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寶說,我要火。於是,共享寶馬誕生瞭。雖然隻有 30 幾臺,但沸沸揚揚的程度,絲毫不亞於本山大舞臺的年度答謝匯演。
不知不覺間,出行的方式已經多到哪怕拍不到車牌打不到車,還有一百萬種方式等著你。
專車並沒有被政策打死,頑強地如同小強一般,在晚上 10 點 CBD 和廣告公司樓下,拯救著加班狗們迫切回傢擼一盤王者農藥,第二天繼續加班的苦命。
哪怕臨時加價 200 倍,萬聖節 + 周五 + 下雨天的夜晚,專車依舊是馬路上叫車人的克拉克 · 肯特——
人傢就是叫克拉克 · 肯特
如果人品差得和我一樣,加價 50 元巨資都沒有屬於我的 " 肯特 " 出現的話,也許這就是宋小寶他之所以涉獵共享汽車的一個理由。
什麼 Car2Share,什麼 EVCARD,什麼 Gofun 出行,連萌萌的國寶都混跡於共享汽車這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瞭——盼達用車,安心到傢。
這已然是一個人人擠破頭想要涉足的朝陽產業。據說在 2017 年 6 月共享汽車活躍用戶數量達到瞭 206.33 萬人,並且以環比 10% 以上的增長幅度迅速升溫。
在宋小寶炒作的同時,VC 們也並沒有閑著——
小二租車獲數千萬元 A 輪投資;
巴歌出行獲得寶駕出行 1000 萬元天使輪投資,4 個月後又獲得 2500 萬元 A 輪投資;
途歌 TOGO 完成 4000 萬元 A+ 輪融資;
PonyCar 馬上用車獲得兩輪兩億多元投資
……
有這麼一句話,給靠譜的朋友借錢,叫天使投資;給不靠譜的朋友借錢,叫風險投資。那麼這事兒靠不靠譜,到底是天使還是風險,VC 們的心裡也許有一本明賬。
至少在政策上,前途是明朗的:
2017 年 8 月 8 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發展。
其實,早在前年專車熱的時候,所謂的新型出行方式就已經是一個很明確的看漲的大好形勢。當年就有 53.7% 的用戶會選擇使用互聯網車服務,消費者規模突破 4000 萬,覆蓋全國 150 個城市。
誰手機裡還沒個兩三個專車約車 APP 啊?
那年,日均新增專車上路數量為 371,042 輛,因此導致日均私傢車出行減少瞭 654,410 輛。
沒有錯,如今魔都的道路上,專車、共享汽車、出租車的存在,似乎已經到瞭可以和私傢車分庭抗禮的程度瞭。
前些天,聽朋友在盤算,每個月加油洗車的成本就足夠月入一雙椰子。
於是我也數瞭數手指頭——這個月加油 1 次,400 塊;洗車 1 次,35 元。而打開滴滴出行,赫然一個彈窗嚇瞭我一跳:" 親愛的滴滴黑卡會員,本月您 1000 元代金券已在您的錢包裡。"
新型出行方式的崛起,不單單是自身強,而是設給敵人的阻礙太大。各大城市的限牌政策就是出行方式崛起的一大原因。
少則一年,動輒兩三年搖不上號,拍不到額度的大有人在。反正敝司老萬歷經千辛萬苦得到額度的那一刻,隔著手機屏幕我都能看見他那心花怒放的笑容;又比如曹老師,若不是牌照限制,怎麼也不會想到,多年車圈的老炮,竟然會入手 eRX5。
另外,停車難這種老生常談的話題,還有嚴苛到右轉都要等待馬路上方圓 2 米內無行人無非機動車才敢動的交規,使得開車出行不僅是經濟上的肉疼,精神上也飽受摧殘。一個不小心沖出個行人,下半輩子基本就交代給他瞭。
所以,我有瞭一個大膽的猜測。
多年以後,私傢車的全部用途將會是:
1. 拍照發票圈;
2. 占車位
別笑。
當公共交通、專車、共享汽車還有別的新型出行方式的日漸龐大,私傢車市場要麼出現萎縮;要不就是保有量維持微增長水平,但上路率大幅降低。
最終,出租車、專車、共享汽車將占領道路,而私傢車將被牌照限號徹底扼殺在停車位上。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我本周僅有的 4 次出行裡,就有 2 次是租瞭一輛佈滿煙頭、泥土、粘性不明物質和車況堪憂的共享汽車。
雖然有著種種令人作嘔的車況,但這依舊是一個十分搶手的出行方式。雖然方圓幾公裡內擁有 4 個網店,但基本都處於 24 小時無車的狀態。
若不是專車司機不認路,出租司機廢話多,自己的車被人蹭,我是萬萬不會使用這萬惡的共享汽車的。別看我這中態度,其實我是在炫耀搶到瞭一輛 available 的車。
對於這些車的偏見,並不僅限於以上所提及的種種。
最讓人憎恨的是,雖說有瞭滬籍滬人開專車的政策,操著濃鬱淮北口音的司機師傅不在少數。拋開地圖炮,不認路和不會開車才是讓人捉急而又捏把汗的點。
出租車也並好不到哪兒去。無數次從虹橋機場出差回傢,25 塊錢的路程的確慘無人道,但提出加價 50 隻求送我回傢的提議後,依舊有每分鐘平均 15 個的 " 冊那 " 在等待著我。
其實我最想呼籲的是,停車費可便宜點吧,別讓各種專車出租車共享汽車霸占瞭屬於私傢車的存在。
關鍵是現在這些新型的出行方式,活兒都不怎麼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