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供車 " 從出現伊始,就飽受著 " 冰火兩重天 " 的待遇——一方面是網絡上的口誅筆伐,另一方面則是線下的暢銷。它們真的是洪水猛獸不成?實際上,不親身體驗過它,就很難得出足夠客觀的判斷。
這一次,我們決定親身試駕一臺傳說中的 " 特供車 " 來找出答案。
我們選擇的是一臺福特福睿斯的 1.5L 自動舒適型,可以說這是很多消費者會選擇的非常主流的一款車型瞭,而破 3 萬的月銷量,也讓它有著很強的代表性。
【靜態篇】
福特旗下有不少車型,一度都帶著濃厚的運動氣息,福克斯、蒙迪歐等都曾經是同級中運動型車的代表。但是這樣的取向顯然很難討好主流市場,所以近年來福特的妥協也是越來越明顯。而福睿斯完全就是將福特曾經的運動形象推翻重來——除瞭那張傢族式的 " 馬丁臉 ",你很難再從它臃腫的身姿上找到任何運動化的元素。
內飾相比其他福特車型也中庸瞭不少,雖然並不完全像大眾那樣四平八穩,中控臺依然保留瞭很多諸如六邊形形面這樣活躍的元素,但是不會再刻意追求標新立異。同時由於售價不高空間有限,所以壓縮成本的痕跡還是能看到不少的,比如中控臺的上方為硬塑料,後排座椅不能放倒,而且隻有兩個固定式頭枕等,好在後排座椅整體比較厚實,舒適性還算不錯。
人機工程的設計總體來說還算是合格的,雖然方向盤隻有上下兩向調節,但由於腳踏的位置略深,要找到合適的坐姿依然不難。不過還是有一些細節考量不是很到位,譬如——
前排座椅雖然厚實,但是對腰部的支撐力欠缺,開久瞭會有點累;
後視鏡和 A 柱組合形成的盲區偏大,而且後視鏡的面積不夠大,並線時的視野很受影響;
副駕駛席的手套箱分為上下兩層,容積偏小;
車門兩側的門把手是鏤空的,浪費瞭一個小儲物格的空間不說,如果不熟悉的人想在這裡下意識地放手機、高速路收費卡的話,東西就會掉下去,非常尷尬。
【動態篇】
由於成本受到一定的限制,福睿斯不可能像福克斯這種所謂的 " 全球車 " 那樣投入很多的開發精力和資源,因此在它的動態性能方面,的確是和福克斯有著明顯的差距的。但是要這麼簡單地否定它顯然也太魯莽瞭。
在操控方面,它沒有福克斯那麼凌厲,但是舒適性和易駕性做得可圈可點。它的轉向比顯然要比福克斯大不少,沒有瞭福克斯的那種 " 賊 ",轉向的虛位更大一點,而且也沒什麼路感可言。不過它的轉向手感非常柔和,並且有一定的分量感,低速不費力的同時高速穩定性也不錯。剎車有一定的空行程,但是力道還是足夠的。過彎的側傾偏大一點,但是底盤極限還是不錯的,至少以 70-75km/h 左右的車速通過高速匝道也不會輕易響胎。
而濾震隔音的方面,福睿斯更是給出瞭這個價位裡的中上水平。尤其是濾震的厚實感,10 萬元左右的福睿斯甚至做出瞭 20-30 萬左右的中級車的水平,小震動的時候尤其出色,隻有在大震動的時候才會容易 " 露陷 "。不過偏軟的懸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瞭跑高速時候的漂浮感,坐久瞭可能會有點暈。隔音方面也是可圈可點,哪怕是 120km/h 以上的車速,風噪和胎噪都被壓制得很好,而對發動機噪音大小的控制也能讓人滿意。
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的水平?你隻要打開一次發動機艙蓋就明白瞭——沉重的艙蓋背部固定瞭完整的一大塊隔音棉,如此堆料可見福特對 NVH 的重視。
而動力方面就值得斟酌一番瞭。1.5L 的自吸發動機本身馬力隻有 113 匹,而車重就達到瞭 1.3 噸。為瞭保證動力,變速箱就需要拉升轉速,試駕兩天的過程裡它的轉速基本上就沒低於過 1500 轉。而 6AT 變速箱的表現更是一般,雖然總體的平順性合格,堵車時低速蠕動的表現也尚可,但是油門的線性度非常差,變速箱的反應也偏慢。低轉速下淺踩不會觸發降擋,而動力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一旦踩深一些轉速就飆升到 3000 左右,在需急加速重踩的時候也要稍等一會才拉升轉速到 4000 左右。動力不跟腳,所以日常市區行走時給人的感覺很不流暢,這與擅長中低速的日系車相比有著很大差距。
兩天開下來跑瞭將近 200 公裡,大部分都是高速公路和國道,隻有少量的市區路況,結果錄得 7.0L/100km 左右的油耗,實話說這不算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成績。
駕仕總結:
事實上,開完這款車之後,我們覺得所謂的 " 中國特供車 " 也談不上有多麼妖魔多麼糟糕,它們和同品牌的所謂 " 全球車 " 一樣有著自己鮮明的優缺點。甚至因為成本原因,廠商固有的優勢和劣勢,都會在它們身上被放大。譬如這臺福睿斯,雖然在內飾質感、動力系統調校上存在諸多槽點,但是行駛品質卻有超班的表現,而且駕駛風格更適合國內的普羅大眾。
另外雖然沒有什麼新技術賣點,但是帶來的配置性價比的提升卻是實實在在的—— 10 萬不到的售價就能買到一臺帶有四氣囊的標準合資 A 級車,對於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吸引力還是很大的,更何況現在終端還有至少 1.5 萬元以上的優惠。
如今 " 中國特供車 " 的陣營裡,除瞭福睿斯、朗逸這樣的 " 廉價貨 ",也不乏諸如冠道、凌度這樣的 " 高端貨 "。事實上," 中國特供車 " 也好,所謂的 " 全球車 " 也好,本身都是遵循廠商的標準流程開發而來。車本身怎麼樣,還是要看它針對的目標市場群體、個體的成本容納空間以及廠商自身的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