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十四屆 " 中國青年女科學傢獎 " 的獲獎者,也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更是一位開朗豁達的媽媽,她就是張研。
" 不善言談 "、" 一心隻愛做實驗搞研究 "、" 女科學傢的世界我們不懂 " ……一直以來,不少民眾對於 " 女科學傢 " 這個群體表示著諸多不理解和不熟悉。今年的 " 三八 " 國際婦女節前夕,在北京市科協的牽頭下,記者見到瞭張研,風趣幽默的談吐、清晰的羅輯思維、認真嚴謹的科研態度,無一不展現瞭當代女性科研人員的自信風采和卓越能力。
張研,女,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神經科學教授,畢業於麥吉爾大學,2018 年 1 月獲得 " 中國青年女科學傢 " 榮譽稱號。百度百科的詞條中,對張研的個人介紹僅這寥寥幾行文字,但後面贅述的主要論文卻多達 40 餘項。神秘、學霸,這是記者對張研的第一印象。
" 作為女科學傢,要註意時間的管理,不論做實驗還是過生活,凡是都不能操之過急。"作為科研工作者,張研有一套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我在做研究的時候喜歡切斷與外界的聯系,微信、郵件等統統關閉,這樣可以令我專心投入研究。" 在張研看來,女性科學傢需要保證較高的工作效率,平衡好傢庭與事業之間的關系。
有這樣一個小本子,記錄瞭無數次她腦海中閃現出的想法與靈感," 當然現在翻看多年前自己的 idea 時有些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些都可以為我以後的翻閱查詢提供支持。" 在工作上,張研不追求能得出多麼宏大的成果,反而更喜歡 " 設計精巧的實驗 ",規避一些篩選型的實驗。" 實驗的設計很重要,精巧的實驗工作量不大,不用耗費特別多的人力,一樣也能得出很有影響力的科學結論。"
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的傳播更重要
在張研看來,傢庭教育對孩子思維模式的養成至關重要。" 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直接能夠影響到孩子的思維模式。"平日裡喜歡陪孩子看童話故事的張研,時常會引導女兒換個角度看問題。" 凡是沒有絕對的好壞和對錯,童話故事也一樣。我們不能單純的去定論公主王子是好人,陷害公主的巫婆是壞人。比起定論好壞,我更願意去引導孩子去想一下你認為是壞人的巫婆為什麼會做這些事情。"
提起科普,張研同樣認為,在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中,更應註重培養他們的思維模式," 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的傳播更重要。" 張研如是說。
神經生物學領域中研究老年癡呆癥的專傢
" 長期以來,β - 淀粉樣蛋白(A β)沉積形成的老年斑、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導致的神經原纖維纏結,以及神經元死亡和突觸丟失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兇,由此派生出的三大學說各有擁躉,也各存爭議。" 張研的實驗室主要從事老年癡呆癥發病的分子機制的研究,做實驗,論證結論,再做實驗,再推翻結論。這就是張研平日的工作," 我們希望通過科學方法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具體到哪個蛋白分子發生瞭異常才導致這樣的病癥出現,如果找到瞭相關異常蛋白,那麼藥物的設計就有瞭靶點。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在這個問題上,世界范圍內也沒有突破。" 在神經生物學的領域中研究老年癡呆癥的專傢,張研便是傑出代表之一。
從張研的履歷中記者發現,本科時期她的專業是心理學,為何後來從事研究神經生物學科?" 在讀心理學專業的時候我發現心理學有很多辯證思維的研究方法,讓人更容易從整體的角度思考事情,培養瞭我將多重變量拆分後逐一進行研究的思維習慣。"張研告訴記者,自己更喜歡進行實驗性的科學研究,研究生就選擇瞭與生理學和神經科學相近的學科,隨後就跟著研究生導師的研究方向繼續深入學習神經生物學。張研發現,阿爾茨海默病作為一種異質性疾病,發病機理十分復雜,除生物因素外,還包含復雜的社會心理因素。
在張研諸多的研究結論中,記者更為關註的是她發現瞭傢族型老年性癡呆突變的攜帶個體中,神經元在細胞發育早起就廣泛存在軸突發育,細胞間交流,蛋白亞細胞器定位和功能等障礙,修正瞭過去以來一直認為的老年性癡呆是老年疾病,其病因出現在老年的觀點。" 目前比較容易被大眾忽視的一點是,老年癡呆癥的早期表現不是智力的下降,而是視覺與嗅覺的下降。"
" 傢族型老年性癡呆突變的攜帶者一般會在 40 歲左右的階段開始出現視覺和嗅覺能力的下降,發病時間要比普通老年性癡呆癥患者早。攜帶者的比例大概在 1%-5% 左右。" 張研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研究傢族型老年性癡呆方面。" 目前全國各個醫院對老年癡呆癥的診斷標準還沒有達到統一,腦庫的缺失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 "。對於中國老年癡呆癥的研究與診治的現狀,張研如是說。
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的導師
" 作為導師,她從不刻板的要求我們每天做實驗的時間是多長,不約束我們來實驗室的時間。" 在王冰潔眼中,張研是個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的導師。今年在讀博士三年級的王冰潔跟隨張研學習神經生物學的基礎研究," 可以說,和學校裡的其他實驗組相比,張老師的研究組規模不算很大,她時常會教導我們不用去想很大的課題,哪怕是特別小的想法,隻要能通過實驗得出成果,就是你的成績。"得益於一個又一個 " 設計精巧的實驗 ",這個僅有 7 位研究生組成的科研團隊,取得瞭豐碩的實驗成果,在學院的老師眼中,張研的小組是一個 " 投入與產出比 " 非常大的研究組。
在讀博士二年級的田武看來,張研在學院的人緣特別好," 她平時也不會擺出一副非常嚴肅的樣子,性格非常好,時常找我們聊聊課題,給大傢指導思路。也會關註自己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心理壓力,遇到需要找工作的學生,張老師也盡力幫助。同時,她也是個風趣的‘老板’,跟著張老師能學到很多技能,比如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以及如何利用好北大豐富的專傢資源,為自己的實驗提供更便利的條件等等。" 談到導師身上的閃光點,田武激動地滔滔不絕起來……
來源:人民網 - 北京頻道
責編:孟竹、高星
攝影:孟竹、薑南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文章《北大女科學傢: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的傳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