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 2 日發佈 2018 年《核態勢評估》報告,將俄羅斯、中國和朝鮮列為主要核威脅。核報告稱,美國為敵人 " 量身打造 " 瞭核威懾策略,並表示美國將繼續堅持在 " 極端情況 " 下使用核武器的立場。報告以俄羅斯有可能使用低當量核武器為借口,提出要在近期改進部分潛射彈道導彈,使其可以搭載低當量核武器,遠期將發展一種可攜帶核彈頭的艦載巡航導彈。報告暗示美國將擴大核武器使用條件,這嚴重增加瞭國際社會對美國可能會在未來戰爭中率先使用小型核武器的擔心。
這份完全推翻瞭奧巴馬時期消減核武器戰略、大張旗鼓宣揚美國要加強核力量的報告,也把中國作為推行這一激進政策的理由評頭品足。報告在描述針對中國的核戰略時寫道,要 " 避免讓北京方面錯誤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可以通過有限使用戰區核能力確保優勢、有限地使用核武器是可以接受的 "。
而眾所周知的是,中國是唯一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國,也公開宣佈不對任何無核武器國傢和地區使用核武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的核政策是核大國中最為克制的。
最近幾個月,世人從美國方面見證瞭針對全球的刺激性戰略調整。從《國傢安全戰略報告》到《國防戰略》報告,再到《核態勢評估》報告,華盛頓正以不惜把世界重新拉回到冷戰的勁頭重做戰略佈局。世界老大如果做出根本性調整,極可能扭轉整個國際關系的方向,讓全球性戰略緊張重回這個世界。
如果人類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被逆轉,大國戰略對撞乃至核戰爭的陰影再次籠罩世界,那麼促使發生這一變化、邁出瞭決定性第一步的美國政府就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二戰以後核武器技術逐漸被多個大國掌握,核武器的作用則被基本固定為大國間的戰略威懾,從常規戰爭的工具中剝離出去。如果大力促進低當量核武器發展,將會形成降低使用核武器門檻的誘因,增加核武器被用於實戰的風險。
華盛頓在釋放一個信號,它會更加倚重核武器,將核武器的戰略威懾朝著戰術威懾擴大、延伸,《核態勢評估》報告驟然增加瞭一些國傢在與美發生戰爭情況下遭遇美方核打擊的風險,這有可能改變人們面對地緣政治競爭時的心理,極大增加核不擴散的壓力,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造成連鎖性沖擊。
目前世界上公開擁有低當量核武器的國傢隻有美國和俄羅斯,在華盛頓繼續強化其核戰略,美軍戰術性使用核武器的主張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中國有必要制定對策,以變應變。
中國的有限核力量一直被用於戰略威懾,加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核力量在塑造外部世界對華態度過程中長期是一個很低調的角色。要避免華盛頓產生中國 " 即使受到核威脅也不敢進行核較量 " 的誤判,使它以為可以在制定對華核政策時恣意妄為。
中國有必要認真研究公開發展低當量核武器、以此回應美方進一步強化核戰略的政策選項。要讓美方知道,中國是有充分能力大幅度提升自己核武庫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國傢,中國迄今的克制是戰略上的謙遜,是對世界和平與穩定負責任的表現,華盛頓應當領情,避免逼中國太甚對美方更加有利。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試圖保持美中軍事力量以往的巨大差距,為延續美對華壓倒性軍事優勢而瘋狂增加投入,這不是華盛頓的理性選擇,也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美國的安全觀需要調整,安全必須是大國共同分享的,而非美國一傢獨有的。美國的安全不能與霸權畫等號,不能以犧牲其他大國的安全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