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中西同時期雕塑水平真差那麼大?

09-01

【觀察者網 文 / 張雅琦】七夕的時候觀察者網應景地介紹瞭一下最權威的牛郎織女像。

左為織女塑像,右為牛郎塑像

但因為畫風過於粗獷,受到瞭眾多吐槽。

甚至有讀者質疑起瞭古人的審美。

解讀 古代人的審美觀就這麼挫?

漢代的雕塑長這樣,可差不多時期的西方雕塑不這樣啊。

比如,公元前 1 世紀的斷臂的維納斯。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這巨大的差距讓某些同學沒法相信。

解讀 我真的不相信西方的那些雕像有 2000 多年的歷史,完美的連一點風化破塤的痕跡都沒有

就有同學幫著解釋瞭。

解讀 解釋一下,以盧浮宮的斷臂維納斯(米洛斯的維納斯)為例,材質是大理石,出土的時候就是一堆碎石(所以找不到手)。
3D 拼圖遊戲之後就是查漏補缺,有些地方少的但是能 YY 出原樣的就找雕塑傢弄塊差不多的大理石放上(手臂因為殘缺太多 YY 不出來)。
最後,拿雕塑專用的膠水粘上,有些小空隙刷上大理石粉,打磨光滑,擺上展廳。
這種基本沒有考古價值的雕塑,修復方面以藝術性為準。

另外,現存的擲鐵餅者,仿制品;帕臺農神廟的雅典娜,仿制品(即便是仿制品,這麼多年風吹雨打,也爛瞭很多)。其他能見到的大部分光滑的大理石像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

真正沒過度修復的,看大英博物館的半人馬搶媳婦系列(這是浮雕,能清楚的看到破成什麼樣,拼接痕跡都在)

斷臂的維納斯是碎石拼出來的?

小編去查證瞭一下。

據保羅 · 卡洛斯的《米洛的維納斯:女神的考古研究》一文,雕塑確實是由兩部分拼接而成的,連接處是在身軀裸露部分與裹巾的相鄰處。

這具雕塑在 1820 年的愛琴海米洛斯島上被一個農民發現時,就分成瞭上、下兩截,旁邊散落著刻著名字的臺座、拿著蘋果的左手、左上臂以及其它碎片。

但後來,臺座和拿著蘋果的左手臂部分被專傢鑒定為與雕塑無關,所以被剔除瞭,進而推測在羅馬發現時就可能已經失去瞭手臂。

斷臂的維納斯確實是經過精心的接合加工才呈現出大傢現在所能欣賞到的樣子,但是,當時也隻是斷成瞭兩截,失去瞭手臂,還沒碎到那種需要 " 查漏補缺 " 才能還原的地步。

不過言歸正傳,兩千年前中西方的雕塑真的差那麼多嗎?

希臘時期的雕塑也不是一下子就升級到斷臂的維納斯這種等級的。

拿男子青年雕像做對比。

公元前 600 年的長這樣,

Kouros

公元前 530 年的是這樣的,

Kroisos Kouros

公元前 480 年就成這樣瞭,

Kritios Boy

公元前 420 年就進化成這樣瞭,

Nike of Paionios

等到公元前 190 年已經發展到瞭這樣。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無論是健美的軀體還是薄衫的質感都令人驚嘆,但值得註意的是,這座雕像也是經過瞭多年修復才得以站立起來,最初的原貌已經隻能存在於想象之中瞭。

但是,可以看出來古希臘時期的雕塑水平也是經歷瞭逐步的發展過程,反過來看中國古代雕塑,最出名的可能算是秦始皇的兵馬俑瞭。

不過這是秦朝的事瞭。到瞭漢代瞭就變成這樣瞭。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雖然看起來頗具神韻,但是不得不說對人體的刻畫確實跟古希臘的風格不在一條路上。

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天氣。

作為緊鄰地中海和愛琴海的古希臘,那時候的服飾大多是這種風格的。

古希臘服飾示意

而中國秦漢時期經濟文化中心還是在中原,光是氣候就決定瞭不可能穿那麼暴露的衣服。

秦朝服飾示意

所以,相對而言服飾更為暴露的古希臘自然比中國更方便觀察人體,也因此影響瞭雕塑作品的審美風格。

所以漢俑基本都是這樣。

西漢舞蹈俑 圖片來源:新浪

雖然大部分漢俑都有彩繪,對於整體的呈現肯定是有幫助的,但還是能發現漢俑其實並不重視衣服的細節,對於人體的勾畫也很簡單。

不過,漢代對於動物的刻畫還是走寫實路線的。

西漢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硬要對比雕塑的寫實性也就是在忽視兩者極大的歷史、文化、地理等各方面的差異。

而且中國的技能點在禮器上更明顯啊,公元前 5 世紀的中國能造出來這個。

戰國早期文物曾侯乙尊盤

因為時代差不多就要拿古希臘和中國古代的文物進行對比,在藝術水平上決一高下,但是卻不顧各種客觀因素造成的差異,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不過,如果是個人審美取向就無所謂瞭。你又喜歡哪種風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