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10-18

" 到瞭這個年紀,

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呢?"

" 生活哪有什麼該有的樣子。

你冒出的每一個想法,

你做出的每一個決定,

就是你生活的模樣啊!"

-- 壹休

作者:李小同

來源:周沖的影像聲色(ID:zhouchong2017)

前幾天回老傢,和幾個很久不見的哥們兒吃飯。

他們中的多數人,大學畢業後,因為父母的期待,也因為自己對安穩的渴求,考瞭老傢縣城的公務員,從此一直規規矩矩呆著。

年薪不高,大概一年 10 萬塊,隻能算吃穿不愁,在當地買瞭套房,供著樓,這一輩子都不敢有大動作瞭。

老婆說想去國內旅遊,都得精打細算好幾天。

女兒說想留學,把他嚇得個半死。

這樣的生活,安穩雖安穩,但總覺得有些不夠。

酒桌上,有人對我說:" 還是羨慕你啊,我們這些拿死工資的,活得太小心瞭。"

這些年,他們不是沒考慮過離開。也曾有機會在召喚。但前怕狼,後怕虎,他們不敢放棄,也不敢輕易冒險。

畢竟,有死工資的工作,也是周圍人認為的 " 體面工作 "。

就這樣一蹉跎,10 幾年過去瞭。

十幾年在當今時代裡,意味著諾基亞已經倒閉瞭、蘋果已經出到 X 瞭、90 後都被視為中年人瞭、離婚率高到令人瞠目結舌瞭、華為清退 35 歲員工瞭、自媒體人一年賺幾千萬已經是常事瞭、不少90後都已經融到瞭第二輪資金……

一同學說:" 太快瞭,感覺我們都快跟不上時代瞭…… "

可不是。南朝有個典故,叫爛柯人。講一個叫王質的人,到山中打柴,觀仙人對弈,不知不覺,一天過去瞭,他下山來,發現滄桑巨變,已然物非人非,而手中的斧頭已經腐爛瞭。

他才明白,你覺得過瞭一天,人間已過瞭千年。

穩定的工作也是一個避世之所。你身處其中,無風無雨無壓力,如仙人般逍遙。但是,這種生活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你安全感,也必然剝奪你可能性。

你很可能到瞭退休時,年薪還是十幾萬,甚至都跑不贏通貨膨脹。在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每月幾千塊的死工資,變得越來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是,你不會離開。

因為," 穩定的工作 " 還有一種神奇的本領,將你的意志馴化。

你會由反感、不適,到接受、適應,到成為它本身。

《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部類似的隱喻。

它用一個名叫肖申克的監獄,告訴我們," 這些高墻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瞭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所以,Brooks 離開肖申克以後,無法適應外面快節奏的社會,自殺身亡。

所謂的穩定

正在困住你的生活和未來

因為農耕社會的需求,年輕人和父輩們在擇業時,都會以 " 穩定 " 作為第一參考因素。

因為,風險少,意味著廣積糧,高築墻,緩稱王。

但這種思維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瞭。

風險少,意味著增幅少。

增幅少,意味著敵不過通貨膨脹。

敵不過通貨膨脹,意味著財富的貶值和資產的虧損。

10年前,100萬元算是一筆巨款。但在今天,100萬元在一線城市連一套三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

所以剛剛升到副科的同學抱怨:" 這幾年工資確實也漲瞭,但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還是缺錢…… "

" 是啊,工資越漲,錢越不經用。"

他現在的工資是月薪5000多,加上獎金、補助、各種雜七雜八的補貼,一個月到手大概也就7000多。這對於一個還著車貸房貸、養著兩個孩子的男人來說,談何容易。

他自然覺得艱難。時常感嘆:" 後悔瞭……但年紀大瞭,走也走不瞭瞭…… "

與之相比的是,在某大型互聯網公司負責遊戲開發的朋友,一直覺得薪水不是問題,問題隻是如何開發出更牛逼的創意,設計出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他的年薪是八位數,獎金可觀,勞動回報增長率,已然超過瞭資本增長率。

在互聯網商業盛行的今天,一切都以高頻的方式出現,人與人的交流,產品的更迭,交易的產生和擴張,都在指數級誕生和增長。

這樣一來,死工資的緩慢呆板,就不再能適合這個新型的商業社會。

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你靠工資,已經買不起房。

因為,工資是線性增長的,而房價卻是指數級增長。

就像你騎著單車,在地面上老老實實地前行,以為騎多少,就算多少。但你不會知道,在另一些地方,有人已經習慣瞭飛機代步。

所以說,線性增長的工資,其實限制瞭你的可能。

而最糟糕的是,你在其中投入瞭太多沉沒成本,想止損,非常難瞭。

工資越死

意味著創造性和可能性越低

一份職業值多少錢,匹配多少報酬,與他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

與什麼成正比?稀缺性。

你在一個辦事員的崗位上幹到老,每天就是填填表,整理整理資料,替代性過高,任何人都可以勝任,你的薪水自然無法高漲。

但如果你是獨一無二、貢獻無人能及的一個人,薪水的提升,就是理所當然的人。

死工資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刀切。

你優也好,劣也罷,在這裡,全都是一個樣兒,全都發一樣的錢。這種勞動回報方式,必然使得人的創造性下降,惰性呈指數提升。

" 我做瞭也是5000塊,不做也是5000塊,那我為什麼要做?"

" 反正大傢都是上完班就走人,那我也是。"

如此一來,整個行業都會因為不冒險,不進取,不改變,變得越來越萎靡,整體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

這時,所有人都會面臨危機。

90年代職工下崗,在那片哭天搶地中,稀缺性強的人,馬上尋到瞭生路。缺乏技能、資本和頭腦的,則開始瞭日復一日的貧窮和掙紮。

而在如今,針對穩定工作的改革,也已經開始。

他們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制約。籠子關著,手捆著,能改變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可能性越低,稀缺性越低,抗風險能力越差。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說,死工資不再是一種職業保障,反而是一種職業陷阱。

死工資不值得驕傲

永遠有危機感,永遠有能力

我以前在報社時,認識過一個中層領導。

她那時混得很好,在單位裡受人敬重,在單位外受人歡迎。但是,她一直有一種危機感:現在網絡上說的東西,我好像越來越不懂瞭。

但她不是固步自封的中年人。她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沖擊中,打開自己的思維,去學習新理念,研究年輕人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後來手機來臨,許多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更是被沖擊得支離破碎。

她眼睜睜地看著傳統媒體成為明日黃花,再也不是大眾寵兒,於是,果斷放棄瞭她的死工資,和朋友合開瞭一個文化傳媒公司,憑借她對傳播的敏感和出色的專業能力,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

快遞員可能被取代,律師可能被取代,作傢可能被取代,甚至專業技能更高超的工種,都有可能被取代。

在未來,人人都可能是下崗者。

那麼,還在拿著死工資的我們,該如何去應對這個殘酷的未來現實呢?

你隻有為自己賦能。

令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成為一個有光輝的個體。

就像一個U盤。

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

做到瞭這一些,時代無論如何發展,你都有很大的概率能抓住機遇,完成財富的積累。

作傢 Spenser 說得好:

當個人和組織的關系變得不再高度依附,當一個人就可以活成一傢公司完成和世界的最短連接;

而工資,作為個人和組織中間的交易載體,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因為——

雇傭制會退出舞臺,合夥制會成為主流。

- End -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來源 |   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 " 周沖的影像聲色 "(zhouchong2017),這是一個文藝而理性的公眾號,以文藝的筆調,以理性的思維,剖析人間事與人間情。

壹休   推薦

關註「職場實用心理學」,回復數字 1,查看 6 篇熱門文章

《高情商是怎麼拒絕別人的》

《你的辦公桌上,藏著你的未來》

《越優秀的人,越早想明白這 8 件事》

《缺乏這五種能力,你將永遠呆在社會底層》

《從幾號發工資,就能看出一傢公司的好壞?》

《深到骨子裡的成熟,是從不做這件小事》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