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大不破,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式的“大車文化”?

10-27

有人說," 文化 " 二字最不值錢。任何名詞後面加上 " 文化 ",都可以升級為一種值得推敲的社會現象,諸如酒文化、二次元文化、表情包文化,或者鍵盤俠文化等等。調侃歸調侃,但凡可以形成一種文化圈,底層基礎是不可輕易回避的。我們常常會追問,中國的汽車文化是什麼樣子?角度多瞭,也會有不同的答案,譬如今天的話題 " 大車文化 ",除瞭拿來擋箭的 " 中國人好面子 ",難道就沒有別的原因瞭?

▎汽車的 " 第一印象 ",要從轎子說起

轎車的說法,和轎子息息相關。由於三廂車 " 有頭又有尾 " 的造型與 " 前後有人抬 " 的轎子更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這也影響瞭國人對於汽車造型的選擇偏好:三廂車比兩廂車賣得更好。這一觀點在昨天的文章《不斷細分的差異化產品策略,能拯救下滑的兩廂車市場嗎?》中已有提及。

我們回頭想想,在以前," 轎子 " 是有一定財力和地位的人有機會乘坐的,轎子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尊卑劃分。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偶爾還會在一些習俗中顯露出來,印象中,在老傢地區,講究的婚娶是要乘高頭大馬,用八抬大轎才能把新娘子迎回來的,後來,也漸漸被婚車取代瞭。

從 " 轎子 " 到 " 轎車 ",無意間成為瞭國人對於汽車的 " 第一印象 "。轎子天生自帶的尊卑屬性,也轉移到瞭最初的轎車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從一開始,國人對於汽車的認知," 乘坐屬性 " 就大於 " 駕駛屬性 ",對後排的重視程度也遠勝於前排。

這也恰好解釋瞭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內很難形成賽車文化,而對比歐洲,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熱衷於在汽車賽事中一較高下。很顯然,我們的確沒有賽車文化興起的文化土壤與輿情環境。賽車是註重駕駛的,而國人更加看重汽車作為乘坐工具的使用價值。

▎ " 唯大不破 " 的市場觀是怎麼來的?

在汽車市場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的道理," 唯大不破 "。隻要新車在同級別中尺寸做得更大,就有可能奪下更多的市場份額。尤其是豪華品牌,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也會 " 接地氣 " 地選擇軸距加長。

如果追根溯源,這與汽車在中國剛剛開始普及之時," 官車文化 " 的形成有一定的關系。" 官車文化 ",或者稱之為 " 公車文化 ",這在全球各地都很普遍。在中國的官車歷史上,基本走過瞭一個從進口車到合資車,再到自主品牌興起的三個階段。但無一例外的,官車也是以後排為先的。

這是一片龐大而穩定的潛力市場,奧迪就曾是官車文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繼豐田皇冠、日產公爵之後,奧迪 100 慢慢統治瞭最初的官車市場。而當汽車慢慢走入尋常百姓傢之後,官車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瞭普通消費者的購車選擇:車要大,後排要舒適。

而且,國人偏愛 " 大車 ",也與我國常見的傢庭結構息息相關。站在傳統的角度上,我們都有一個 " 大傢庭 " 的觀念,三代同堂的情況並不稀奇。傢庭人口多瞭,集中出行的時候,諸如休息日外出郊遊或者過春節長途回傢等,也就需要一輛空間更大的車瞭。所以,頭部空間、後排空間才會成為很多消費者選車的硬指標,甚至於,後排腳部位置的凸起高度也備受關註,因為後排中間位置的使用率還是比較高的。

再加上多購入一輛車的成本投入比較高,在一些城市中限牌限號,停車位又比較緊張,如果有一輛 " 大車 " 可以滿足傢庭出行的各種所需,何樂而不為呢?但不可避免的,消費者對這輛車的要求也近乎苛刻而全面,尤其是載人載物的空間,一定要足夠。

再對比歐洲市場,父母和子女常常是分開居住的。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也可以發現,上瞭年紀的老夫妻,也會開著小車外出購物。和留學歐洲的朋友們同樣聊過這個話題,歐洲消費者使用後排座椅的情況相對比較少,很多時候,你會註意到,一輛轎車裡隻有主副駕是有人的。所以,既然後排很少坐人,也就對後排空間沒有太多要求瞭。小車更省油,操控更佳,為什麼要說不呢?

▎我們終究會形成中國式的汽車文化

如果放眼全球,但凡汽車工業強盛的國傢和地區,也一定會有強勢的汽車文化輸出,或者說,會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特色文化標簽,諸如,美國的皮卡文化,歐洲的賽車文化,日本的 K-Car 文化。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本土品牌的崛起漸成一種必然之勢,中國式的汽車文化也在慢慢成形之中。隻是,還沒有公認的定義,或者廣泛傳播開來的標簽化印記。但有一點早已成為 " 潛規則 ",如果想在中國市場如魚得水,外來品牌一定需要進行本土化改造,要迎合中國消費者所需,本土品牌亦如是,畢竟,懂中國人的一定是中國人自己。於是,才有瞭 " 軸距加長 " 的大車文化,SUV 敢頂半邊天,以及新能源備受寵幸的中國式現象,當然,不可回避的還有爭議頗多的車內掛件、路怒癥、碰瓷、鍵盤俠等特殊現象。

所謂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當我們的汽車工業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中國式的汽車文化也應該越來越健康。任何國傢的汽車文化,一定是國情的歸屬,沒有必要從一個文化的模式,強行套入另一個文化的模式。中國式的汽車文化,也要有中國式的文化自信,我們在影響全球,也終究會影響全球。那場席卷全世界的新能源革命風暴,中國不就是一個最有影響力的風暴之眼嗎?

終有一天,我們會形成中國式的汽車文化,隨之而來的一定還有中國式的文化自信。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