倒賣 " 的人越來越多,
很多供貨物周轉和
固定交易的市場應運而生。
由於靠近俄使館區,
北京雅寶路很快便成為
全國最大專營對俄服裝外貿地。
這裡的俄語廣告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餐館也開始售賣
正宗俄式烤牛肉和紅菜湯;
以俄國姑娘名字命名的理發店
到瞭晚上搖身一變成瞭酒吧或迪廳,
空氣中都彌漫著伏特加的香氣。
它儼然變成瞭
2008 年金融危機以前,
來這裡的俄國買傢大都財大氣粗;
有時為瞭爭奪優質貨源,
不惜當場撩起袖子大幹一架,
誰打贏瞭就算誰的。
高額銷售利潤甚至吸引到
南方省市的商人們
跟風入主雅寶路分一杯羹。
不過,
這條表面繁榮的商業街實際上是
俄羅斯正常外貿渠道開放程度低,
催生大量灰色甚至黑色的清關手法。
比如海關官員與貿易公司勾結,
隻需繳納一定特殊費用,
" 哪怕你運的是汽車,
都可以寫成黃瓜蒙混過關。"
這種鋌而走險的生意始終無法長久。
2011 年底,
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
開始簡化和規范對外貿易,
積極打擊 " 倒爺 " 們的非法行徑。
同時電子商務的普及發展
也進一步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
雅寶路在新環境沖擊下日漸頹喪:
客人越來越少,商戶無奈撤出。
從前值一百多萬的攤位
現在給點錢就賤賣瞭。
曾經人來人往、
臥虎藏龍的氣派商廈裡,
如今隻剩小部分
不願離開的老 " 倒爺 ",
獨自苦悶地抽煙思考未來的退路。
去年年末,
北京政府開始著手清退
喪失原功能的街道或市場,
而雅寶路自然首當其沖。
曾經靠對俄外貿白手起傢的
不管他們是否願意,
都隻能成為過往歷史的一段煙雲。
正如大江東去浪淘盡,
" 倒爺 " 和雅寶路市場
即使他們有過如此多
驚心動魄的江湖故事,
可供後人傳揚。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閱讀,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