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的在讀博士楊寶德選擇在 2017 的聖誕節,結束瞭自己年僅 29 歲的生命。
隨後其女友的長微博,更是將男友的死因直接指向他的博導。曝光的截圖等,將楊在讀博期間的遭遇一一列舉。
國內,相當多的導師都會讓學生給自己做雜活,這似乎是一個大傢普遍認知裡還比較接受的現象瞭。
但楊寶德不同——他是24 小時待命,接電話晚瞭都不行。
在已曝光的聊天截圖中,他不隻是要參與博導的擦車洗車逛超市等日常瑣事,應酬等,甚至是感情生活都要被幹涉。於此共形的是,學術沒瞭進展,出國也沒瞭下文。
以下,來自他與其碩導的聊天記錄:
" 自從轉瞭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本來就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我開始變得恨不得每天誰也不見。
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幹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瞭。對於科研我抓不住重點,總在取舍之間搖擺不定。"
個中緣由,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正如作傢水木丁所說:
" 我們當然可以譴責這位教授的行為,也可以責備校方管理上的疏漏。
然而,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承認一個事實:
不懂得拒絕的人,即使在學校沒有碰到周教授,走上社會還會遇到周主任、周經理。
今天想為大傢分享一則漫畫《當你拒絕他人時,你會有內疚感嗎》,敢於說不,思考你的 " 好人情節 "。
當你拒絕他人時,你會有內疚感嗎?
編繪 | 烏小魚
漸漸進入催眠狀態……
狀態回到 3、4 歲的時候……
(不要問我為什麼)
此處省略哭戲五分鐘……
催眠狀態中,看到媽媽畫風突轉……
睜開眼睛,回到現實中
▽
作者後記:
童叟無欺,這是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個案。個案中,我是來訪者。
過去,我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一方面是擔心他人會難過,一方面是沒有去傾聽自己的需要。
我常采用的方式是" 拖延 ",即,抽我嘴巴我也不會直接吐出 " no " 字,但我會遲遲不去反應,直到對方自己領悟此中的拒絕之意,到瞭迫不得已之時,我也會找借口證明我是無奈的。
例如 N 年前,我明明不喜歡一個男生,卻無法明確拒絕他。拒絕他人令我相當自責,寢食不安……
我在想,我為什麼會因為自己拒絕別人而坐立不安呢?我為什麼不能直接說不,並誠懇表達自己的需要呢?
這大概是小時候或者更遙遠的過去經歷某些事情的時候,我模糊瞭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邊界。我以為是自己的行為造成瞭別人的情緒。
僅從理論上知道有時是不夠的,回到小時候去清理那時的經驗和情緒就顯得有幫助。
現在我可以拒絕他人瞭,當我愈發有意識地去傾聽自己的需要,我就愈發能忠實於自己。
作者簡介|烏小魚/心靈寫作和繪畫者 ,專註繪畫、故事和創造力心理 ,提倡人人皆可 " 以經典安身,因藝術創造 "。微信公眾號:喜樂魚(ID:seekershome)
總把別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從來不會對別人說 " 不 "、爭取每個人的認可、努力想讓自己之外的每個人都高興、害怕跟任何人發生對抗或沖突 .....
你是這樣的人嗎?
你瞭解自己的內心嗎?
你真的有在關愛自己嗎?
知子花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模型,以 15 年積淀的 1 萬多個案例經驗為基礎,結合臨床心理學診斷標準中國版 CCMD-3 和國際版 DSM-4 編制而成,一般心理健康篩查測試。
本測試旨在通過對個體身體感受性、抑鬱性、緊張性、對立性等九項指標的考察,從身體健康、情緒狀態、行為問題、社會交往等多層面、全方位地評估個體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動態瞭解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針對性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知子花傢庭教育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媒體平臺、微博、知乎、網易等,搜索 " 知子花傢庭教育 " 即可關註。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測測你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