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讓著老二危害這麼大!有句話我們一直忘說瞭

08-05

有態度的國際化傢教指南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文 | 丹媽

授權自公號:丹媽讀童書

" 到底要不要讓大的讓著小的?" 這個問題我被許多媽媽問過。

現在隻要回老傢,無論在娘傢還是婆傢,我傢孩子都是全傢最小的那個,大傢夥都很寵他。

有時候明明是他先搶哥哥姐姐的玩具,我正準備像平時一樣制止,親戚們卻好心地攔著:" 沒事,想玩就給他嘛 ",然後對大孩子說:" 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

晚上睡前閱讀,我指著繪本給孩子講:" 你看,小熊搶瞭小兔子的玩具,小兔子不開心瞭…… " 下決心明天不能再讓他做 " 熊孩子 "。

我之所以這麼在意這件事,不隻是在意他的教育,還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那個被說 " 要讓著 xx" 的姐姐:

從小,吃的用的,吵架打架,無論誰對誰錯,我媽就丟下一句話:" 你是姐姐,要讓著妹妹 "。

初中,剛剛有愛美之心,那時傢裡經濟緊張,我就一條像樣的裙子,特別喜歡,可妹妹說想要,我媽二話不說就給瞭她,把我氣得難受瞭好幾天。

長大後朋友們聊起來,才發現大部分在傢裡做姐姐哥哥的,都有一樣的經歷。

盲目謙讓不是寬容

反而把孩子變成 " 討好型人格 "

父母們以為我們這些 " 老大 " 在這樣的 " 讓 " 中,學會瞭 " 寬容 ",學會瞭 " 怎麼做一個姐姐 / 哥哥 " ……

可實際上,我們收獲的危害是:

1、或患得患失,爭強好勝:老大再大,那也是孩子,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心愛的玩具、與弟弟玩鬧中的對錯、爸媽的愛就是他的全世界。

比如我媽總是要求我讓,那我作為一個孩子,長期處於欲望無法滿足的狀態,我內心其實是恐慌的,越恐慌就越想要。

本來那件衣服我先穿會,就準備分享給妹妹的,但因為怕給瞭,妹妹一喜歡上,我媽就讓我 " 奉獻 " 出來,所以,後來我幹脆強勢地碰都不給妹妹碰瞭。

2、或生怨生恨: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小時候,隻要媽媽一說 " 讓著弟弟 ",下次她揍弟弟下手就會更重一點。

做的不公平的是爸爸媽媽,孩子無法反抗父母,隻能將憤怒發泄於比自己弱小的弟弟妹妹。

更大的危害是:不敢提要求,不會拒絕。

父母那一句 " 你是姐姐(哥哥),你就應該讓著 ",讓掉的不止是一個玩具,一次對錯,而是:

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習慣:" 那是我最心愛的玩具,送給別人我很傷心 "

——變得隱藏自己的欲望,壓抑真實的情緒;

孩子敢於辯駁對錯的勇氣:" 明明就是弟弟先推我,憑什麼要我道歉 "

——變得消極,不自信,不會為自己爭取,因為爭取也沒有用。

明明心裡想要,明明很不願意,潛意識裡卻不自主的響起瞭當年父母的聲音:" 你是姐姐,你應該…… "

因為從小就知道,自己的 " 不重要指數 " 高一點,所以我必須優秀,必須懂事,必須犧牲,終身討好。

關於孩子吵架

你可能忽視瞭兩個真相

所以,到底大的為什麼一定要讓著小的?事情的對錯,為什麼會用年紀的大小來分呢?更何況很多哥哥姐姐,也不過是大不瞭幾歲的孩子而已。

一個孩子,他的東西被拿走瞭,他明明沒有做錯的事情,卻要他忍讓,他為什麼不能不開心?

上一秒對老大疾言厲色,下一秒對小的輕聲細語,父母為何能做的如此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所以,到底是 " 大的讓著小的 " 本來就是處理二胎沖突的正確辦法,還隻是因為哪怕我們明知這樣 " 讓 " 不對的,卻不想花心思想別的辦法處理,就想要用這樣一句萬金油敷衍孩子?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處理大小孩(二胎間)的沖突?在說方法之前,先要提醒兩個一直被我們忽略的真相:

1、孩子爭吵打架的原因,多數是為瞭讓父母介入,從而獲得被關註的感覺;

2、孩子間的沖突很多是無心的玩鬧而起,很難斷定誰是誰非,沖突往往不是一個孩子的問題,而是所有參與的孩子都有份。

如何用 " 正面管教 " 緩和手足矛盾?

因此,兩個孩子吵架,絕不能隻處理一個孩子。(以下方法有結合《正面管教》的部分內容):

1、一視同仁,把孩子們當做一個群體:讓孩子們處境相同

一視同仁的作用是在於避免:

站在你 " 認為 " 是受害者的老二那邊時,其實就是在強化老二的受害者心理,同時在強化老大的 " 欺壓者心理 ";

孩子們一打架,你就過去安慰這個教訓那個,這會讓孩子們誤以為想得到媽媽關註,想報復哥哥的時候,惹哥哥生氣就好瞭,這無疑是在鼓勵孩子打架告狀,以及讓孩子學會通過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增加競爭和對立。

那怎麼個一視同仁?其實就是退出法官的位置,給兩個孩子同樣的選擇與處境:

" 你們要麼停止打架,要麼去外面去解決戰鬥 "

" 你們願意各回各的房間,等你們覺得不會再吵瞭再出來?還是想一起到一個房間去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 你倆都願意坐到媽媽腿上來,等你們覺得不想打架嗎?"

即使對於寶寶和大孩子,也要一視同仁:把寶寶放到嬰兒床:" 等你不和哥哥鬧瞭爸爸再抱你出來 ";把老大帶進房間:" 等你不和妹妹鬧瞭,就出來告訴我,我們再一起去讓妹妹出來 "。

也許很多人會說嬰兒懂什麼,這麼做不是為瞭讓還是嬰兒的老二懂,而是我們真的很難判斷到底是誰先惹瞭誰,隨便判斷對誰都不公平。

比如我倆侄子吵架,我堅持使用 " 一視同仁 " 後,有次我聽到小侄子哭著對老大說:" 我要去告訴姑姑 ",老大回答:" 姑姑隻會告訴我們自己解決 ",老二聽完一臉懵逼,然後兩個人靜瞭下,又沒事人一樣一起玩瞭起來。

2、即使真的很明顯是大的錯,也先安慰老大,再讓大的和你一起去安慰小的。

這並不是鼓勵老大犯錯,而是我們要相信,老大去 " 欺負 " 老二,這背後一定是有原因,有需求的,我們要去滿足老大需求,才能停止他的行為。

老大的需求常常是什麼?大部分就是他覺得你更愛老二,或者具體的原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因為感到瞭失望並需要我們的鼓勵。

我們可以這樣給老大鼓勵:

(1)說出老大的感受:" 寶貝,我看到你在生氣,媽媽抱抱你好嗎?"

懲罰和蔑視隻會激發老大對老二更深的妒與恨,隻有愛和理解才能讓老大感到 " 原來媽媽還是愛我的 ",喚起反思;

(2)當孩子感覺好轉之後,嘗試鼓勵老大去安慰老二:" 你願意去幫助妹妹感覺好起來嗎?你想先給她個擁抱,還是想讓我先抱你?"

(3)如果老大當時因為太生氣而不願意抱媽媽,我們仍然要做出姿態:" 我能明白你現在還沒準備好和媽媽、妹妹擁抱,等你準備好,你就來找我好嗎?媽媽永遠愛你 "。

這樣做既不會讓老大每次都感覺受挫,也避免滋長老二的受害者心態:" 隻要我去惹哥哥,媽媽就會花好多時間來安慰我 "。

3、用 " 遊戲力 " 來輕松處理

分享一個我曾經用在兩個侄子身上特別管用的方法——假裝記者:

• 伸出大拇指到孩子面前,正兒八經地說:" 我是 ABC 電視臺的記者,請問哪一位願意先到我的麥克風面前,說說對這件事的見解。"

有時侄子們笑笑過去瞭,但有時他們會輪流 " 告狀 ",說自己的看法,而說完之後,我會轉身對假想觀眾說:" 好瞭,朋友們,現在現場情況就是這樣,要想知道這些聰明的孩子會怎麼解決問題,請在明天繼續收看。"

如果事情還不能平息,我就提議兩人把問題寫下來,放到傢庭會議中討論,或者再演下去:" 請你們回去想想辦法,明天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我將繼續向觀眾報道。"

一般到這一步,孩子們的氣都消得差不多瞭。這其實也是運用遊戲力,實施我剛剛第一點說到的:讓兩個孩子 " 處於同一處境 ",避免爭端,和受害者心理。

最後總結下,在二胎矛盾中,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想辦法去引導團結、引導合作,而不是用不分青紅皂白的 " 讓 ",導致對立和競爭。

最後,想分享我朋友的故事,姐姐大他 5 歲,兩人從小關系特別好。我問他秘訣是啥,他說大概是,從小,每次父母教育他們的時候,會對姐姐說:" 要讓著弟弟,保護好弟弟。" 同時,也會對我說:" 要尊重姐姐,聽姐姐話。" 這兩句話,從來沒有分開說過。我突然想到自己小時候,和如今我見過的那些案例,許多時候,爸媽就是少瞭後面那句話。

作者與授權

丹媽,兒童教育心理咨詢師,同時也是擁有 10 年工作經歷的資深童書編輯。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煩惱,不知道給孩子讀什麼書,歡迎關註她的個人原創公眾號是 " 丹媽讀童書 "(ID:jingdiantuhuashu),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答復。我們以獲其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