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興趣班應該聽從孩子的興趣?你這麼想就錯瞭! | 顛覆認知

03-16

往往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瞭才有興趣。     

  ——李笑來

新學期伊始,又到瞭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

鋼琴、陶藝、圍棋、芭蕾,各種興趣班讓人眼花繚亂……無奈時間、精力、金錢都有限,必須做取舍,學什麼不學什麼,篩選絕對是個技術活。

前幾天,就有幾位媽媽跟我吐槽瞭報興趣班的糾結。我發現,大多數傢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這件事上,還是挺迷茫的。

比如,一位媽媽連續三個學期都在給孩子換興趣班,上學期是樂高和跆拳道,這學期變成瞭鋼琴和英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她兒子上上學期學的應該是小主持和畫畫。

她告訴我,她也覺得頻繁換興趣班不太好," 可孩子每學一段時間就說沒興趣瞭,擔心堅持下去他也痛苦,隻好換一個。主要是我也看不出他到底適合學哪樣,隻能普遍撒網,什麼都試試吧!"

而另一位媽媽表達瞭相似的苦惱,報瞭不少班,也沒感覺孩子對哪樣特別有興趣,幾年下來,不知道是該繼續還是該換方向,興趣班上成瞭托管班,花不少錢仿佛隻為買個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心安理得。

……

幾年來幫娃報興趣班、陪娃上興趣班的經歷告訴我,這些迷茫其實都源自一個誤區:孩子的興趣,是選擇興趣班的依據。

在多數傢長的潛意識裡,存在一個默認順序:首先要有興趣,然後才能做好。所以,當孩子說沒興趣時,傢長也就不去堅持瞭,在篩選興趣班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

卻很少有人去思考,孩子嘴裡的興趣真的靠譜嗎?

記得千尋最早報的是舞蹈、樂高和圍棋。一學期快結束時,我想該做個取舍瞭,就問她," 千尋,舞蹈、樂高和圍棋,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她想瞭想,說," 媽媽,其實這三個我都不怎麼喜歡,我要學陶藝,還有跆拳道。"

你們能想象我當時有多懵圈嗎?

好在我很快冷靜下來,認清瞭她作為一個非理性人的現實。

給大傢簡單匯報下沒有尊重她個人意願的結果:

樂高學瞭快兩年,破格升入機器人班,老師評價是這孩子邏輯思維、創造力很強,在編程方面頗有天賦。舞蹈已由剛開始的不情不願發展到小有所成,近期準備轉提高班瞭。重點是,她自己學得很有成就感,成就感給她帶來瞭很多快樂。我真的很難把她現在的學習狀態和她之前說的 " 沒興趣 " 聯系起來。

回想當初,如果按她的要求換一換,又會是什麼情形呢?

嗯,90% 的可能正在學習第 N 個新項目,而那些曾經接觸過的舞蹈、樂高、畫畫、鋼琴以及等等,都將以 " 半瓶水 " 的姿態消逝在她身後,慢慢被遺忘。

大傢別誤會,我無意慫恿你們忽視孩子的個人意願。

我隻是想借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你,孩子的興趣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重要,很多時候,它不見得是最好的老師,卻是最好的借口。

你知道孩子為什麼常常對目前所學表示沒興趣嗎?

除瞭極少數是努力依然無感外,其餘 99% 其實都是因為 "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瞭困難和挫折 "。

著名天使投資人,原新東方名師李笑來先生寫過一本書叫《把時間當作朋友》,書中他對 " 興趣 " 提出瞭一個新定義:人並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沒興趣,而是沒能力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大多數人聲稱沒興趣,都隻是為自己的畏難情緒尋找一個合理化借口。

對孩子來說,興趣班隻是看起來很美,一旦開始正式學習,就難免遇到困難。而逃避困難是人的本能,這時候," 沒興趣 " 便成瞭最好的借口。

沒有意識到這個誤區的傢長,總希望孩子在不斷嘗試中,自動迸發出對某件事物的興趣,因為濃厚的興趣而越做越好,最終由愛好發展為特長。

實際上,這基本就是個幻想,因為現實生活中,除瞭極少數天才,大多數普通孩子遵循的順序都是:不是有興趣才做好,而是做好瞭才有興趣!

當我們捋清楚瞭順序,再去想如何篩選興趣班,思路就清晰多瞭。

既然大多數孩子是做好瞭一件事才產生興趣,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他在哪件事上最有可能做好。

就像李笑來所說,"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然後絞盡腦汁讓他學得會,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興趣自然就出現瞭。"

簡單地說,就是:發掘孩子的長處,而不是聽從孩子的興趣。

這時候,很多傢長可能又會說,我的孩子沒表現出對什麼事特別擅長啊。

發現孩子的長處真的很難嗎?

《南方都市報》曾有個 " 少年偶像 " 版,報道的都是些特長少年,有的擅長玩攝像機動不動就自己拍專題片,有的是參加過畫展的小畫傢……

我看瞭這些小孩的成長軌跡,發現他們並不是生來就多麼與眾不同,而是得益於他們的父母,找到瞭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一點點 " 差異 ",再努力創造條件,讓那些原本很微小的 " 差異 ",越長越大。

比如其中一個男孩,喜歡跟爸爸聊放學路上的見聞,細心的爸爸發現,孩子的觀察力很強,他描述的很多細節都是別人忽略掉的。這個爸爸,想來想去,送瞭一臺二手攝像機給兒子,鼓勵他把觀察到有趣的事物拍下來,就這樣,攝像成瞭男孩的特長。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難發現孩子長處,是對長處的認知出瞭問題。長處不是已經成為結果,顯現在眾人眼前的特長,而是一些細微的 " 個體差異 "。比如,孩子是個小話癆,他就有可能發展出和語言表達相關的特長,孩子好動肢體平衡度高,可能在運動方面的發展空間更大。

如果觀察細微差異對你來說有難度,也可以用 " 橫向比較 "。

兩三個興趣班作對比,看孩子在哪裡更容易出成績,千尋剛開始學的是舞蹈、樂高和圍棋,我發現她在樂高課上的表現明顯更突出,創意比別人多,對結構的把握也更強。相比而言,舞蹈隻能算可塑,圍棋就差強人意。於是在做取舍時,我們加強瞭樂高,舞蹈,放棄瞭圍棋。

根據長處選擇興趣班後,餘下的,就是傢長和孩子共同的努力瞭,別忘瞭,要把最可能做好的事真的做好,興趣才會出現!

最後再跟大傢分享一個觀察所得。我發現,傢長在報興趣班時,往往會體現出兩種教育觀,一種是傳統教育觀,從 " 功利 " 的角度出發,選擇公認的主流項目,不參考孩子意見,就遵循一個原則:有用,得學;另一種則是近年來流行的新式教育觀,強調尊重孩子,一切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而我更願意相信,孩子是一個有限理性的人,他有人的自主性,也有人的本能。我們不能越俎代庖,什麼都幫他們決定,但也不能忽視懶惰、逃避的人性,什麼都交由孩子決定。

作為傢長,最合適的方式是做一個理性溫和的助推者,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同時也要認識到孩子是非理性的,他們需要你適時的幫助,這個幫助,就包括理性地判斷孩子口中 " 沒興趣 " 的真偽度,以及發掘特長、創造機會。

劃重點

1、給孩子選興趣班,不要完全以孩子的興趣為標準,興趣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時也是最好的借口。

2、當孩子對目前所學表示沒興趣時,除瞭極少數是確實無感外,其餘 99% 都是因為 "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瞭困難和挫折 "。逃避困難是人的本能,這時候," 沒興趣 " 是最好的借口。

3、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然後絞盡腦汁讓他學得會,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興趣自然就出現瞭。也就是 : 發掘孩子的長處,而不是聽從孩子的興趣。

4、我們覺得很難發現孩子長處,是因為對長處的認知出瞭問題。長處不是已經成為結果,顯現在眾人眼前的特長,而是一些細微的 " 個體差異 "。

精選閱讀

美國課堂

【思維】孩子有無邏輯思維,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一文談透邏輯能力培養

【數學】數學啟蒙,關鍵要從這 4 個維度培養孩子的 " 數感 " | 來自斯坦福教授的建議

【閱讀】美國老師發給傢長的親子閱讀卡片:讓孩子的學習超越記憶、理解和應用

【英語】自然拼讀究竟怎麼學?沒搞懂這三步就別急著開始!

育兒經驗

【心理】原來孩子有個撒謊敏感期?真的! (顛覆認知的深度研究)

【溝通】紮克伯格父母和他的聊天模式,趕快用到你孩子身上

【幼兒園】把孩子放幼兒園後會發生什麼?這些信號告訴你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小學】一年學費 20 多萬的國際學校教什麼?掌握瞭這些教育精髓完全可以在傢教娃!

公眾號回復上方 8 個藍色【關鍵詞】獲取更多幹貨

作者千尋,童書作傢。千尋是我女兒的名字,我在這裡分享我們共同成長的點滴。沒有大道理,隻有科學育兒指導下真實的實踐心得。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