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螃蟹的秋天,沒法過!

11-10

說到秋天,老藝術傢就想起金黃色。我說的不是黃葉,是蟹膏的顏色。沒有螃蟹的秋天,心裡就短瞭一塊。我的老朋友葉醬的愛蟹程度更甚,今年還專門回瞭一趟陽澄湖,讓我羨嫉恨得牙癢癢。作為一枚稱職的老藝術傢,我決定分享給大傢,真的純分享,不是深報社!

文、圖 / 葉醬

每年到瞭 10、11 月,秋風一起,就是最想回江南的時候。栗子上市瞭,柿子熟瞭,山核桃可以吃起來瞭,最關鍵的是,大閘蟹也長到瞭最肥美的時候。

對有些人來說,大閘蟹的美味是個迷。懂吃的潮汕朋友,會覺得毛茸茸的大閘蟹不如三目蟹漂亮、光滑、鮮嫩。而北方朋友則時常吐槽大閘蟹吃起來太麻煩,摳半天才能吃完一個。

不過,我遇見的大閘蟹真愛粉還是遍佈各地,甚至曾給北京、雲南、廣東的朋友都寄過蟹。托瞭冷鏈運送的福,第二天就能吃到遠道而來的時令美味。一隻蟹,跨越時空,把我們的味蕾連結起來——我們一邊剝著蟹殼、嗦著蟹黃,一邊贊嘆造物主的偉大。

美味的大閘蟹,讓人欲罷不能。

盛名在外的陽澄湖大閘蟹,要怎麼挑?

盡管東太湖也是大閘蟹一大名產地,這些年來卻是陽澄湖品牌獨占鰲頭。秋天一到,上海、香港等地的高級食肆紛紛推出蟹宴、蟹料理,送禮的盒子上若沒有 " 陽澄湖 " 三個大字,總覺得格調不夠。

然而,想要吃到一隻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其實並不容易。坊間盛傳 " 洗澡蟹 " 的謠言,每隻蟹也不會在殼上寫著 " 我來自陽澄湖 ",消費者基本上無法眼見為實,多數隻能信賴可靠的賣傢,或者跑去實地考察、即買即吃。

為此,我專門跑瞭一趟沙傢浜大閘蟹交易市場。密密麻麻 100 多個攤位,全部都是隻賣一樣產品,大閘蟹們被編號裝在 1-8 不等的玻璃水櫃裡,數字越大,代表蟹的體格也越大,價格更高,最大有的 5、6 兩,小的隻有 2 兩左右。最終能長多大,主要看蟹本身的造化和基因。

大閘蟹交易市場

裝滿大閘蟹的玻璃水櫃。

陽澄湖蟹好,是有一定說法的。這裡水質清、水草豐富,湖底溫度也適宜,吃點小魚小蝦和玉米,蟹肉長得厚實飽滿、且沒有土腥味。而那些 " 洗澡蟹 ",就是一開始放在塘裡養大,等上市前去湖裡過一下,就搖身變成瞭矜貴的陽澄湖大閘蟹,實則風味要差很多,有些會帶點奇怪的青草味。

就算親自來到產地,也得會挑才行。作為一名對膏黃要求很高的吃客,我首先要看蟹的側面是否飽滿,如果蟹蓋微微鼓起、背甲和腹部中間被撐開一段距離,說明黃已經比較足瞭。然後,可以稍稍掰開腹部甲骨,如果能看到隱約泛紅,代表蟹黃滿滿。再觀察一下蟹是否呈自然的青黑色,眼睛是不是轉得靈活,跑起來是否矯健,就能大致判斷出鮮活程度。

翻開腹甲看黃。

飽滿的雌蟹側翼。

一隻大閘蟹的正確打開方式

關於吃大閘蟹,包郵區(江浙滬)人民可以說個個都是高手,怎麼蒸煮、配什麼蘸料,都各有一套。在我的傢鄉浙北一帶,偏愛隔水蒸螃蟹,蘸料用醋、薑碎、白糖調制成。

而在陽澄湖當地,蟹老板卻告訴我,他們認為好吃的做法是水煮,不加任何作料,煮的時候往裡面加點鹽和料酒,大火煮開後,小火再燒 6-7 分鐘,然後燜 4 分鐘,拿出來直接吃即可,這樣的蟹吃起來有絲絲甜味,肉有水分不會太幹。老板往小鍋裡放入三隻蟹,親自演示起來。

店主捆蟹中。

水煮的陽澄湖大閘蟹。

吃蟹是一門手藝活,同時也需要閑適的心境,要耗得起時間,等著它下鍋、燜煮、按照自己口味準備蘸料,然後等微微冷卻後,掰開腹甲,隻聽 " 啪 " 的一聲,流質的黃濺到臉上。

等那股微腥的香氣從鼻尖竄到胃裡,先一口吃掉蟹黃、蟹膏,讓自己在流光溢彩的剎那陶醉一會。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你必須將兩隻手、眼睛、嘴巴全部貢獻給它,暫時逃離微信群和朋友圈的騷擾,用無限的耐心細細剔出蟹肉、剝出蟹腿,和這雅致的鮮味進行一場拉鋸戰。

沒有什麼固定的章法,按你喜歡的來吃就好。

煮好的母蟹。

大閘蟹的蟹黃。

穿越一個城市,奔赴純蟹粉小籠包

光吃大螃蟹,頻繁吃幾次也會膩。窮講究的江南人民當然不會局限於此,於是就有瞭豬油熬的禿黃油,可保存一個冬天慢慢吃;有瞭蟹粉豆腐羹,讓最素雅與最葷腥搭配突顯美味;還有價格高昂的蟹黃面,最傢常的一碗面也可以變身成為金燦燦的極品佳肴。

在上海,最不容錯過的是蟹粉小籠包。南翔饅頭店的蟹黃湯包名聲在外,但免不瞭各傢餐廳都爭著掛羊頭賣狗肉,出品良莠不齊,尤其是那些開在熱門旅遊景點的,幾乎要提心吊膽走進去,對著服務員的一張臭臉吃。

真要吃貨真價實的蟹粉小籠包,可以去上海周浦召稼樓古鎮的 " 屋有鮮 ",不過得花點時間和精力。這裡離市區將近 30 公裡,地鐵 8 號線坐到終點站後,下來還要打車,單程至少花 1 個多小時,而且店傢下午 4 點就關門,售完為止,隻收現金,想揣著手機直接來吃?對不起,隻好下次瞭。

" 屋有鮮 " 的菜單。

店裡做小籠包的師傅。

一進門就被紅晃晃堆成山的蟹殼蟹腿閃瞎瞭眼睛,幾名穿著白色制服的阿姨坐在桌前,邊扯傢常邊剔蟹肉,拆出來的蟹殼簡直像是藝術品。很快有人站起來招呼我," 妹妹啊,吃點灑麼事?" 態度親切熱絡。

阿姨推薦先來一碗桂花紅豆糯米湯開胃,然後我便在一堆 " 蟹天蟹地 "、" 蟹中貴族 "、" 上海蟹謝 " 中迷失瞭方向。有的是豬肉和蟹粉 1:1 的餡料,有的是純蟹粉、純蟹黃、純蟹鉗肉,猶豫再三,點瞭一籠混合 " 蟹蓋、蟹膏、蟹粉 " 三種口味的 " 感蟹貴客 ",想要把最精華的部分一網打盡。

阿姨拆蟹中。

" 感蟹貴客 " 小籠包。

屋有鮮的老板娘陳麗娜曾是綠波廊的點心師,年輕時還被派去日本的南翔饅頭店做技術指導。後來她回國自立門戶,開瞭一傢小小的湯包店,不做連鎖擴張,食客們也隻得巴巴地大老遠趕過來,隻為一飽口福。

每款小籠配有不同口味的特調醋,裡面放瞭薑絲。阿姨給我演示,用勺子舀一點從湯包頂部小孔灌入,接著用嘴輕輕咬破邊緣吮吸,然後再吃。

往包子裡灌醋。

美味的蟹蓋湯包。

每隻小籠包都有實實在在的 32 個褶子,皮的薄厚恰到好處。純蟹肉蟹黃的餡會有一點兒松散,但是鮮香迷人,仿佛吞下一朵帶著河鮮味道的白蓮花。加瞭豬肉的版本味道更平衡、口感也更紮實,有的時候,豪華的食材也需要有平實的東西襯托,才能相得益彰。

吃完後,再用旁邊一碟加糖的檸檬露清口,醇厚的酸味和香氣瞬間中和瞭口腔裡殘留的一絲腥味。

蟹醋和檸檬露。

沒有生蠔的情欲橫流,也不似帝王蟹的豪情萬丈,大閘蟹的美味是很收斂的。像江南的小傢碧玉,居傢妥帖,斯斯文文,要用上海男人的細心去對待。

大閘蟹不會貴到天價,但也不是爛大街的便宜貨,食客與它是棋逢對手的關系,一來二去,便是留在秋天最好的念想瞭。

今日作者

葉醬

美食旅行專欄作者,曾旅居京都

走過三大洲近 30 個國傢

上路多半為瞭遠方的美食

仍在世界各地逛吃逛喝。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