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學生浸大校內集會抗議,杜汶澤也來加戲

01-26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香港浸會大學 " 抵制普通話 " 風波升級。兩名鬧事學生被校方停學後,浸大學生會今日(26 日)在校內發起遊行。據港媒報道,約 300 名校內外學生參與集會。

香港演員杜汶澤也參與到輿論中,支持涉事學生,更稱自己連老師都打過。此外,民間團體 " 珍惜群組 " 十多名成員到浸大支持校方決定,批評學生會如同 " 黑社會 "。

兩名涉事學生上臺發言(現場圖均來自港媒)

24 日,浸大校長錢大康宣佈,對涉嫌在 " 占領抗議 " 期間恐嚇老師的兩名學生采取暫時停學處理。他們分別是: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和該校五年級學生陳樂行。

對於校方的這一決定,浸大學生會表示不滿,並於 25 日早上在臉書發帖,要在 26 日在校內發起遊行集會。

綜合港媒報道,今日下午 2 時,學生會發起遊行集會,由本科生舍堂賽馬會廣場步行至逸夫行政樓,沿路高喊口號,聲援涉事學生劉子頎及陳樂行。

現場有約 300 名師生出席,包括浸大政治及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陳傢洛及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還有報道稱,參與集會的還有香港其他七大院校的學生。

學生遊行現場

兩名 " 占領 " 辦公室恐嚇教師的涉事學生分別上臺向參與遊行的學生致謝。報道稱,陳樂行還兩度 " 哽咽 "," 哭訴 " 自己在廣州實習時被人投訴被人 " 恐嚇 ",連夜返回香港。又叫囂稱校長錢大康 " 卑鄙 ",不按程序辦事。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則稱,將繼續爭取取消普通話考試。

浸會大學常務副校長麥建成(Clayton MacKenzie)到場接收學生請願信。麥建成表示,代表校長接信,會將學生意見如實轉告校方。麥建成還稱,樂見遊行和平進行,並表示事件已交由紀律委員會處理。

浸大發言人表示,大學尊重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呼籲學生參與活動時和平、理性和守法。

劉子頎在活動後結束後還得意地稱,參與人數比預期(100 人)中好,希望校長能撤回停學決定,如果下周三前還沒有回應,不排除會有進一步行動。

港媒報道稱,早前據悉至少有 5 位涉事學生,包括劉子頎及陳樂行等,需於下月中旬出席浸大紀律委員會聆訊,討論是否就其 " 占領 " 語文中心事件作懲處。浸大編委會稱,當日在現場作報道的編委會臨時總編輯何浩賢,今早向委員會澄清當日角色,最終被撤銷指控。

在遊行前夕,民間團體 " 珍惜群組 " 約十多名成員到浸會大學校園高舉印有 " 九龍城寨復活?學生會=黑社會?" 的黑色橫幅,抗議學生當日的 " 占領 " 行動,支持校長錢大康將涉事學生停學的決定。

" 珍惜群組 " 指出,現在全世界都學習普通話,學生要求取消普通話作畢業要求是 " 盡毀前程 ",希望學生反省。

" 珍惜群組 " 成員還批評,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及文學院副院長羅秉祥支持取消普通話考試,言論不當,校方應給予關註。

演員杜汶澤支持涉事學生 稱曾打老師

隨著浸大 " 抵制普通話 " 事件發酵,香港演員杜汶澤跳出來,稱支持涉事學生。

港媒報道截圖

昨日,杜汶澤在臉書挑釁稱,見到這麼多人指責學生,才相信臉書是思想簡單的中年、老年人玩的,更自爆 " 我連先生都打過 "(我連老師都打過)。

杜汶澤臉書截圖

有香港網友怒斥,打老師都可以拿來炫耀?是不是慫恿學生不講道理,萬事都用拳頭解決?

還有香港網友指出:" 按他講法,他還不是在玩臉書嗎?自己也是廢中廢老的一員?根本不知其所雲,他隻不過胡亂堆砌一些借口,跟反對派一樣,為反而反、為罵而罵!"

杜汶澤曾因支持 " 占中 "、反服貿等事被內地網友自發抵制。港媒此前報道稱,被網友及娛樂公司抵制之後,杜汶澤曾一度接不到工作,隻能接拍片酬少一大截的馬來西亞電影。

浸大校長回應學生遊行:不存在程序不公

今日下午,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就學生遊行抗議一事,發出聲明回應事件。

錢大康在聲明中指出,遊行學生都是出於對浸大同學的關懷和愛護,並指出自己作為校長與大傢目的一致。錢大康與大學管理層會充分考慮同學對於表達紀律處分的意見,以及對有關普通話豁免試的訴求。但就有關 " 暫時停課 " 的紀律行動,是清楚根據浸大《學生紀律處理程序》作出,不存在程序不公。

錢大康表示,至於普通話豁免試,這次是首次舉行。豁免試的前身是學生需要修讀普通話課程。鑒於越來越多學生普通話已經達標,所以憑著豁免的成績,則無須修讀普通話課程。無論是普通話課程,或是首屆舉行的豁免試,以及普通話的畢業要求,浸大一直以來都不斷檢討。這也屬於語文教育的專業范圍,浸大會按照學生的最佳利益,不斷檢討及改進有關安排。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