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 Model 3,全新聆風可能是更踏實的“智能駕駛”

09-10

於北京時間 9 月 6 日上市的日產全新聆風,再次刷新瞭大眾對於 " 電動汽車 " 這一名詞的認知。JC08 標準下長達 400km 的續航裡程;豪華車型中仍然少見的 ProPILOT 半自動駕駛功能;可能會徹底改變你駕駛習慣的 e-Pedal 電子單踏板系統。當然,最重要的是看形勢這款車一定會引進國內。

截止到今年 7 月,聆風在全球 49 個國傢累積銷售超過 28 萬輛,與普銳斯混合動力一樣統治著純電動的另一極。當然,冠軍的位置並不穩定,首當其沖的挑戰者便是 Model 3。Model 3 在美國售價約 3.5 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 24.5 萬,比日產聆風稍貴。但 Model 3 擁簇者太驚人,還沒上市的 Model3 訂單量已經超過 50 萬。要知道,特斯拉賣瞭 3 年目前總銷量也隻有不到 20 萬,離聆風的近 30 萬總銷量差不少,但 Model 3 的出現,似乎是點燃瞭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激情。

於是,全新聆風的上市是勢在必行。若論顏值,我相信可能更多的朋友會選擇 Model3,畢竟特斯拉標志性的設計絕對是吸睛利器。但全新聆風可能更符合亞洲人對於美的內涵的理解。聆風外觀設計背後的理念,是融合簡單、純粹的線條,與強勁、圓潤的輪廓,造就瞭外觀上的科技質感。此外,車身底部的水平造型線條、保險杠和醒目的亮點設計凸顯瞭低重心,給人以一種動感但不失穩重的感覺。

全新聆風的車身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打造,包括瞭流線型後保險杠和基於空氣動力學設計的車輪,這一系列設計使得全新日產聆風的阻力系數低至 0.28。此外,設計師對前部充電端口的角度進行瞭重新設計,駕駛員不必彎腰即可連接充電電纜,從而極大提升瞭充電時的便利性。日產汽車的人體工程學測試表明,全新設計的 45 度充電端口使得各類身高的駕駛員都能輕松舒適地連接充電器。

當然,花瞭 20 多萬選擇一款電動車,可能對於時下的中國消費者而言,還是一個比較不太容易接受的選擇。其實不管是對於聆風還是 Model 3 而言,你都不能把他們單純的看作是一款 " 電動車 ",更多的應該是是一種 " 智能生活 "。

相比較 3.5 萬美元,沒有高級座椅、沒有加熱、沒有金屬漆、沒有 LED 燈、沒有抬頭顯示器的乞丐版 Model 3 而言,聆風在智能駕駛和智能互聯方面就慷慨得多。

全新日產聆風搭載瞭日產 ProPILOT 自動駕駛技術,這個系統可以簡單理解成是高速公路單車道的駕駛輔助系統,可以幫助用戶完成加速、減速和轉向等操作。這項技術於 2016 年在日產 MPV 車型 Serena 上進行實車搭載,不過 Serena 當時隻在日本發售,日產聆風可以說是日產第一款全球產品線中搭載 ProPILOT 和 ProPILOT Park 的車型。

此外,全新聆風還配備瞭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通過前視攝像頭,探測行人、車輛,緊急情況下可以進行緊急剎車。

除瞭自動駕駛技術外,全新聆風也搭載瞭單踏板操作系統 e-Pedal,用戶可以通過單個電子踏板對汽車進行加速、減速和停車操作,官方的說法是 e-Pedal 能夠滿足駕駛員 90% 的操作需求。日產在現場表示:即使在山上,e-Pedal 也可以讓駕駛者完全停下汽車,停在某一位置,然後瞬間就可以恢復駕駛,之前還沒有任何 " 一個踏板 " 技術可以做到。

至於前文當中說到的 " 智能生活 ",絕對不是僅僅將汽車的智能科技誇大化。日產的的確確已經將一款電動車融入瞭整座城市中。全新聆風通過便於用戶操作的 Nissan Connect 功能,將駕駛員、汽車和社區相互聯接,從而實現電動汽車與傢庭、建築物和電網之間的動力共享。

通過 " 車輛到傢庭 " 系統,駕駛者能夠使用聆風汽車電池中儲存的電能為房屋供電。駕駛者可以在電費較低的夜間為日產聆風充電,然後在白天使用車輛電池為傢庭供電。

全新聆風汽車配套的智能手機應用界面采用瞭全新設計,車主可實時監測車輛充電狀態,設置充電進度,從而享受到較為理想的能源稅費,找到距離最近的充電站,在駛入充電站之前做好車輛預熱或冷卻準備。

可能看到這裡,特斯拉的粉絲要說瞭,即便是同價位當中配置略低,但畢竟 Model3 在電池佈置方面,要比日產更慷慨一點。Model3 最小續航 350km,最大續航更是達到瞭 550km,超越瞭聆風的 400 km。但我們可以做這樣一筆換算,Model3 比聆風貴的 0.6 萬美元,相當於 4 萬多人民幣,在已經擁有 400 km 續航的基礎上,你還願意用 4 萬多人民幣換取 100km 是續航嗎?我看未必。

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著東風日產作為強大後盾,日產聆風想要國產,可能就是分分鐘開個發佈會的事情。對於 Model 3 而言,這還是一條還看不見方向的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