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利店賽道可能又會變成拼資本的遊戲

08-15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其實在今年三月份,寫那篇五個小風口的文章的時候,我就聽說瞭繽果盒子這傢公司。據說以前是賣水果的,當時就幾臺樣機,估值還叫得蠻高。

沒想到半年過去,這傢公司現在還真火瞭,還順便帶紅瞭無人便利店這一整個賽道,Mini KTV 或 共享充電寶等已經儼然屈居於後。

也難怪,萬億級的零售市場,想起來也更加性感一點。

上周,黃勝利黃總給我介紹瞭他參與的一傢叫做「怪獸傢」的公司,借著這個契機,我又把無人便利店這個賽道拉出來仔細研究瞭一下,結果最後研究出來的結論,讓我有點崩潰。

怎麼講呢?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我當時寫的 「充電寶」的 24 字投資法則 ,這 24 字法則是:三種業態、兩種邏輯、一條底線、渠道為王、多傢共存、新的分眾。

這裡面有幾點,其實都可以照搬對應到無人便利店上,比如渠道為王、多傢共存、新的分眾等等。

一、三種業態

共享充電寶有大機櫃(來電)、小機櫃(街電)和桌面式(小電)三種業態,36 氪薑煦同學出過一個報告,裡面把無人便利店也分成瞭三種,分的也很合理,分別是:

對應大機櫃的半開放式貨架,即類似於繽果盒子、快貓這類的,模擬 711 便利店購物體驗的公司(用 RFID 或視覺識別技術來實現);

對應小機櫃的全封閉式貨架,即類似於怪獸傢這類的升級版友寶類型的公司(用自動售貨機的組合和更新來實現);

對應桌面式的全開放式貨架,即類似於七隻考拉這類的,往辦公室裡擺一個貨架,放個二維碼就開始賣貨的。

這裡第一種概念最新、實現難度最大,第二種沒太大創新、卻最穩妥,第三種模式最輕、擴張最快、丟損率相信卻是最高的。

二、幾點關鍵要素

最終不管是哪種形態,本質都是地產生意,都是要計算坪效如何。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傢關註的點是:

本身硬件產品的科研能力

研發產品後的可量產能力

銷售產品的選品和供應商能力

後端產品供應鏈、尤其是物流配送能力

單點銷售模型,尤其是盈虧平衡點的情況

基於第五點多久能回本

擴張速度和渠道能力

壁壘和門檻的高低

房租成本問題(比人力成本更重要)

諸如貨損等其他問題

三、為什麼研究過後覺得有點崩潰?

因為:

市場上的團隊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其實很少,大多做的事情是集成,門檻都不高,競爭很激烈,且技術都不算成熟。

充電寶成本低,回本周期短,且已被驗證,這也是投資充電寶的一條底線,但在無人便利店這裡,這條底線似乎不一定存在?

最終做的是地產和零售的生意,但大多團隊要延伸到這一步還需要很多演進和時間。

所以,現階段,似乎大多數公司還一樣是在融資擴規模搶點位的階段。那這麼說的話,似乎無人貨架和全封閉的自動售賣機升級版擴量還能更快些。

這樣到最後,一條被炒的火熱的無人便利店賽道,好像又變成瞭拼資本的遊戲,這樣的市場真的是讓人有點崩潰。

公式萬物

我在杜克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上瞭一門管理課,當時教授花瞭很多篇幅來講解 Business Model Canvas 的概念。

作為一個工科生,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開始理解商業模式。後來根據這個概念,我和幾個同學一起組隊參加瞭創業比賽,寫瞭商業計劃書,逐步走上瞭互聯網創投這條不歸路。

後來,我暑期在管理咨詢公司實習,接觸到瞭 Market Sizing 的概念,進一步加深瞭我對商業世界的思考。我突然覺得 Business Model Canvas 是一個有點虛的東西,而 Market Sizing 類的問題簡直太有趣瞭。

簡單來說,Market Sizing 類的問題就是讓你估算各種市場容量,比如常見的問題有:

北京有多少加油站?

上海地鐵一天能運送多少人次?

一個煎餅攤每天可以賺多少錢?

第一次看到這類的問題,我整個人都是懵的。後來慢慢練習出套路以後,我覺得到目前為止這都是我掌握的最有用的商業思考方式之一:

把一個看似復雜的問題拆解成各個細小的組成部分,並最終合成為一個公式。

萬事萬物都有公式,比如俞軍說:

產品價值 = ( 新體驗 - 舊體驗 ) - 換用成本

再比如,之前在《一個價值 10 億美元的互聯網消費品牌是怎樣煉成的?》這篇文章中提到過的,Dollar Shave Club 的創始人在其 A 輪計劃書中總結的成功消費品的公式:

所以,萬物皆可公式化,而且公式化萬物是個特別有必要做的事情。

上周,朱時雨老師在《增長的接力棒》這篇文章中,就把用公式理解業務對於公司的意義解釋得淋漓盡致瞭。

他總結說:

靠用戶增長這一個單一指標似乎可以在一級市場裡喚風喚雨,讓 VC/PE 來跪舔,但是在二級市場,必須有好幾個可供差遣騰挪的增長因素,否則分分鐘打臉。

優秀的經營者,都是節奏大師,知道什麼時候該在幾個增長指標之間調兵遣將,不會把單一指標快用 " 死 " 瞭才找援兵,懂得休養生息。譬如 Facebook 讓 ad load 休息瞭好幾個季度,直到 Instagram 開始大規模商業化才重新激活這個指標。

更偉大的經營者,是可以重寫企業的收入公式,擴展疆域,這是華麗的冒險,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旅程。譬如:丁老板去養豬,我從來沒嘲笑過。網易做嚴選和考拉,電商收入在 2017Q2 已經占到 20% 的收入瞭,如果這個比例再持續增加一些,網易的收入公式就改寫成功瞭。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