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主要是感染引起的,在孩子出現瞭這樣的疾病後,我們一定要重視,而且也要防止出現感染得病的情況。
新生兒敗血癥嚴重嗎
新生兒敗血癥由於誤診等,治療往往不太得力,因此易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其最重要的並發癥是化膿性腦膜炎、肺炎、肺膿腫、骨髓炎、腎盂腎炎及蜂窩組織炎等。這些並發癥都是重癥,其一是病死率高,其二是後遺癥多。化膿性腦膜炎的後遺癥自不必說,骨髓炎造成肢殘,腎盂腎炎亦可成為終生疾患。患新生兒敗血癥後,可能變成瞭一個殘疾兒,所以必須重視新生兒感染問題。
新生兒敗血癥還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新生兒敗血癥如果不能及時、徹底地治療,可能導致高膽紅素血癥,甚至核黃疸及化膿性腦膜炎發生,均可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因此,當小兒有皮膚膿皰疹、臍部發紅化膿或臀部皮疹、破潰應到醫院診治。如果小兒吃奶減少、嗜睡、哭鬧不安、黃疸加重,出現腹脹、腹瀉等應住院徹底地抗感染治療,有效制止病情發展。
預防新生兒敗血癥刻不容緩。孕婦瑩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有感染與發熱的母親應用廣譜、通過胎盤屏障的抗生素。對有窒息的新生兒的復蘇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做好寶寶皮膚、黏膜護理,應特別註意避免感染或損傷。不要用粗糙不潔的佈巾擦洗新生兒口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並應用適量抗生素預防感染。
新生兒敗血癥表現
1、平時小兒手足溫暖,敗血癥時小兒手足發冷。如果寶寶患有新生兒敗血癥,最易察覺的就是新生兒手足發涼,體溫在 35.5 ℃以下。
2、各種反應都不如正常嬰兒那樣強烈,與健康寶寶不同的是敗血癥的孩子常不哭鬧,或隻哭幾聲就不哭瞭,而且哭聲低微。吃奶減少,吸吮無力,新生兒吃奶明顯減少,似乎不知饑餓,吮乳時間短且無力。
3、新生兒屈肌張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的活動,小手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而敗血癥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軟弱,你拉他的上肢,也無明顯的屈曲反應,你松手,他的上肢會自然墜落下來,手也不會抓緊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動。
4、新生兒敗血癥患兒反應能力低下,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總是昏昏欲睡,正常新生兒在受到刺激時可做出適當反應,如驚醒、註視、微笑等。此外,還有面色蒼白,發青或發灰,皮膚發花。黃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復現無法解釋時,均應懷疑本癥。當出現一些類似的癥狀的時候就要送醫院進行專門檢察。
新生兒敗血癥感染途徑
1、產前(宮內)感染:孕母有感染時,細菌可通過血行感染胎兒。羊膜早破或羊水污染者,細菌可直接感染胎兒。
2、產時(產道)感染:分娩時因產程長,羊膜早破,細菌由產道上行污染羊水,胎兒吸入或吞下被污染的羊水後感染;或因助產過程消毒不嚴而引起感染。
3、產後感染:為主要感染途徑。常見細菌經臍部、皮膚、黏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侵入,尤以臍部為多見;消毒不嚴的霧化器、吸痰器、呼吸機可造成醫源性感染。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大腸埃希菌、B 族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綠膿桿菌等,近年來厭氧菌、真菌及復合菌感染有增多趨勢。
新生兒敗血癥治療
1、病因治療: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選用有殺菌作用的抗生素。如 G+ 菌選用青黴素類,產酶菌株選用新青黴素類或第一代頭孢菌素、林可黴素等;G- 菌選用氨芐青黴素、核糖黴素或第 2、3 代頭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確時可選用抗菌譜較寬的藥物。重癥感染可聯合用藥,但應註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亂及二重感染。為盡快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應采用靜脈途徑給藥。療程視血培養結果、療效、有無並癥而異,一般 7-14 天,有並發癥者應治療 3 周以上。
2、及病灶清除:局部有臍炎、皮膚化膿灶、口腔粘膜潰爛等應作相應處理,切斷感染源。
3、免疫治療:可直接補充新生兒血中的各種免疫因子及抗體,增強免疫功能,促進疾病恢復。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輸入新鮮全血或血漿,換血療法,粒細胞輸註,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療等。
4、支持療法: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保證熱卡供應。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
5、對癥治療: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兒保持正常體溫。發紺時可吸氧。有循環障礙者應補充血容量並用血管活性藥物。煩躁、驚厥可用鎮靜止驚藥。有腦水腫時應用脫水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