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琳,大傢最先想到就是她在《情深深雨蒙蒙》中塑造的 " 雪姨 " 一角,咄咄逼人。但現實生活中,作為母親的她平易近人,對兒子教育更是用心。雖然她自稱因為工作關系,是一個 " 不稱職的母親 ",但依然能做到在孩子放假時陪伴他,並和兒子一起學習。因為在她看來,隻有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友誼關系,孩子才會主動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和困難所在。明星傢長有怎樣的教育觀,下文中王琳分享瞭她和兒子的點滴。
文丨張驥洲 編輯丨李臻
攝影丨曉黑
在低齡留學教培行業的過去兩年裡,除瞭邂逅無數個即將面臨 " 小別離 " 的小學、初中生們,幫助他們斬獲令大哥哥大姐姐們也望塵莫及的標化成績高分;我也面對、結識瞭許許多多的傢長。他們中有企業傢、律師、業界翹楚、影視明星——這些傢長們無疑是中國精英階層的縮影。
Ethan 媽媽第一次來到我的中心的時候,我剛好不在。不過她的到來著實在辦公室裡引發瞭不小的轟動。
" 雪姨剛才來瞭,就坐在那裡,在給她兒子瞭解課程呢!"
" 天吶,王琳和電視裡一模一樣!"" 她人超級客氣!她兒子真的太可愛瞭,一直笑瞇瞇的…… "
演員王琳
憑心而論,那個時候聽到大傢在討論 Ethan 媽媽的時候,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也是熒屏上塑造的 " 雪姨 ",畢竟,這個形象實在是太過深入人心。
但在之後和 Ethan 媽媽交流的過程中,我卻漸漸忘記瞭熒屏上她百變的形象,因為在我面前的她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同時也是中國新一代精英父母的代表。於是我提議瞭這次對王琳的專訪,請她談談對於兒子教育的想法,王琳欣然同意。
百忙之外的陪伴與溝通
" 我一直覺得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 王琳如是說,臉上略過一絲無力和惋惜," 因為我真的要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
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聽到她這麼說,之前是在我們見面商量 Ethan 的課程安排的時候,王琳也會這樣自責。
" 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把工作也安排在 Ethan 上學的時候,安排好他的吃、住、行,等到他放假的時候我基本上 100% 的時間陪著他,陪他去世界各地打球、旅遊。"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每逢假期,王琳的朋友圈裡基本就變成瞭帶著 Ethan 的旅行和日常,而真正能做到這樣的傢長在這個傢長群體裡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即使待在一起,可能也不過就是孩子和父母自顧自地對著小小的屏幕,在高鐵、餐廳、亦或是在傢裡的客廳,很多時候何嘗不是這樣呢?
我第一次見到 Ethan 是在課間,看到這個可愛的男孩子清澈的雙眼和笑容,很幹凈,很溫暖,這與王琳是分不開的。
" 我和他爸爸在 Ethan 很小的時候就分開瞭," 王琳說得很坦然:" 有一天 Ethan 突然回來問我說,媽媽,我是單親傢庭的孩子嗎?"
被年幼的兒子這樣一問,相信很多身處類似情況的父母都會不知所措。但王琳的回應,給瞭兒子一個不錯的答復:
" 我後來跟 Ethan 說,你跟媽媽一塊兒住,不代表你是單親傢庭。你爸爸雖然不跟我們住,但他依然很愛你。你有雙份的愛,對嗎?那這個怎麼可能是單親傢庭呢?你是雙親傢庭的孩子。而且媽媽因為現在一個人帶著你,又給瞭你母愛,又給瞭你父愛——人傢隻有兩份愛,你有三份愛。你一點也不缺愛,你不是單親傢庭的孩子,是三親傢庭的孩子。"
媽媽的陪伴與愛,加上母子兩人平等的溝通方式,換來的是信任。" 隻有建立信任,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碰到困難的時候才可能跟你分享,向你求助," 王琳說," 這樣我也更加放心。"
王琳接受筆者采訪
當然,母子倆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王琳分享瞭他們夏天在西班牙的一個小插曲:
"Ethan 當時想我幫他買一副撲克牌,那我就出門在附近的便利店問瞭一圈有沒有賣。" 王琳說,"Poker Cards,撲克牌是這樣說吧?我這樣問瞭一圈,但店裡似乎都沒有。我隻能回去告訴 Ethan 店裡沒有。
Ethan 卻反問我 " 怎麼會沒有?你問得對嗎?就你這個上海口音別人聽得懂嗎?我覺得別人根本沒聽懂你在說什麼。""
王琳停頓瞭一會兒,繼續說:" 當時我有些不高興瞭,於是我就帶著 Ethan 去瞭剛才我去的那幾傢店,讓他用英文問店員,結果的確是沒有。之後回到傢,我告訴 Ethan 我不高興瞭。"
聽到這裡,我想很多父母親都能體會到其中的矛盾所在。" 我跟 Ethan 說,媽媽從小沒有條件接受很好的英文教育,全部靠自學。而現在,帶著你在西班牙開車、和你的教練交流,應付你的衣食住行,我已經在盡力瞭,你不可以笑話我。難道我這麼努力給你提供最好的教育是為瞭讓你來笑話媽媽的嗎?" 大傢都沉默瞭一會兒。
之後呢?我忍不住問她。" 之後 Ethan 哭瞭,他說媽媽我錯瞭,我不應該嘲笑你。" 王琳說到這裡露出瞭欣慰的笑容。
在網球場上學會堅持
網球是 Ethan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這和王琳的引導密不可分。
" 讓 Ethan 打網球是因為 Ethan 的父親很愛打網球,所以我想如果 Ethan 也學會的話,父子兩人有共同的愛好,交流也能多一些。" 起初,和所有初學的孩子一樣,Ethan 打瞭 20 分鐘就已經攤在地上不行瞭。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琳聽說鄰居一傢要去美國參加一個頗有名氣的網球訓練營,於是就推掉工作也帶著 Ethan 一起去參與。
" 他剛開始根本就不像去打球的樣子,感覺網球包都跟他差不多大瞭," 王琳笑著回憶著:" 之前幾天我都沒有去現場,都是他去訓練,我就給他在傢做飯洗衣服。結果訓練營結束前,突然有一天,Ethan 回來突然跟我說,他想成為職業的網球運動員!"
和所有的媽媽一樣,聽到稚氣未脫的兒子突然這麼說,王琳又驚又喜。" 但是我還是想去看看為什麼他一下子就有這個想法瞭。"
於是第二天,王琳就和兒子一起到瞭訓練場,而出現在她眼前的是一群孩子在佛羅裡達的烈日下聽著音樂奔跑、擊球,樂此不疲。" 那裡真的是一個打網球的天堂,好多孩子在那裡快樂地打球,這種氛圍真的太重要瞭!" 王琳感嘆說。
之後,她告訴我們一個小故事:那幾天 Ethan 看到瞭一個女孩子,16 歲,打進瞭年齡組的 100 強,在球場上勇猛果敢。這時候,一旁的網球名宿老尼克(Nicholas Bollettieri)問 Ethan 你看得出這個她有什麼不同嗎?Ethan 搖搖頭。老尼克告訴 Ethan 這個女孩得瞭腦癌,但她沒有放棄,依舊在堅持打網球——這無疑在小 Ethan 心中種下瞭 " 堅持 " 的種子。
" 我覺得運動是鍛煉男孩子最好的方式,因為運動沒有捷徑," 王琳說:" 我問過田亮為什麼跳水中國隊永遠都是冠軍,田亮說很簡單,因為人傢跳 4 個小時,我們跳 8 個小時。"
從那以後,網球就深深嵌入瞭 Ethan 的生活,同時,也嵌入瞭王琳的生活。" 以前網球是什麼我也不懂的,人傢叫我去學過,打瞭一兩次就不想去瞭。" 王琳笑著說,"Ethan 開始打之後我就一直坐在場邊看,暑假他在西班牙訓練的時候也是,他打 7 個小時,我看 7 個小時。現在我覺得我已經是半個教練瞭,我已經可以告訴他你的腳步沒有到位,你的重心不穩…… "
明星媽媽的教育選擇
談到 Ethan 的教育選擇,王琳的想法也多少反映出瞭這個時代的縮影。"Ethan 最早也是讀公立學校,因為我覺得國內的基礎打得很紮實,尤其是語文的拼音、詞匯還有數學。" 王琳接著說," 孩子畢竟是中國人,所以打好中文的語言基礎對他來說很重要。"
而關於選擇國際教育以及之後的出國之路,王琳坦言這也多少源於自己人生的遺憾。" 我讀書的時候因為傢裡條件不是很好,沒有條件接受好的英文教育,所以我的英文很不好。有時候和國外團隊一起工作都沒辦法很好地溝通,而且我現在去 Ethan 他們學校開傢長會都會很不好意思,因為我英語不好,沒辦法跟他的很多老師交流。" 王琳的臉上略帶黯然," 所以我想他多學語言,畢竟這個世界發展很快,沒有很強的語言能力對他的局限會很大。"
Ethan 小學畢業之後,王琳把他送進瞭國際學校,去年開始又同時在新東方美高中心學習、備考 SSAT,為之後美國中學的申請做準備," 我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看到很多和 Ethan 差不多的孩子都在讀書,氛圍真的很重要!"
王琳自己年輕時也被國傢公派到俄羅斯留學。" 那會兒我真的深深體會到語言對於留學生的重要性!" 王琳坦言自己當時是到瞭俄羅斯才開始學習俄語," 沒有語言,學習根本就是很大的負擔,也沒有辦法學到東西。隻有掌握瞭語言,到國外才可能如魚得水地掌握專業的知識。"
王琳的這段感悟是十分中肯的,而且我相信每一個留學生都會有相同的體會。很多人誤以為到瞭國外語言自然就好瞭,其實最多不過是生活上的交流,而想要坐在課堂裡去學習,去之前打好語言功底和基礎才是不二法門。
王琳與筆者張驥洲
關於 Ethan 去美國讀中學的時間節點,作為 Ethan 的老師,我曾經和王琳有一次深入的討論,最後我們的結論是 Ethan 應該推遲一年出國的計劃,在國內完成 9 年級之後再去入讀美國的 9 年級,而王琳也非常贊同。
" 他之前入學就早,的確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即使英文達到瞭,孩子還需要更加成熟一些。" 王琳說," 語言隻是一個工具,我希望他可以各方面都準備好再出國。"
在我們一段時間的接觸過程中,王琳不光是一個慈愛的母親,也是一位明白的媽媽。當最後被采訪者問起她對 Ethan 之後的打算時,王琳溫和且堅定地說:" 我希望 Ethan 在國外學成之後回來,回來幫助更多人。他在國外終究是過客,中國才是傢。"
王琳接著說," 現在的孩子出國比我們那時候出國要懂得多太多瞭,我也想他出國多學一些,然後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傢。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的國傢也需要這樣的人。"
後記
在教育行業的這幾年,我見過瞭許許多多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正如托爾斯泰的那句名言:" 幸福的傢庭大抵是相似的,不幸的傢庭卻各有各的不同。" 我有幸結識的優秀傢長大多也都是相似的,他們都會花盡心思去陪伴孩子、和他們交流,同時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慎重地為孩子選擇最優質最契合的教育。我們常說的 " 和孩子共同成長 " 大概就是這樣瞭吧。
註:筆者是美國私立中學 " 小常青藤 " 之一的 The Hill School 史上第一位中國大陸學生,上海新東方美高中心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