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離開潮汕

03-25

潮汕牛肉火鍋。圖 / 何文安

從潮汕牛肉鍋中,可以探究潮汕人的低調與高調、偏執與自得,感受潮汕人那份既甘願做平民,又期盼總有一天出人頭地的初心。

————————

清水湯、薄牛片、細切粿條、時令蔬菜。這種火鍋組合,聽來寡淡瞭些?

在牛肉火鍋走出潮汕平原,走紅廣州甚至全國之前,這種觀點尚算成立;吃慣濃油赤醬的人無法接受清湯寡水,也是自然。

待潮汕牛肉火鍋借網絡效應滑入萬千人之口時,這個觀點便被難以拒絕的繚繞肉香深深改變。" 大味至淡 " 的潮汕牛肉特質潮汕人烹飪精神,也自此為人熟知。

潮汕牛肉火鍋不隻是吃法講究,在涮肉入口前的一切環節,更是如此。

潮汕牛肉鍋是出瞭名的清淡。圖 / 新浪

一頭牛隻有 30% 左右的肉可做潮汕火鍋

————————

潮汕平原絕少養牛,潮汕火鍋店裡消耗量巨大的土黃牛,多產自貴州、四川等地

廣州牛癡火鍋店負責人 Robin 每周遣人跑兩趟貴州,背一袋現金去買牛,行情常是 60 萬元過去,80 頭黃牛回來。

"養牛的村民不認銀行卡,也不認馬雲,隻收現金。"Robin 說,貴州養牛人以養菜牛營生,以鬥牛為樂。" 他們直接甩現金賭牛,賭註最大可以到百萬。"

潮汕牛肉火鍋所用黃牛,多來自雲貴高原。圖 /sohu

若當天收不到理想數量,就得留一個人待著,等牛收齊為止,不然無法滿足汕頭、廣州甚至全國各地無數在餐桌前咽著口水的老饕。

數十頭牛身上塗著編號,密密擠作一團,隨車南下,抵達後送去就近的屠宰場。牛以三歲母黃牛尤佳,因其少運動、多喂食,肉質最為細嫩。

一頭牛大概隻有 30% 的肉可做火鍋涮食之用最好吃的部位如脖仁(即雪花牛肉)更是稀罕,通常不到 5%

宰殺後 4 小時內,牛肉必須被細細分割,擺盤上桌,接受檢驗,遲瞭味道便打折扣,稍有經驗的老食客一試便知。

喜歡吃潮汕火鍋的人,一定看過這張牛肉部位圖。

切肉師傅一如俠客,刀就是命。講究的切肉師傅到店時會跟老板提要求——買把利索新刀。用刀前先細細磨。

" 兩邊開鋒地一直磨,磨到可以切出頭發絲粗細的程度。"Robin 介紹道。新刀通常重 500 克,磨好後隻剩 350 克,使起來輕快爽利。切肉師傅離開此店時會把刀帶走,隻要沒鈍、沒壞,會帶一輩子

Robin 說,這就是潮汕人認可的匠人精神。所謂匠人精神,無非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才能打造出過得去的作品。

切肉師傅一如俠客,刀就是命。圖 / 何文安

潮汕吃食,規矩森嚴

孔夫子嘗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說文》釋 " 膾 "," 細切肉也 "。將食物進行精細處理,這就是最高的境界。

手切的意義在於順著紋理,切到極薄,還原該部位肉品應有的嫩滑口感。日本廚子學去此法,切得河豚刺身薄可透光。潮汕人手中的牛肉也絲毫不遜:細而薄,彈又脆,略加涮煮,入口甘香更勝名動天下的和牛

打丸子也是如此。汕頭人的經典回憶裡,總有 " 飛廈老二手搥牛肉丸店 " 外的情景:數十精壯小夥,長桌擺滿肉泥,手持重達七斤二兩的鐵棍敲打近一個小時,才將瘦牛肉打成漿,再依照潮汕魚丸的捏制方法做成人人都愛的牛肉丸,與牛肉並上餐桌。

明檔、鮮肉、靚熟丸,這些習以為常的景象,背後都是大量的人力和手工。

潮汕牛肉火鍋現在已經走紅全國。圖 /sohu

說來有趣,素來重人情多於重規則的潮汕人,偏在吃喝上規矩森嚴,絕不逾矩,無論品茶或吃食,皆是如此。

在牛肉鍋的大本營汕頭,這條牛肉供應鏈可能被縮短到極致:牛在火鍋店不遠處的牧場暫養,屠夫在毗鄰火鍋店的大棚裡現宰,師傅在明檔砧板上現切,牛肉從棚到板再到桌隻消百步路程,客人在餐桌上快涮快吃盤盤相疊,一切高效得讓人瞠目結舌。

美食作傢殳俏如是評論:" 潮汕的牛肉不冷凍,不排酸,用牛骨熬制的鍋底清湯一涮即吃,令人仰止的便是潮汕人這種對新鮮的苛求和對本味的執著。"

潮汕牛肉火鍋講究快涮快吃,但涮肉時間精確到秒。圖 / 何文安

潮汕人用死磕精神做牛肉火鍋

自汕頭海記牛肉繪制出第一張牛肉部位圖開始,"沒有一頭牛可以從潮汕全身而退" 這句調侃成瞭共識。

吊龍伴、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朥、牛樸肉、雙層肉、匙肉、嫩肉、肥肉的細分讓人大開眼界:口感嫩滑的拿來涮,擁有極致口感的部位必先被搶光;肉質瘦硬的拿來打丸子,捶鍛出潮汕牛肉丸獨一份的脆彈。餘下的牛肚、牛筋還可制成鹵水,用以佐餐。

現在吃法放寬,肉可按先瘦後肥再丸子的傳統順序文吃,亦可隨興所至,大快朵頤;既可以按涮肉時間表嚴格控制熟度,也可以在水開之前放肉," 燉煮 " 成熟——有優質的肉品做基礎,怎麼吃都是美味

肉好,怎麼吃都是美味。圖 / 何文安

開吃前,可以先調些醬料。清湯凈肉,已是絕品,加些醬料提味,亦有奇效

潮汕牛肉火鍋的醬料大都不掩食材,隻為提味:汕頭沙茶醬、普寧豆瓣醬是 " 最潮汕 " 的醬料,隻激發鮮香,不過於濃烈。Robin 店裡獨門沙茶醬的秘方不外傳,應是以沙茶為底,隱著絲絲辣味,能在點入的瞬間激活牛肉的鮮美。

厚切牛肉片、冰凍肥牛卷,在潮汕人眼裡都上不得臺面,棄之曰粗糙;費時耗工的手切捶打、長途運輸就近鮮宰而得來的黃牛肉片及紮實肉丸,不喧賓奪主的礦泉水清湯火鍋,才算正宗

這種對烹飪極度自信甚至自負的心態,與潮汕人的歷史和性格息息相關。

清湯凈肉,已是絕品,三兩下便清盤。圖 / 何文安

潮汕人源自中原腹地,因避戰亂往南遷徙,在蠻夷之地開拓疆土,自有勤勞刻苦、低調為人之本性。

潮汕平原相對貧瘠,種植畜牧均不發達,又兼近代天災人禍不斷,潮汕人被迫大量 " 過番 "(偷渡出國,目的地多為東南亞諸國),在異國他鄉求生存,一旦獲得成功,定要天下皆知。

傳統的獨門手藝,當然以高標準待之,為的就是看到外來食客那一臉由衷的敬佩稱奇之相

潮汕人 " 好臉 "(愛面子)又好客,因此死磕自己,從拿牛、運牛、宰牛、切牛、分部位、涮肉片、吃丸子、下粿條、沉蔬菜的各個步驟都做到最好,才敢迎四面來客。否則對己對人,都無法交代。潮汕人的這些精神,都深深刻在每一種平民食品之中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在崇尚厚大長粗的當代食材法則面前,隻要有潮汕牛肉鍋的存在,我們總能吃上一口綿延百年的平民味道,也總能從這一南國本味絕品中,探究潮汕人的低調與高調、偏執與自得,看潮汕人那份既甘願做平民,又期盼總有一天出人頭地的初心。

附:一顆完美牛肉丸的誕生

" 別看它這樣,裡面‘工大’啊!"

這是潮汕人常用的一句贊嘆,大意是:眼前此物雖其貌不揚,但其制作過程飽含人力、物力、技術、時間,功夫在其中,絕不容小覷。

潮汕牛肉丸松脆相間、味道很自然,不過分強調所謂脆彈的口感。

這句話,常見於父母訓斥挑食的孩子——隻知挑三揀四,不懂其中好處;也可以說給外地朋友聽,然後將食物中的精妙門道細細道來。

潮汕王牌美食之一、吃火鍋必備的牛肉丸,就是這麼一個 " 工大 " 的物件:不懂行的,看著也就是個沒啥出奇的烏溜圓球;懂行的,才知這小小丸子裡滿是潮汕人的智慧與勤勞

汕頭美食傢張新民介紹,制作正宗的汕頭牛肉丸,其核心步驟和制作魚丸是一致的:以新鮮牛腿肉作原料,去筋切塊,捶到松軟成肉漿,其間加入雪粉、精鹽、魚露和味精佐味。取出肉漿拍攪,人手捏擠成丸,用勺子掏出,放進溫水浸泡成型。這才有瞭牛肉丸松脆相間、不過分強調所謂脆彈的自然口感。

制作魚丸和制作牛肉丸,幾乎隻有捶打這一區別:魚肉較為松軟,不需捶打;做牛肉丸的牛肉瘦硬,需要用鐵棍捶到松軟

潮汕牛肉丸須經過 " 千錘百煉 "。圖 / 何文安

人手捶牛肉丸的場景固然特色滿滿,但張新民認為," 捶打的過程,機器完全可以替代;保留這道手捶的工序,多是保留一份儀式感,或者說是為瞭好看 "。

一張長桌、十餘壯小夥、二十根鐵棍空中舞的壯觀景象,或許會成為我們為下一代講述的 " 歷史場景 " ——循古法、純手制,在現在未必一定最好,機器可以代替許多力氣活,可以節省很多人力成本。

但這些手制的工藝,總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它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最好也最笨的選擇。

做肉丸,最重要的是人手拍打肉漿:五六斤肉漿置於盆中,加些鹽水,用手拍打,變得松軟時,用手擠成丸子——好的牛肉漿可以有多彈?

"這麼說吧,你在左邊拍肉漿,右邊是會動的,這就說明拍打到位瞭。" 張新民說。肉漿裡還可以加些蛋清,起到穩定形態的作用。

擠丸子。圖 / 何文安

用肉眼判斷丸子到底好不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光面 " 比 " 磨砂 " 好。口感好不好,則要看丸子因為拍打、擠壓而產生的自然的 " 凝膠狀 ",這是頂級牛肉丸的標志。表面粗糙的牛肉丸子是搓出來的,不是擠出來的,口感就差些。

與正宗的制法、自然的味道相比,過分強調某一種口感會失之偏頗。比如一些魚丸會添加較多淀粉,強調其 " 脆 ",吃起來就不如古法魚丸松軟可口。

好的牛肉丸,不但要彈牙,還要有 " 牛味 "。圖 / 搜狐

外地人甚至有些本地人對牛肉丸也有誤解:隻知其脆、彈,卻忽略瞭最好的丸子能保留牛肉本身的鮮美滋味。這才是潮汕美食 " 工大 " 的目的:用繁復的方式突出食材本味,用最好的作品還原自然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