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摩拜紛紛進軍海外市場背後

07-19

不僅國內市場競爭焦灼,中國共享單車的 " 戰火 " 還燒到瞭海外。

7 月 6 日,共享單車企業 ofo 小黃車宣佈完成超過 7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小黃車的目標是 2017 年底投放 2000 萬輛車,服務全球 200 個城市,進入 20 個國傢和地區。此前 5 月,ofo 的單車供應商上海鳳凰宣佈,初步約定未來一年 ofo 運營方擬提供不少於 500 萬輛自行車采購計劃,其中 100 萬輛將用於投放海外市場。

而摩拜單車在 6 月宣佈獲得新一輪 6 億美元融資時也稱,加速國際化進程是新一輪融資的主要用途之一,計劃到 2017 年底服務全球 200 個城市。

不過,在國內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共享單車們,進入共享單車並非新鮮事且公交系統往往較發達的海外市場時,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

ofo 已在海外投放近萬輛單車 摩拜正考察美國華盛頓特區

不過,和國內上千萬輛的投放量不同的是,中國共享單車目前海外投放量還很小。"2016 年底,ofo 開啟全球運營戰略,之後相繼在美國矽谷、倫敦、新加坡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2016 年底,ofo 率先進入新加坡。繼而在矽谷、倫敦等地也開啟城市服務,ofo 已經在海外投放近萬輛小黃車。" 有關目前的海外佈局,ofo 公司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出瞭如上回復。

另據摩拜官方微信介紹稱,該公司單車已進入新加坡、英國的曼徹斯特索爾福德,日本的福岡和札幌等城市,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摩拜公司近日發佈瞭工作地點為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招聘廣告,這一信息顯露出該公司進軍美國市場的意圖。

" 摩拜是在考察美國華盛頓特區,因為該地區的環境比較適合騎行,但不是美國所有城市都適合騎行。摩拜每進入一個城市都會和當地政府做深度溝通合作,這次考察華盛頓特區也是一樣。" 祥峰投資合夥人趙楠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祥峰投資是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旗下的風投公司,是摩拜單車的早期投資者及 B+ 輪的領投方。

海外共享單車大多 " 有樁 "、用信用卡而非手機支付

圍繞中國共享單車出海,一直有幾個爭論的焦點,比如海外市場需求如何?模式是否會水土不服?和當地共享單車公司競爭是否有勝算?

對於海外市場,趙楠表示緊湊型的城市更適合單車。" 歐洲、日本這種緊湊型市場比較適合共享單車,相反美國這種松散型市場並不是那麼合適,在美國做目前看來隻限於一些類似於紐約、舊金山這種市中心比較集中的城市,或者像洛杉磯、邁阿密這樣的旅遊城市,或者是美國校園、科技園區等封閉場所也可以。" 趙楠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

以日本市場為例,摩拜在 6 月宣佈正式進入日本市場,並已在福岡市成立摩拜單車日本分公司,據稱將在 7 月中旬在日本部分地區開始提供服務,年內擴大至約 10 個主要城市。

除瞭摩拜之外,小米旗下的小白單車近日也宣佈進入日本,采取與當地高校合作的策略。

但有分析稱,日本公共交通已經十分發達、道路狹窄陡坡較多,不適合騎自行車等等,並不利於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

目前日本的本土共享單車公司不多,發展的速度也較為緩慢。以日本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 DOCOMO 旗下的共享單車 DOCOMO BIKESHARE 為例,2010 年左右才開始小范圍的試驗,據日媒報道,目前該業務采取的是與區縣政府合作,主要在電車站周邊設車樁,民眾到此進行租還。在 2016 財年度(2015 年 4 月 -2016 年 3 月),該公司的自行車使用次數為 180 萬次, 2012 財年度的水平為 2 萬次。截至今年 3 月,在該共享單車在東京市內 281 個電車站共投放瞭 4200 輛。另外,也可以在神奈川、廣島縣和沖繩等地看到使用瞭該共享單車系統的單車。

DOCOMO BIKESHARE 的 CEO Tsuboya Hisakazu 此前對日媒表示,目前這種有車樁的管理和再分配共享單車挑戰不小,因為單車容易集中於幾個大站。對於有人建議采用無樁的方式,他認為共享單車需要被控制,應該被視作公交系統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隻能保持不賺不賠的局面,除非大規模投放。不過他認為,如果目標是讓這個服務成為公交系統有機的一部分,那麼就需要控制。

除上述案例之外,日本的另一大運營商軟銀也在去年 11 月份推出瞭共享單車智能鎖。

據東京都港區政府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28% 的受訪者表示使用共享單車進行觀光,23% 表示用來購物,還有 18% 的表示用作工作用途。

" 在日本的大城市,公交系統非常發達,汽車擁有率也並不高。單車騎行在我們看來,更像是一種環保、健身的潮流,所以可能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共享單車。" 日本內閣府信息安全特別顧問 William H Saito 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共享單車在美國也並非新鮮事。2012 年 5 月,花旗銀行的 Citi Bike 自 2013 年 5 月 1 日起首次運營,運營 10 個月後,Citi Bike 累計 600 多萬訂單數,40 萬會員,一舉成為全美最大的共享自行車項目。不過據公開資料,運營這麼多年的 Citi Bike 目前依然處在虧損狀態。

" 目前當地同行主要是‘有樁’,並非‘無樁’,不夠便利,而且車身都非常重。祥峰投資在美國的舊金山、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都體驗過當地的市政單車,但都是有樁,而且車身很重。另外就是科技性不強,沒辦法用手機開通騎行,隻能用信用卡。" 趙楠說。

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貿然出海或有風險

對於開拓海外市場時遇到的挑戰,趙楠表示主要在於當地團隊的建設、管理和總部的溝通。

" 鑒於不同國傢的地理、文化、國情、人口等差異,ofo 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運營理念的市場建設。例如,英國法律規定夜晚自行車行駛要開車燈,所以我們在英國的車輛都配有車燈。因此每進入一個市場首先是遵守當地規則,我們會對當地人們騎行的愛好、交通規則等方面做各種各樣的調查和分析之後,再來選擇城市。" 對於海外市場的挑戰問題,ofo 公司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出瞭如上回復。

對於中國共享單車海外擴張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律所年利達中國區管理合夥人方健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中國共享單車自身的盈利模式還沒成熟,在盈利模式還沒有經過時間檢驗之前,貿然去做投資、出海可能有風險。當然,這幾傢公司剛融完資,可能有來自投資人的壓力。另一個問題是,對於一些新經濟,中國政府的態度是鼓勵創新,但其他國傢采取的態度更為謹慎,這其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可能不管,但後面可能會管起來。"

(編輯:辛靈,如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