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所來自英國的老牌學校說,中國孩子接受雙語教育是剛需?

10-25

看點    為瞭讓孩子盡早接受雙語教育,國際學校是現在傢長選擇的一大熱點。但由於這一類學校引自西方國傢,判斷一所學校是否將教學模式 " 本土化 " 也是傢長的困惑所在。那麼,真正適合中國孩子的雙語教育是怎樣的?孩子接受雙語教育什麼時候是最佳時機?" 中西融合 " 的好學校是什麼樣的?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惠立學校即將於明年開校,由英國百年皇傢公學惠靈頓公學提供教育咨詢服務,外灘君與其中方校長周淑群聊瞭聊,這位有十多年國際學校工作經驗的校長,回答瞭雙語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文丨孫康寧     編輯丨李臻

提起英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看著窗外綿綿的細雨喝一杯英式下午茶,還是在難得的晴好天氣坐著敞篷的雙層觀光大巴在倫敦眼、塔橋和大本鐘之間遊蕩?外灘君就曾在倫敦留學,這些細致入微的英倫風情,回國之後也還是會在腦海中被時常喚起。

前幾天,外灘君在上海又重溫瞭一把 " 英倫風情 ":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瞭這樣一場大型英倫品牌綜合活動—— " 英倫精選 "。活動以英倫為主題,將數百個英倫時尚、傢居、美食、美酒、教育、旅行、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品牌精選帶到上海,搭配最具互動性的現場活動,對於那些想要瞭解英國文化卻無法親自去到英國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能全方位體驗英倫文化的好機會。

其實," 英倫精選 " 可以說是大有來頭——它的前身是 2013 年在白金漢宮舉行的英國女皇鉆禧加冕慶典大展,而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它還新增瞭一場關於教育界的盛事—— " 英國教育創意展 ",而來自英國的惠靈頓、哈羅等 10 所英國頂尖名校都參與瞭此次活動。

近年來,英式優雅的國際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傢長的關註。據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華東區主任 Matt 透露,過去 12 個月中英國官方放瞭 82,000 個國際留學簽證,通過率達到 97%。

不過,國際教育雖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和潮流,但國際學校進入中國後,想要做到 " 中西融合 ",難免需要根據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 " 本土化改造 ",如果隻是照搬照抄,恐怕會水土不服,這也是許多傢長在選擇學校時擔心的一大問題。

在活動中,外灘君就被一所英國老牌學校惠靈頓公學所吸引瞭——雖然是一所古老傳統的英國學校,在進入中國時,惠靈頓公學秉持瞭惠靈頓特色教育的同時,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讓世界級的高質量教育惠及更多中國傢庭。其計劃於 2018 年 8 月正式開校的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惠立學校就將在遵循本地教育大綱的基礎上,結合中英教育之所長,重點發展雙語教育。

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惠立學校 3D 效果圖

當一所純正 " 英倫范兒 " 的學校來到瞭同樣歷史悠久的中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外灘君對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惠立學校中方校長周淑群女士進行瞭一番深入的訪談。

周校長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擁有文學學士和教育學碩士學位以及十多年國際學校的工作經驗。她曾負責中文教學及中外合作教學,與外籍教師緊密合作。最近幾年,她作為一所雙語學校的創校校長,與外籍校長通力合作,共同帶領中西方教師團隊探索與實踐適合中國學生的雙語課程。

對於如何在雙語教育中達到真正的中西文化融合,她始終認為這需要中外雙方共同努力,確保中西方元素的平衡。而作為一名曾經的資深語文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讓她深知紮根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教育中的重要性。在這些方面,周校長可以說是一名經驗豐富的 " 教育實踐傢 " 瞭。

B= 外灘教育 Z= 周淑群

雙語教育核心:

宜早不宜遲、打好基礎、多多嘗試、批判性思維

B:現在惠立的雙語教學是從 2 歲到 18 歲,您覺得兩歲開始接受雙語教育會不會太早瞭?

Z:不會,我覺得如果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掌握雙語的人才,母語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兩歲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時候孩子可以確定這個就是我的母語。在這個年紀讓他們接觸到第二種語言,其實是最好的階段,因為再晚就是一個純粹的第二語言學習瞭可能會失去在最早年齡很多習得過程的先天優勢。

當然,同時也要看接觸的方式。對學生來說,如果他接觸瞭不同的語言,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大概是兩歲到六歲的階段)給他一個語言的 " 轉換符號 ",比如提醒他現在開始都講中文,或者都講英文,那麼他就可以比較好地平衡兩種語言,並且轉換整個大腦裡面的語言系統,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在母語學習不被滯後的情況下慢慢習得另一種語言。

B:相比較完全傳統的教育來說,您覺得這種雙語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

Z:首先,我們不能舍棄我們擅長的部分,比如從學科深度來說,我們不能舍棄原有的比較有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基礎教學,而且要在雙語學校裡繼續鞏固這一塊,讓學生能夠在每一個學科的每個階段掌握該掌握的東西。而純西方的課程則更強調差異化教學,註重個人,多數采取螺旋式的課程,比如九九乘法表,如果你一年級沒有掌握,之後還有機會,這就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到瞭四年級還是不知道怎麼背。

除此以外,自我激勵的教育一定要在低齡的時候就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嘗試不同的事物、不同方法的機會。如果學生在低年齡的時候沒有機會嘗試不同的東西,那麼到瞭高年級他就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選擇。這也體現在我們中國學生身上,他們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都不能很清晰地認識到我要做什麼事情,因為他沒有機會去嘗試。

還有一點是我們現在經常會提到的批判性思維。我們現在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果說學生學習永遠都是在老師指導下,被動地接受知識,對於任何一個事物的認知都是隻有一種方式,比如在理科教學的時候,如果一個公式推算隻有一種方式,而沒有讓學生去思考自己怎樣推算出來,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那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永遠得不到發展。

一套好的雙語課程:

中國和國際的元素如何相得益彰?

B: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國際視野,又保留中國傳統文化,達到中西文化的真正融合?

Z:中外合作教學是確保中西融合最為有效的方法。可以是兩位老師同時在課堂裡與學生互動,也可以是兩位老師分別與孩子們在一起。

而決定合作教學成效的關鍵在於合作計劃。合作計劃始於課程開發,中西方開發團隊需要深入瞭解雙方的課程內容和特點。以惠靈頓為例,在中英課程的比對中,雙方在同一教育理念下,慢慢形成默契,然後進一步確定課程內容的各個細節。

惠靈頓中國旗下有天津國際學校和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雖然面向的都是外籍傢庭,但是中文課已成為課程設置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中文部都會出版中文雜志《惠靈新語》,將所有學生的中文詩歌作品收錄在冊。每逢春節都會有中國文化日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舞臺表演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在中文上的學術造詣。

而惠靈頓(上海)雙語幼兒中心是雙語性質,以早期教育大綱為主,中英雙語教學,在幼兒階段就註重中西文化的結合,培養孩子從小紮根中國文化,開拓國際視野。在我們課程開發的團隊中有好幾位有著多年雙語教學經驗和雙語學校運營經驗的教育專傢,而我作為中方校長,則會在課程開發中更多地結合中國課程的特點及中國傢庭的需求,做好融合工作。

從語言的角度上,我們力求做到中英雙語各占 50%;中外教師比例也是各 50%,無論是外籍教師還是中籍教師,都必須擁有開放的視野和心態,相互尊重,發揮各自的長處。另外,雙語課程也並非是中西方獨立的,中西方校長共同負責整個雙語課程的實施。

舉例來說,數學是由中方的雙語教師授課的,我們使用的大綱是上海二期課改的大綱。毋庸置疑,上海的數學教學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的課程註重基礎的紮實,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學完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後,完全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今後國際高中的數學課程。

不過在課程設計中,我們也融入瞭許多西方教師擅長的教學方法和活動類型,將差異化教學滲透到教師備課的每一個環節,擴大評估范圍,豐富評估形式。以往大部分的評估都是通過考試或作業,然而在我們雙語的評估系統中,會做題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除瞭會做,課堂的參與度、對問題的認識深度、是否能夠在探索地過程中總結規律並舉一反三等等,這些都會成為老師評估的標準。

再比如英語,在大部分的雙語學校,英語課完全是由外籍教師實施教學的,中方教師幾乎不會參與。但是我們中方的團隊和西方的語言專傢在課程開發初期就已經對英語課程設計的各個細節做瞭充分的討論和反復的驗證。這樣能夠確保由外籍老師負責的課程能夠更加適用於中國的孩子,避免中國學生在入學初期產生水土不服的情況。

B:中文課程會怎麼設計?

Z:惠立是以中國籍孩子為主,漢語是他們的母語,因此中文課程將使用與當地學校同樣的教材。

惠立學校的創辦初衷是:傳承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建立中國人身份認知。因此在設計課程時,我們會確保學生的母語發展不低於當地學校的要求,又能夠將中國的傳統社會價值觀滲透到中國語言文化的學習中。老師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啟發、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愛上語文。

舉個簡單的例子:滬教版三年級有一個單元,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復述能力。這個單元的故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故事,如扁鵲行醫、田忌賽馬和完璧歸趙等。對於語文老師而言,除瞭要在此單元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外,中國歷史文化的滲透也是至關重要的。老師可以利用歷史小故事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興趣,體會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勇氣。

在授課的形式上可以讓學生以戲劇的形式演繹一段歷史故事。在排練的過程中,學生除瞭能夠對課文更加深入地理解,同時也能夠以現代人的眼光去重新闡述和演繹他們眼中的歷史故事。

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老師不能夠僅僅局限於基礎的教學,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通過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習能更加深刻理解並欣賞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學習本國文化,認同本國的歷史和傳統,建立中國根,瞭解中國的社會禮儀和處事規范。

中西融合教育的幕後功臣:

交流和溝通不可少

B:在多年的國際學校工作生涯中,您認為中外的師生在學校教育中的角色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嗎?

Z:國際學校的老師都是多才多藝的,在小學階段,他們是全科老師,還能夠組織除瞭日常教學以外的各類大小型活動。

他們對學生多以鼓勵為主,不會隻以考試成績分高下,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進度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盡可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課堂上及課後達成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老師們在教學方法上也更加靈活,他們不會在課堂上直接灌輸很多知識,而是通過設計各類活動,啟發學生,讓孩子們在探索中獲得新知識。

而中方的老師基本都是學科制的老師,他們對於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度是全科老師無可比擬的。這一點西方教育者們也認為中方教師在對知識傳授的技巧上和教學的深度上表現突出。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中國學生的優勢是他們非常努力,這一點西方老師也是承認的,當老師非常清晰地告訴他應該要做什麼事情時,他一定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但同時,我們的劣勢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非常低,而西方孩子的自我激勵在低齡時就已經凸顯出來,因為孩子們一直在被鼓勵要去嘗試。但中方的孩子一直都是在被指導的狀態之下,沒有更多的機會讓他去嘗試新的領域。

B:在和外方教學人員合作的過程中,您有沒有碰到過有教學理念沖突的時候?

Z:我先後搭檔或深入接觸過十幾位外籍校長,大致上我們的教育理念是非常一致的。學校在招聘校長時,首要關註的就是教育理念,這是指導今後一系列學校工作的根本。但是在實際處理事務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我把這理解為中西融合過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雙語學校面對的大多數是中國背景的傢庭,學生有著他們習以為常的學習習慣和處事方式;中國傢長們也有著他們對於雙語學校的期望。因此有時外籍教師的一些處事方式並不一定能夠馬上被學生和傢長接受並理解。作為中方校長的我必然要在產生誤會之前,和外籍校長進行充分溝通。

比如,在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孩子帶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是非常普遍也受到學校鼓勵和傢長認可的事情。但是這一點在國內傢長看來是很難接受的。首先,長期受到電子設備使用限制的中國學生是否能夠在中小學年齡段很好地自我管理,有效地使用學校給予的自由?其次,當學生無法很好地自我約束自己時,老師是否能夠采取措施確保孩子能夠有效地使用電子設備,並不受誘惑?

從教學理念上來說,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有效地利用好這些先進的電子設備,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我們不能把中國傢庭和外國傢庭的各類條件等同,簡單地照搬國外中小學或國際學校的操作,而需要認真思考分析中國傢庭的特點。在這一點上,中西方團隊就需要進行充分溝通,做到真正的中西融合。

能提升主課成績的課外班,厲害瞭!

惠靈頓在專註雙語學習之外,也非常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他們在上海首創瞭 " 課外課程學院 " 這一項目。

目前,學院開設瞭數十種課程,從頗受歡迎的遊泳訓練課,足球訓練課,到英語課,寫作課,辯論課和語音課等,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熟知的 " 興趣班 ",隻是學生和傢長不用再奔波在參加各種班的路途上,而是可以直接在學校享受這些活動。

惠靈頓課外課程學院的總監 Carlton Palmer 是一名英國的前職業足球運動員,曾多次代表英格蘭出征各大足球聯賽和錦標賽。課外課程學院也是他親自參與研發和創建的。他認為,課外課程的一大目標是能讓學生們獲得更豐富的成長經歷和學習體驗。" 不管是想要提升足球技能,網球水平,或是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們提供的高質量訓練課程都能讓學生在這些方面獲得優勢。"

Carlton Palmer 接受外灘君采訪

身為一名曾經的職業運動員,Carlton 認為體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在中國,大部分父母隻註重學業忽略瞭體育,但是大傢應該做的是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所以他們應該要有更多的體驗,對我來說,參加運動是一個很好的與人接觸的機會,一個放松自己的好方法。"

其實,運動場和生活中的紀律和規則是相通的,通過參加這樣的課外活動,學生能養成自律勤奮的習慣,懂得尊重他人且擁有奉獻精神,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走向成功。

惠靈頓教育節後記

這幾日,第三屆惠靈頓中國教育節在上海、杭州和天津分別開啟。惠靈頓教育節起源於英國惠靈頓公學,已成功舉辦七年之久,每年都會吸引成百上千對教育感興趣的觀眾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時下教育熱點,可謂是英國每年一度的教育盛事。

2015 年,英國惠靈頓公學首次將教育節引進中國。繼過去兩年成功舉辦後參與者的積極反饋,今年的惠靈頓中國教育節繼續鎖定四大主題 " 早期教育焦點 "、" 論幸福(身心健康)"、" 發展中的羅曼史 " 和 " 探索教育 ",再次帶來新一輪的 " 頭腦風暴 "。

第三屆惠靈頓中國教育節上海站現場

活動中,來自中國、英國及其他國傢的教育專傢、學者、嘉賓匯聚一堂,與眾多學生傢長、教育同仁一起,共同探討和交流教育的未來發展之路。尤其是對於傢長們來說,教育節無疑是一個加強與學校溝通、獲得教育訊息的有效途徑。在會場上,外灘君也頻頻見到,傢長們積極參與各場演講、踴躍發問並與各專傢學者討論教育問題的身影。

值得註意的是,過去我們對雙語教育的理解,可能僅限於語言技能的掌握,但惠靈頓則是放眼雙語教育的潛在優勢,其核心理念是培養具有 " 惠靈頓五大特質 ( The Wellington Identity ) " 的學生,即積極 ( Inspired ) 、慎思 ( Intellectual ) 、獨立 ( Independent ) 、個性 ( Individual ) 、包容 ( Inclusive ) 。

相信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再加上學校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語言環境和個性化的專業指導,孩子將不僅具備出色的雙語能力,更是具備國際視野的未來之星。

相關閱讀

五招讓 " 隱身 " 爸爸歸位,看惠靈頓副園長怎麼說

不恰當的雙語啟蒙,可能毀掉孩子一生的思維和表達

關於雙語啟蒙的誤解,你中瞭幾條?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