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糖配方 "、" 不添加食鹽 "、" 不含增稠劑 "、" 不添加防腐劑 "、" 不添加人工色素 "、" 不添加香精 "、" 不含乳蛋白 "、" 無麩質 "、" 無乳糖 "、" 含 Omega-3"…… 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嬰幼兒輔食各有標榜,讓傢長看花瞭眼。
究竟哪些包裝標示值得參考,哪些是誇大其辭,哪些是畫蛇添足,哪些適用於你的寶寶,哪些又隻是文字遊戲?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嬰幼兒輔食包裝標示背後的學問 ~
強勢插播:請收下小編硬 P 掉商標的誠意 ~
啥?這圖 PS 痕跡太重?不要急,下面的圖痕跡更重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不要在嬰幼兒輔食中添加糖;愛爾蘭食品安全局 FSAI(Food Safety Authority of Ireland)也認為,在嬰兒最初一年的哺喂過程中應遵循無糖添加的飲食方案,因為添加糖類的飲食會影響嬰兒味覺,增加長大後偏愛甜食的幾率,進而可能導致肥胖、齲齒、營養失衡甚至發育受損。
如果嬰幼兒輔食的配料表上明確標示瞭糖分,傢長最好還是權衡下是否購買。優恪曾測評過的嬰兒米粉中,就有幾款產品的配料中標註有白砂糖:
其中,亨氏的白砂糖在配料表中排位靠前,僅次於大米:
如果包裝上標註瞭 " 無蔗糖 "、" 無果糖 "、" 不添加糖分 "、" 木糖醇食品 " 之類的宣稱呢?
抱歉,這也不足以證明產品含糖量低。
如果一款嬰兒果泥標示瞭 " 不添加糖分 ",即便它果真沒有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它仍然有可能含有麥芽糊精——一種雖然甜味不重,但也具有致齲性的糖類。
此外,嬰兒果泥還含有大量來自水果的糖分,且常常添加有濃縮果汁。濃縮果汁是在水果榨成原汁後再蒸發掉一部分水份制成的,糖分含量較高,可以增加果泥的甜味。濃縮果汁聽上去十分天然,但卻會給果泥帶來不少的糖分。而真正的無糖配料全然是另一回事。
有些生產商在宣稱產品 " 不添加糖分 " 之外還會標示 " 產品配料天然含有糖分 "。如此一來,即使產品含糖量很高,在法律層面也是無懈可擊瞭。
1 歲以內嬰幼兒的輔食中不應添加食鹽。較之於成人,嬰幼兒的味覺更為敏銳。添加瞭食鹽的食物對於寶寶的味覺神經而言是一種負擔。如果攝入過多的鹽,寶寶會過早地習慣咸度偏高的食物,導致口味偏重,影響味覺發育。
此外,寶寶的腎臟功能還未發育完全,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攝鹽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寶寶 1 歲以後可以適當食用加碘鹽,但烹飪口味仍以清淡為宜。
嬰兒果泥中常常添加有大米粉、粗粒大米粉、大米淀粉等天然增稠劑,以增加果泥的粘稠度,減少因配料中大量的水分引起的食用不便。許多嬰兒果泥的包裝上都有 " 不含增稠劑 " 的標示,反而顯得畫蛇添足。但一邊添加瞭大米粉、粗粒大米粉、大米淀粉,一邊還宣稱 " 不含增稠劑 " 誤導消費者的現象倒是屢見不鮮。
嬰幼兒的食品中不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和香精香料固然值得肯定,國標《GB 2760 食品安全國傢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也未批準在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中添加此類物質——但這是此類產品的市場準入條件,因此廠商不需要在包裝上對此進行宣傳。
然而,某些嬰幼兒輔食卻在包裝上多此一舉地標註瞭 " 不添加防腐劑 "、" 不添加人工色素 " 或 " 不添加香精 ",給消費者一種其產品優於其他產品的印象。
人們以往普遍認為,為避免嬰幼兒過敏,牛奶、魚類和雞蛋等致敏食物應盡量在寶寶 1 歲以後再添加到輔食中。而根據最新的研究,傢長應盡早明確哪些過敏原會導致寶寶過敏。因此,對於寶寶 1 歲前的基本輔食,不再有從前那般嚴苛的限制。
德國 GINI 嬰兒營養幹預研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輔食添加時間偏晚會增加寶寶罹患小兒濕疹的風險;若寶寶在 1 歲以後才開始攝入奶制品、雞蛋和魚類,這一風險則更為突出。
所以,傢長不應避免讓寶寶食用含有少量乳蛋白、雞蛋或魚類的嬰幼兒輔食。但另一方面,傢長應控制好喂食量,以免攝入過多的蛋白質而給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比如,可以在每日的其中一餐輔食中添加適量的牛奶——但鑒於全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寶寶一周歲前的牛奶喂養量不能超過 200 mL/ 天。
麩質是谷物中的一組蛋白質。易感人群如果食用瞭小麥、黑麥、斯佩爾特小麥等含有麩質的谷物,容易引發腸道疾病乳糜瀉,出現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
因為食物中的谷蛋白觸發瞭易感人群腸道免疫反應的失調,從而產生抗體攻擊小腸中的結構蛋白,造成小腸絨毛萎縮,阻礙瞭營養吸收。
長此以往,將會導致營養不良,並出現身材矮小、青春期延遲、軟骨病、骨痛、骨密度降低、牙釉質損傷等病癥。故此,乳糜瀉患者應終生避免食用含有麩質的食品。傢長應盡早確認孩子是否對麩質過敏或不耐受。
近年來,無麩質嬰幼兒輔食的市場熱度持續上升。為瞭以防萬一,有些傢長直接選擇避免讓寶寶食用含有麩質的食品,然而,這實際上並不可取。恰恰相反,隻要寶寶還未斷奶,若謹慎小心地開始讓寶寶接觸含有麩質的食品,則寶寶麩質過敏和麩質不耐受的風險可降低 50%。
營養學傢強調,嬰兒 4 到 6 個月大時——即開始食用輔食的階段——不但環境適應能力突出,而且對含有麩質的食品同樣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因此,營養學傢建議,傢長在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就可以加入少量含有麩質的谷物,比如,在嬰兒米粉中添加一湯匙斯佩爾特小麥麥片。
乳糖不耐受患者體內缺少能夠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他們攝入體內的乳糖無法被分解,隻能滯留在腸道中,被腸道細菌發酵分解成乳酸和氣體,引起腸脹氣、腸痙攣、腹瀉等癥狀。寶寶此時還會哭鬧不止或者出現皮疹。這些癥狀大約會在患者攝入乳糖半小時到兩小時後出現。
與其未雨綢繆地為寶寶專門挑選 " 無乳糖 " 的輔食,傢長們不如讓 TA 先少量嘗試一些含有乳糖的食品,以觀察寶寶是否真的乳糖不耐受。如若出現上文所述的癥狀,傢長可以將孩子送醫檢查,以確認造成不適的原因是乳糖不耐受,還是其他會引起類似癥狀的疾病。在寶寶沒有乳糖不耐受癥的情況下,不宜喂寶寶吃 " 無乳糖 " 的輔食。
輔食生產商酷愛在包裝上標示產品含有 Omega-3 脂肪酸。的確,該物質對於人體大腦和神經細胞十分重要。然而,罐裝嬰兒輔食中的 Omega-3 脂肪酸通常源自菜籽油——一種 Omega-3 脂肪酸(α- 亞麻酸)的食物來源,而罐裝嬰兒輔食中往往隻含有很少量的菜籽油。著名德國兒童營養學傢 Berthold Koletzko 教授因而指出,在這種意義上添加的 Omega-3 脂肪酸實際上並無益處。
市面上各種打著 " 兒童 " 標簽的食品頗受傢長的青睞,其價格也比 " 一般 " 的食品高出不少。
然而,所謂 " 兒童 " 食品除瞭包裝設計可愛些,實際上也未必有別於普通同類食品,購買專門的 " 兒童 " 食品通常並無必要——從優恪曾經測評過的兒童面條就可見一斑,詳情請戳:
京東 618,七款國產兒童面條大比拼,僅 1 款 A+,還是 " 僥幸 "!|優恪測評
綜上,嬰幼兒輔食包裝上的標示大概能分為以下三類:
值得參考 | 視寶寶具體情況而定 | 商傢套路 |
" 不添加食鹽 " | " 不含乳蛋白 " " 無麩質 " " 無乳糖 " | " 不添加糖分 " " 不含增稠劑 " " 不添加防腐劑 " " 不添加人工色素 " " 不添加香精 " " 含 Omega-3" " 兒童 ……" |
——判斷起來 real 煩啊 ( ╯‵□ ′ ) ╯︵┻━┻
——鬼知道哪些標示可以相信 ( ╯‵□ ′ ) ╯︵┻━┻
請痛快地告訴我哪些是優品!
好好好 ~ 直接給幹貨,這下總行瞭吧(但是 " 無麩質 " 和 " 無乳糖 " 兩項適不適用,還得傢長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瞭啦)!
文案:音十
設計:宋涵
音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