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謙虛,對孩子到底有多殘忍

03-10

今年大年初一我們跟親戚視頻拜年的時候,發生瞭這樣一件事。當時是跟舅舅傢表姐聊瞭幾句,說到她傢的孩子今年上小學,第一次期末考試得瞭全班第一。

姥姥在視頻裡誇瞭這個孩子幾句,我表姐就說:" 哎呀這個孩子,估計也就是湊巧瞭考出來這個成績,平時也很貪玩的,太讓我操心瞭。"

說完讓孩子給姥姥拜年,沒想到孩子在旁邊居然一臉不情願,臉憋的紅紅的不願靠前。彼此有點尷尬,姥姥趕緊岔開話題,聊瞭些別的。

我在視頻通話裡看到,姥姥在表揚表姐傢孩子的時候,表姐的臉上明顯有點掩飾內心的小驕傲,縱使孩子成績確實很不錯,她也沒有在別人面前肯定孩子的努力,而是采取瞭中國式的謙虛。

可在孩子看來,考試取得好成績,肯定是自己非常努力才取得的好結果,正渴望從最親近的父母那裡得到肯定,卻被說成是 " 湊巧取得的成績 ",透過視頻我都能感覺到坐在旁邊的孩子那一瞬間的挫敗感和沮喪。

所以他不願意主動拜年,我完全理解他。可是他的媽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這一刻的 " 扭捏 " 又被說成是 " 上不瞭臺面 "。

結束視頻,我跟姥姥聊瞭幾句,我說為什麼表姐不能當眾肯定一下孩子呢?看孩子有點傷心的樣子,挺心疼的。

姥姥說:" 因為你舅舅就是這樣的,說孩子不能當眾表揚,不然會翹尾巴。" 因為父輩的三觀,終歸是有屬於他們那代人的特點。

我沒有再多說什麼,但這幾天也在想這個問題。

誠然,我們說中國人謙虛,是美德,尤其是我們這代人,父母在表達愛意的時候往往都是含蓄壓抑的。更不用提當眾誇獎孩子瞭,我們考試取得好成績,聊起來就說,要謙虛,不要驕傲。但我們一直以來說的 "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仔細推敲起來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之前看過一本書,上面說瞭美國心理學傢羅森塔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從一所小學中選取瞭三個班的孩子進行測驗,然後將一份有潛力的孩子名單交給瞭老師,並要求老師保密。8 個月過去後,羅森塔爾對實驗進行追蹤調查,發現名單上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提高瞭。

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羅森塔爾解釋道:

雖然老師們答應對名單保密,但在正常的上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對名單上的孩子更關註,甚至會用眼神和語調等方式來向孩子傳達 " 你很棒 " 的信息。

這個實驗說明瞭一點——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沒有正確認知自己的能力,是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自我評價的。也就是說,小孩子面對什麼樣的評價,內心就會反射出什麼樣的自我評價。

而作為孩子生活中最信任的父母,甚至是學校裡的老師,他們的評價可謂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當孩子看到肯定和鼓勵的眼神,聽到正面肯定的話語時,產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就會是正面的,積極的。

反之,當小孩子聽到父母總是評價自己 " 淘氣 "," 不懂事 " 之類的,他們可能真的會像傢長所說的那樣失去自我肯定的基礎,即使是因為外人的誇獎使得父母出於 " 謙虛 " 說的客套話。而這裡的謙虛,也不再是一個正面意義的詞。

真正的謙虛,不是打壓自己迎合別人,而是不盲目自負,不誇大自己的能力,是一種對自己內心力量的篤定和對對方的尊敬。

而這裡的驕傲,在現在的生活形式下,尤其是面對孩子,我更願意將它理解為一種積極的正面的自我肯定。驕傲不一定會使人落後,而自負和自誇會,就是姥姥所說的 " 翹尾巴 "。

我把這件事在閨蜜群裡說瞭,閨蜜 Y 給我講瞭她的一件事:

"

我從小學開始,寫作文都是數一數二的,我也特別享受寫作的時刻。

但爸爸媽媽對於我寫作的這件事,並不那麼支持,僅僅看成是參加學校的活動,沒什麼大不瞭的,哪怕是寫的作文得瞭全市全省的一等獎,親友問起來,我也是他們嘴裡說的‘才華一般運氣而已’。可是我當時想要的不是什麼作文獎,而是爸媽會因為我的努力和或許有的那一丁點兒的才華給我一個鼓勵,那怕一個肯定的眼神。

高二的時候因為一次成績沒有考好被爸媽罵,說我整天不好好學習寫些亂七八糟的,我也爆發瞭,聲淚俱下地問他們為什麼不能鼓勵我肯定我,為什麼口中表揚的永遠是別人傢的孩子。

爸媽對於我的質問顯得有點驚訝,而他們的回答我到現在都記得,他們說,如果整天肯定表揚你,你就會驕傲啊,驕傲使人落後你懂嗎?

當時真的是心灰意冷,從那以後我很少跟父母溝通瞭,也放棄瞭寫作。高考填志願的時候自然是學瞭別的專業。

"

之前讀過一句話,人生第一縷自信的陽光,一定是父母給的。這話沒錯。我到現在在父母面前都沒什麼特別自信的狀態,甚至我現在做媽媽瞭,有時候回到爸媽傢還會忐忑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到底他們滿意不滿意。

閨蜜 Y 的父母就是典型的 " 中國式謙虛 ",自己的孩子有需要被肯定的舉動和成績,他們會覺得打壓一下或許會更能刺激孩子的上進心,殊不知孩子努力取得的成績第一個想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肯定。長期得不到肯定的孩子,何來自信可言?

所謂的 " 謙虛使人進步 ",是要把謙遜演化成自卑嗎?為什麼我們這一代有 " 討好型人格 " 的人這麼多,終其一生都在追逐別人對自己的認可,總是卑微地去滿足別人對自己的要求?難道我們還要繼續承接這種中國式謙虛來挫敗下一代的自信?

我不希望自己變成這種傢長,我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中國式謙虛的承受者。我希望她自信,陽光,充滿愛。有自己的是非觀判斷力,有正確的價值觀,以後能有主動追求想要的生活的魄力和能力。所以我從不吝嗇對暖暖的肯定之辭,但我也不會整天說 " 你真棒 "。可是面對我們生活的大環境,積極正面地去誇孩子,有時候確實容易被別人說成是 " 不謙虛 "。

到底誇不誇孩子?答案是肯定的,但怎麼誇孩子才最有效呢?

具體到一件事,而不是泛泛而誇

我舉一個特別常見的例子,相信每個媽媽都會每天念叨:

暖暖小時候玩完玩具,有時候著急去幹別的,並沒有主動去收拾,我會跟她說 " 來把玩具送回它們自己的傢 " 並作出示范。暖暖就會跟著我去收拾玩具瞭。收拾完成後,我都會立即對她說:" 你跟媽媽一起收玩具這件事,媽媽覺得做的特別好。" 後來親友聚會的時候,我還當眾表揚瞭暖暖這一點。

直到現在,暖暖玩完玩具都很主動地收拾好。一點都不用我再念叨。相信我,當眾表揚孩子,一定要具體到某件事,這並不是一種炫耀,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正面給他們做得某件事的肯定。這比私底下一直念叨強十倍功效。

給孩子留出進步空間

回到最開始的故事,我表姐的孩子即使考瞭全班第一也沒有得到積極的肯定,無非是他的媽媽擔心表揚瞭之後會驕傲,但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說,或許既能肯定孩子又能激勵孩子。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這次成績很好,因為你努力瞭。爸爸媽媽很為你感到自豪。" 聚會時聊起來,可以說 " 這個成績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但如果想保持就需要繼續加油。" 這樣的話語在孩子聽來,是一種積極的引導。孩子也會更認真地對待學習這件事。

無論誇獎還是批評都要選對時機

孩子年齡越小,自尊心越脆弱。因此當親友聚在一起討論各自的孩子時,一定要註意是否有孩子在場。不要直接指責或者打壓,這樣做特別傷孩子的自尊,甚至會出現抵觸情緒。孩子比起我們來說更需要面子上的保護,即使孩子真的有些地方做的不完美,建議和他單獨交流時指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實事求是評價孩子

我們既不能因為講求中國式謙虛就歪曲孩子的表現和成績,也不能因為面子誇大孩子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說,得到我們正面積極的評價對樹立他們自身的客觀判斷力, 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有著直接的引導作用。

所以我並不推崇所謂的中國式謙虛,該表揚孩子的時候就應該努力為孩子傳遞出一種積極的期望,促使他們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那些貌似漫不經心地打壓之詞並不會激勵孩子進步。或許你沒有意識到,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會有什麼後果,但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孩子的自信在不經意的打壓之下,變得脆弱不堪。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