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力】
這些年來,我國零售業現代科技的應用,已經走到瞭世界前列,比如移動支付、電商、O2O、快遞等等。當下,又多瞭個熱門話題:" 無人售貨商店 "。
但從初體驗和高溫沖擊的情況看,無人商店一時半會兒還難以成熟,不是馬上能夠 " 兌現 " 的增長點。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後臺高效率的成本運營管理,前臺無人銷售要麼曇花一現;要麼給企業帶來新投資和應用的沉重成本負擔。
" 新的增長點在哪兒呢?就在我們身邊 "。這是習主席 2014 年 12 月 9 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的一句話。從後面一整段話的闡釋看,新建是增長點,改造也是增長點。雖然習主席沒有具體談實體零售業,但遷移過來可以理解為 " 開源 " 是增長點," 截流 " 也是增長點。
靠現代數字信息化技術的創新應用 " 開源 ",吸引瞭很多眼球,如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 + 等等。但遺憾的是,我國零售業幾乎忽視瞭另外一個增長點:用現代科技 " 截流 ",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盡可能地截住流掉的純利潤。
就像一個人需要兩條健壯腿,才能走穩走遠一樣,一個企業想走穩走遠,同樣需要兩條健壯的腿:" 開源 " 幫助企業做大;" 截流 " 幫助企業做強。如果自己廢掉一條腿,半身不遂,怎麼走?
純利才是盈利,才是企業賴以健康生存、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截流,截住的是浪費掉的真金白銀,是企業的金礦。
企業管理層不知道?
當然知道!說不知道,那是冤枉。
關於 " 後臺截流 ",幾乎所有企業,都有嚴苛的節水、節電、節耗材規章制度,而且,每年都把 " 減員減租 " 大寫在工作計劃中。不過細細琢磨我們發現,企業總是把眼睛盯在 " 截明流 " 上。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隻有 " 明 " 數據。就像看冰山,我們隻能說出露出水面一角,而藏在水下的才是冰山主體。
同樣,與 " 明流 " 相比," 暗流 " 才是企業 " 金礦 " 主體。
問題來瞭,怎麼把 " 暗流 " 也變成 " 明流 "?
這就需要應用數字化技術。在此,筆者僅舉三個實例,來說明如何應用數字化技術,將後臺 " 暗流 " 變 " 明流 "。
舉例前,還得先回答幾個讀者一定會關心的問題。
1.數據來源?
來自某著名零售連鎖企業。簡稱 " 該企業 "。
2013 年起,該企業開始在麾下所有大賣場,應用門店移動執行系統(SES),進行日常運營管理。門店日常工作千頭萬緒。不過系統分析一下,都可以納入 " 非常 6+1"。1 是指前臺銷售,屬於 " 前臺開源 ";6 是指後臺 6 個基本業務操作,它們分別是:1)收貨退貨、2)定位盤存、3)價簽管理、4)請貨管理、5)位置管理、6)信息查詢,屬於 " 截流 "。
SES 後臺系統,將員工操作無線手持終端(PDA)完成 6 個基本日常工作數據軌跡,以日志形式準確記錄下來。這就是我們的數據來源。
2.什麼是 SES 系統?
SES 是門店移動執行系統的英文縮寫。
該系統由移動手持終端(PDA)、無線局域網(WIFI)、後臺集成軟件及服務、ERP 數據庫(與企業現有共享)構成,是數字化技術(也可稱為物聯網技術)應用於零售實體企業 " 後臺截流 " 的典型案例。
3.數據分析結果可信?可靠?
這就要看用什麼思路和方法分析瞭。
本文用的是 " 最低成本分析法 "。
什麼意思?還是用個比喻加以說明:
比如某零售連鎖企業,從高層管理到賣場一線,共有 1 萬員工。每年該企業的人工勞務費用是多少?
方法一,準確分析法。將所有員工的實際勞務費用(基本工資、提成工資、加班費、社會保險費等)累加起來,就可得到準確結果。
方法二," 最低成本分析法 "。以第一線員工的基本工資,來計算勞務費用。讀者一定會說,這個結果毫無實際意義,因為實際勞務費用要遠遠高於計算結果。
沒錯。
不過,在分析成本浪費時," 最低成本分析法 " 就很有意義瞭。因為,許多浪費因素很難量化,這時通過 " 最低成本分析法 " 得出的結果,就可以準確地告訴我們,浪費不可能低於、隻可能高於這個結果。
例一 價簽管理成本
大傢逛超市都見過價簽吧,別看它小,加起來也有不少成本,而且不隻是你看到的紙張耗材,還要考慮打印價簽人工成本和隱形成本。
1.紙張耗材成本。
許多超市都使用特制紙張,也許你傢附近的就是。要節省成本的話,你會怎麼做?當然是換普通 A4 紙。
該企業也這樣做瞭。2016 年 5 月 4 號 -6 月 3 號的一個月期間,150 傢賣場共用掉:普通大價簽 83,821 張(A4);普通小價簽 99,040 張(A4)。
普通標準 A4 紙比特制紙張便宜的多,折合成金額:
SES 系統價簽紙張格式:109,000 元 / 年。
采用老價簽紙張格式:653,000 元 / 年。
結果:紙張耗材,至少年節約瞭 50 多萬。
多乎哉?不多也。不過,還請繼續往下看。
2.打印價簽人工成本
根據 SES 系統要求,每個賣場每天,僅需一人次、最多耗時 1 小時,即完成全場價簽打印任務。所以,150 傢賣場,每天僅需 150 人次、或者 150 工時。
2016 年 6 月 16 號,SES 後臺記錄,該日 150 個賣場,實際打印 760 人次,換算成工時為 760 小時。
現在,根據 " 最低成本分析法 ",按每個工時費 13 元計算(學生鐘點工),那麼折合成全年價簽打印的人工費用成本如下:
應該耗時 150/ 天。 年工時:150x365=54,750 小時; 年金額合計:711,750 元。
實際耗時 760/ 天。 年工時:760x365=277,400 小時; 年金額合計:3,606,200 元。
人工成本年浪費約為:290 萬。
細心的讀者會問,為什麼應用 SES 後的實際打印人次(760),會遠遠高於規定人次(150)?
好問題!
後臺數據顯示,47% 門店按 SES 規定操作,53% 的門店仍然用傳統方法," 穿新鞋走老路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1)如果 100% 門店仍然用傳統方式管理價簽,參與打印的人次會更高,遠遠超過 760/ 天,人力浪費更大;2)通過數字化管理數據,馬上顯現出來門店管理層執行能力的高低," 濫竽充數 " 將越來越難。如果你是老板,就可以好好訓誡門店管理層瞭,這就是信息化技術的力量,換作以前,你八成會被蒙在鼓裡。
有些朋友覺得用瞭新技術,沒什麼大改變。上面這個例子,就很典型。這就像去醫院隻讓醫生診病卻不治病一樣,大數據分析,隻能給出問題所在,不可能自動解決這些問題。唯有將根據大數據分析提出的解決方案,落地並堅持執行,才有用。
3.隱形成本
傳統手工價簽管理的隱形成本比較突出。隱形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人員流動導致的價簽管理的培訓成本:
2)按價簽格式套打,經常打歪的報廢成本。
3)價簽紙張撕邊造成的破損成本。
4)員工離開現場,無人服務現場導致的顧客流失成本。
5)員工以打價簽名義,離開現場的 " 偷懶成本 "。(使用類似小伎倆的員工,大傢在自己的工作場合中,或許也會遇到吧 …… 攤手)
等等、等等。
將隱形成本折算成每天浪費工時為:1 小時 / 店 / 天,那麼,年金額合計為:
150*365*13=711,750 元(約 70 萬)
將以上討論的 3 個結果相加合計為:410 萬 " 大洋 "。
就此,我們馬上得出這樣的結論:數字化技術,哪怕僅僅用於管理價簽這一項,該企業每年就可以至少節約 410 萬!
410 萬不僅完全可以回報數字技術化投資,而且還有多餘。
進一步分析,還發現瞭一個有趣的比例。
我們把價簽紙張浪費,叫做 " 明流 ",或者 " 摸得著 " 的浪費,約為 54 萬 / 年。" 摸得著 " 的浪費,占價簽管理浪費年合計的比例,約為 13% (54/410),恰巧與冰山露出水面部分的占比 12%,高度吻合。巧合?還是規律?
不管是巧合,還是規律,起碼,我們現在可以說,就像醫院應用 CT 機可以把以前看不見的疾病曝光一樣,應用數字化管理技術,零售實體企業可以把以前看不見的巨大浪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對於一個年銷售額上百億的企業,410 萬多乎哉?不多也。
不過,還請看下一個例子。
例 2" 倉有櫃無 " 的庫存成本
所謂 " 倉有櫃無 ",就是指商品已入庫,卻沒有拿出去上櫃陳列。不上架陳列,怎麼銷售、何談獲利?商品資金空轉,損失點利息也罷,結果往往是商品過質保期,連本帶利一起廢掉。
當老板面對這樣的問題,在管理上難以解決,還能怎麼辦?當然是轉嫁給上遊或消費者啊。可這就萬事大吉嗎?上遊供應商也不傻啊," 背鍋 " 久瞭,它也要提價啊,畢竟 " 價值守恒 " 嘛。因此,最終浪費掉的價值還是會疊加到商品零售價格中。最終還是零售企業自己背 " 價格貴 " 的黑鍋。
真是應驗瞭一句老話:" 一報還一報 "。
所以," 倉有櫃無 ",也是長期讓零售實體企業頭痛的老大難問題。查找 " 倉有櫃無 " 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 ERP 查詢動銷率。如果一個商品有足夠有效庫存,卻沒有銷售,一般隻有兩個可能,其一是沒人買,其二就是沒有陳列上架。可見傳統方法查找 " 倉有櫃無 ",從一開始就是事倍功半。
此外,即使通過 ERP,我們有瞭 " 倉有櫃無 " 的清單,到哪去找?這又是個費時費力、付工資、勞效極低的問題。
通過 SES 系統盤存,可以非常輕松地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什麼法寶?
有。定位。
定位,其實就是把存放商品的位置進行系統化、數字化編碼。盤點時,通過數字系統化定位編碼,把陳列和內倉貨架商品自動區分開來。
所以,一次定位盤存過後,SES 系統將自動把 " 倉有櫃無 " 商品表打印出來。像開車司機 GPS 導航,員工根據表上位置信息,就可以很快找到 " 倉有櫃無 " 商品瞭。
可見,ERP 與 SES 系統的差別,就像普通手機和智能手機那麼大。普通手機的 " 初心 ",是把固定電話的功能延伸到手機,大大提高瞭移動性不假,僅此而已。智能手機則是一個移動平臺,電話和短信僅是這個平臺上的基本功能而已。
下表是該企業兩傢賣場的 " 倉有櫃無 " 數據,來自 2017 年 3 月份 SES 定位盤存。
表中 1、2 行顯示:
賣場一 " 倉有櫃無 " 的單品數占比為 2.9%,金額約為 29 萬。
賣場二 " 倉有櫃無 " 的單品數占比為 18.7%,金額約為 180 萬。
不管按單品數、還是營業面積,賣場一均在該企業前十名之內,所以按 " 最低成本分析法 ",我們取賣場一的金額 29 萬來計算 150 傢的 " 倉有櫃無 " 成本,比較合理。為瞭使計算結果更令人信服,在 29 萬 / 店的基礎上,再打個 7 折,這樣,每個賣場 " 倉有櫃無 " 金額為 20 萬。
150 傢合計:3 千萬(=20 萬 X150)。
現在我們知道,這 3 千萬還有個小名,叫 " 明流 "。創造 " 明流 ",還得靠有償勞動。有償勞動也有個小名,叫 " 暗流 "。" 明流 " 和 " 暗流 " 之間,有個比例。
比例是多少?
直接借用例一的結果,1 比 7,顯然不符合我們的 " 最低成本分析法 "。如果把比例降到 1 比 1,應該說的過去,畢竟要進貨、運貨、盤點等,花的人工確實不少。這樣,有償勞動的費用也是 3 千萬。
" 明流 + 暗流 " 合計為:6 千萬。
在此,還想特別強調一下。明流,也叫 " 摸得著 " 的成本或許還可以通過售賣,挽救回來。而暗流,也叫 " 摸不著 " 的成本將會以 " 無用工時 " 形式浪費掉。恐怖的是," 無用工時 " 來自企業銷售利潤,它的此消彼長,直接決定盈利高低。
例一價簽管理的結果,是百萬級別,例二 " 倉有櫃無 " 的結果,是千萬級別。
下面我們來看例三。
例 3 臨期 30 天商品成本
臨期 30 天商品是指:從已過期到還有 30 天過期的所有商品。上表中 3、4 行顯示的就是這個數據:
賣場一,臨期 30 天 + 過期商品的單品數為 302,占整個單品數的 1.81%,金額為 217,653。
其中: 1-30 天內將過期的單品數為 171, 金額為 69,389。
已過期的商品單品數為 131,金額為 148,264。
賣場二的臨期 30 天商品成本遠遠高於賣場一,對於 " 最低成本分析法 " 而言,已沒有意義,所以在此也就不羅列瞭。
當然,有讀者會說,我也見過超低折扣的臨期促銷啊,多少能回點本。所以,在滿足 " 最低成本分析法 " 的前提下(也是為瞭能夠直接借用例二的計算結果,讓我偷點懶,呵呵),我們將 " 臨期 30 天商品 " 成本降低到 20 萬 / 店。
在這裡,我們同樣按 1:1 計算有償勞動費用,得到的結果 3 千萬。
臨期 30 天商品成本(明流 + 暗流)合計,也是 6 千萬。
三個例子告訴瞭我們什麼
將上述結果簡單疊加,其金額輕松過億。
這三個例子還告訴瞭我們以下 4 點:
1. 零售實體店某些管理操作的勞動生產率不僅僅是低下問題,有時還是為負的問題。就好比,我們花錢請人打掃衛生,結果反而越打掃越臟一樣。
2. 真實浪費要遠遠高於以上結果。因為三個例子中,還沒有將生鮮蔬果、雞鴨魚肉等商品的管理納入計算。而生鮮商品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費,更是顯而易見。
3. 這三個例子還表明,既然有這麼多工時在做 " 無用功 ",那麼目前零售實體企業人手嚴重缺乏,顯然是個偽命題。
4. 如果將上表中列出的其他內容(第五行開始)也考慮在內," 無用功 " 的占比還會大大提升。比如,SES 定位盤存大數據顯示,內倉庫存均大於陳列庫存。這意味,與商品內倉庫存對應的現金流動緩慢,或者說寶貴的流動資金在內倉積壓嚴重。
無論如何,以上三個例子中提到的成本,如果浪費瞭,最終變成零售價格的一部分。如果節約瞭就是企業金礦!
實際工作中,許多零售企業高管員會提出許多疑問,比如:" 目前 ERP 也有批量查詢‘過臨或臨期’商品功能,再用 SES,是否多此一舉?"
沒錯,ERP 可以告訴我們臨期和過期商品的數量,可是不能告訴這些商品在哪。不知道在哪,怎麼找?或者,又得花費多少人工去找?
產生類似疑問的根源在於,人們把信息化管理與數字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混淆為一團。理解這兩者異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簡單地說,信息化管理是管理商品 " 數量 ",數字信息化管理是管理商品 " 位置 "。就好比,信息化管理是 " 炸彈 ",而數字信息化管理是 " 精確制導炸彈 "。盡管都是 " 炸彈 ",前者 " 粗放爆炸 ",後者 " 精準爆炸 "。
實體零售企業的金礦
任正非有一段講話,仿佛是專門針對我國實體零售業應用新技術的現狀有感而發的。他說:
" 互聯網虛擬經濟就是實體經濟的工具。不能把工具當成目的。鋤頭是用來種地的,不能因為鋤頭多、造型美,就在那裡耀武揚威,不去種地瞭!不種地,鋤頭沒有一點意義 "。
近年來,實體零售企業使用的 " 新鋤頭 " 實在不少。遺憾的是幾乎都在用 " 鋤頭多、造型美 " 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卻忘瞭用新鋤頭挖出已在自傢地裡長出來的 " 真金白銀 "。所以說," 後臺截流 " 和 " 前臺開源 " 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
在此,還是用一位非常成功、還在續寫成功的實體連鎖超市創始人的一段話來回答吧:
" 我們的顧客都很奇怪,同樣的商品,為什麼在我們店比人傢便宜 20%?是不是我們的進價比別人低?不是這樣的。
其實,由於我們店規模小,進價往往比別人高。那麼為什麼同是 100 元的進價商品,別人賣 150 元才盈利,我們賣 120 元就能盈利?這得歸功於我們日常工作的效率高、成本低。這樣就可以將節省的 30 元,通過零售價格返還給顧客。顧客就都來瞭 "。
好一個後臺 " 截流 " 來前臺 " 開源 " 的正循環!
此話,是 1952 年說的。
此人,創建瞭實體超市帝國——德國阿爾迪(ALDI)。
此理,過去、現在、將來有效!
結束語
由於工作的關系,筆者從南到北、從大到小、從公到私,接觸瞭很多零售企業。一個普遍且突出存在的問題是:新科技應用幾乎一邊倒地用於前臺 " 開源 "。換句話說,僅僅把 " 開源 " 當做新的增長點。結果,越 " 開源 "、越增長,成本越高,效率和利潤反而雙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可見,我國零售業新的增長點,的確就在我們的身邊。
它就是:應用新科技 " 截流 ",重現零售企業的金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