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 隻愛窮人和富人,從不在乎白領的眼淚?

09-11

說起 7 座車話題,統一觀點就是中國買傢喜歡 SUV,不喜歡 MPV。事情真的如此嗎?近期發現,身邊對豪華 MPV 趨之若鶩的人越來越多,在知乎就看到有人花 50 多萬,怒提新的克萊斯勒大捷龍。類似定位的豐田塞納,也是滿大街在跑。更為現象級的車型,豐田 Alpha 加價後超過 100 萬,依然進來一臺,被人買走一臺。有人會問,100 多萬為何不買臺奔馳 S 級?有句話很意味深長,就是擁有奔馳 S 級的人,不一定會有豐田 Alpha;擁有豐田 Alpha 的人,往往已經有臺奔馳 S 級。

大傢接受豪華 MPV 這點很重要,過去 MPV 被大傢叫做 " 面包車 ",會將此跟工具車混為一談。大傢覺得豪華車隻能是三廂轎車," 面包車 " 也能登入豪華車之列,簡直是天方夜譚。記得在 90 年代,婚車排隊出發,我爸開著臺豐田大霸王,結果被人趕到隊伍最後,組織者讓捷達排在前面 …… 說 Alpha、塞納、貴士這些或許太孤高,相對親民點,奧德賽、艾力紳、GL8 已經不會被認為,要比同價位轎車身份低一等。之前一直強調,對於剛性的七座需求,SUV 無法跟 MPV 相提並論。尤其是第三排進出便利性,以及車廂高度帶來的開揚感。

有時甚至覺得,MPV 不受待見是個錯誤觀點,你看寶駿 730 賣得多火。在寶駿 730 的帶動下,後面還有長安 A800、東風風行 S500 等車型加入市場,可謂是 " 現象級 "。十萬以下選 MPV 很幸福,由於競爭激烈,廠商各出奇招,有時你甚至會懷疑人生,為何十萬不到,能買到如此面面俱到的車型。可是如果手握 10-20 萬預算,那情況就尷尬瞭。你會說,這個價位會有途安 L、逸致等車型啊,可是這些車型更準確來說是大兩廂,而非 MPV。頭部空間跟轎車相當,且第三排進出依然麻煩,第三排還小得誰坐誰絕交。

馬自達 5 倒是個不錯的選擇,真正擁有 MPV 的特質,可是由於進口身份,導致性價比非常低。況且馬自達 5 也生不逢時,正如前文所說,前幾年很多人覺得隻有三廂轎車才是車。現在大傢對汽車類型的接受度不再狹隘,加之二胎背景,雖不敢打包票說馬 5 絕對好賣,但情況絕對比當年樂觀。其實最讓人費解的是豐田,明明有更實用的 Wish 不引入,偏拿針對歐洲市場的逸致進來,結果以停產收場。

估計是逸致在歐洲賣不好,豐田本著造瞭就別浪費的心態,把車拿到中國以求回本。這種心態像某些股民,在一隻股票裡虧瞭,於是苦等或補倉,死活都要從這隻股裡把錢賺回來。旁邊明明放著更好的投資機會也不管,無論如何都想在跌倒的地方再站起來。以經濟學角度來說,沉沒成本已經不是成本,豐田卻對逸致的沉沒成本念念不忘。去過臺灣旅遊的朋友,都會感受過當地豐田 Wish 出租車的實用。豐田 Wish 到瞭產品更迭的時間,在臺灣開始以 Sienta 來進行接替,但兩車在設計思路上其實截然不同。

豐田逸致和大眾途安 L 都屬於歐洲思維下的 MPV,歐洲人對 MPV 的口味,跟中國人真的格格不入。哪怕是去到大眾夏朗,依然對駕控耿耿於懷,仍不會為空間作太多讓步。至於大眾 T6 和奔馳 V-Class,空間絕對沒得說,可是這類車在設計之初,還要兼顧客貨車版本,濾震和 NVH 都做得不夠純粹。說起夏朗,德國人有時真會死板得無解,七座車就必須要有七張獨立座椅。換言之,中排別指望像奧德賽和 GL8 那樣有帶扶手的老板椅,同時也別指望學漢蘭達那樣,七座實際能以 "2+3+3" 的方式坐上八個人。

說個題外話,其實漢蘭達在美國,就是臺八座車。來到中國,由於路橋費以七座作為起跳,於是豐田就把漢蘭達寫成七座車。當然啦,我也不建議大傢去 " 解鎖 " 漢蘭達的第八個座位,畢竟在法律上,交警完全可以把你當成超載來問處。說回 MPV 這個正題,在國內選 MPV,容易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對於一個城市白領,假如因二胎有 MPV 需求,奧德賽、艾力紳、GL8、夏朗嫌太貴,往下買寶駿 730 又不符合形象。換言之,MPV 在 10-20 萬之間有個大斷層,而這個價位又恰是國內買傢最主流的預算區間。

不扯遠,隻需把眼光放到彼岸的香港,就會發現當地有很多適合白領階層的 MPV。以本田為例,就有 Freed、StepWGN。包括日本本土,能發現更多這類廂式 MPV。廂式車相比逸致、傑德這類偏轎車造型的 MPV,空間實用率會高很多,尤其是垂直空間。廂式車的車頂更高,小朋友甚至能在裡面直立行走,側窗也因此能做得更大,坐在車裡自然不會覺得壓抑,堆放行李也更加從容。

加之這類車形象比較私人,部分車型甚至還很個性(有人說很醜,這點真是見仁見智),不像開奧德賽、GL8,總怕被人誤以為是師傅。我尤其喜歡本田 StepWGN,尾門既可以往上開,又可以平拉,能滿足各種生活場景。而且像 StepWGN 這類車,能妥妥地將自行車推進尾廂,相當有生活情趣。當然啦,對這類車的行駛品質還是要打個問號,日本本土以實用性為主導的車型,濾震和隔音往往不會太好。

對於日系緊湊型 MPV 行駛品質差,倒是能找到技術上的理由來 " 開脫 ",這類日系緊湊型 MPV 都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地臺做得很低。低地臺除瞭方便乘客上下車之外,還有個很本土的原因,在整車高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榨取更多車內垂直空間。日本本土車型對高度有嚴格限制,因為在寸土尺金的市區裡,很多地方都是用立體停車場,車身太高便無法進入。立體停車場在中國城市也越來越常見,當然啦,車位尺寸會根據 " 國情 " 作出調整。例如我住的老小區,當年沒有規劃大型地庫,如今隻能以立體車庫來解決停車問題。車身長度在 5 米內,還是可以停放,看到諸如 RAV4、CR-V 這類 SUV,管理員會把僅有的幾個地面車位留給他們。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