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映客正籌劃今年赴香港 IPO,計劃募資 3 億美元。
雖然映客方面的回應是不予置評,但這個新聞的真實程度大傢心裡都明白,繼借殼宣亞國際被否之後,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映客再次接觸資本市場,急迫之心由此可見。
如果說鬥魚、虎牙和 B 站等視頻公司 IPO 最主要的目的是為瞭完成一次成人禮,向投資人和團隊一個交代;那麼映客則復雜得多:DUA 加速下滑導致在國內 IPO 幾乎等不起;變相借殼失敗讓國內資本運作空間幾乎被封死;全力押註的直播答題無疾而終意味著想找到下一個增長引擎的失敗 ……
這一切讓映客壓力陡增,也讓其 IPO 衍生出更多的解讀,映客直播似乎隻能孤註一擲赴港 IPO。
映客借殼上市失敗,資本運作路徑和投資人退出均不理想
去年 4 月份,上市公司宣亞國際突然停牌,宣佈有重大資產重組,9 月份宣亞國際公佈重組方案,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奉佑生、廖潔鳴、侯廣凌、映客常青、映客遠達和映客歡眾分別持有的蜜萊塢 20.9429%、4.6934%、4.6934%、7.7915%、 5.0633%、5.0633% 的股權,合計資金 28.95 億元。
然而,實際上宣亞國際本身並沒有能力收購映客,因為宣亞國際的賬面資金也隻有不到 3 億元,披露的更多細節顯示,收購的現金主要來自宣亞國際股東借款,值得註意的是,這筆借款有 70% 來自映客的創始團隊。
這種操作曾一度被業內解讀為映客的 " 借殼上市 ",盡管宣亞收購映客的情況並未滿足借殼的所有條件,但這些都被解讀為精巧設計而躲避監管層多重審查。
這種鋌而走險的操作無異於火中取栗,尤其是在監管層收緊文娛產業重組並購的情況下,宣亞國際與映客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無疑是挑戰監管底線。在宣亞國際停牌七個月之後,這項備受爭議的並購案被迫終止。
重組失敗對於映客的投資者來說卻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映客自 2015 年成立以來,正趕上瞭直播風口,映客作為直播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也受到資本的青睞:
2015 年 7 月,映客獲得 A8 音樂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2015 年 11 月,映客獲得賽富基金領投,金沙江創投、紫輝創跟投的數千萬元 A 輪融資;2016 年 1 月,映客獲得昆侖萬維領投的 8000 萬元 A+ 輪融資;2016 年 9 月,昆侖萬維轉讓映客 3% 股權給光信資本,總作價 2.1 億,對應 100% 股權估值 70 億元人民幣。
映客前後經歷瞭不下六次融資,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估值翻瞭近 400 倍,獨角獸企業無疑。
然而,隨著直播行業的整體增速放緩,映客的估值也將面臨著重新評估,映客急需接觸資本市場,其投資機構才有機會脫手,這也是為什麼在宣亞國際重組失敗不久之後,映客就做好瞭港股 IPO 的準備。
月活急速下降,映客盈利陷入困境
對於大多數的直播平臺來說,流量無法變現已經是行業共同的難題。根據此前映客公佈的財務狀況可以看出,映客直播業務收入占據瞭絕大部分比例,2017 年 1-3 月份、2016 年、2015 年比重分別達到 99.84%、99.71%、94.63%。
與花椒、鬥魚等直播平臺不同,映客沒有簽約主播制度,在這一塊省下瞭大量成本,而這意味著平臺對主播沒有掌控能力,主播可以輕易跳槽。2017 年 1 月 1 日,映客針對微信紅包的提現采取瞭新政策——每月提現總計小於等於 2 萬免費,每月超過部分收取 5% 手續費,平臺上的大主播可以申請大額提現。
顯然,映客直播並不想隻把與主播的分紅變成唯一的收入來源,而流量變現的另外一種方式便是廣告。而 2016 年映客為瞭實現業務多元化,嘗試廣告變現業務卻十分不理想,2016 年的廣告業務僅僅隻占到 0.22%,金額也不足一千萬,2017 年前 3 月更是一單也沒有。
這使得映客陷入瞭收入困境:一方面,映客的商業化之路並不順利,另一方面隨著月活下降,直播業務收入也會隨之減少,根據此前映客直播的公開數據顯示,2016 年 10 月,映客直播的下載量超過一億次,日活量超過 1500 萬,日前網上曝光一張映客直播的日活數據圖顯示,2018 年 2 月 21 日,映客用戶活躍量僅有 68.54 萬。
這一項映客賴以生存的數據也表明如今的映客已經到瞭危急時刻,港股上市或許是映客的最後一搏。
曾經寄希望的直播答題無疾而終
就在映客用戶日活量急速下降的 2018 年初,直播答題橫空出世,映客旗下《芝士超人》以直播撒錢的方式,迅速圈住瞭新的用戶,從上圖日活量圖中也可以看出映客的日活量在 2018 年 1 月份有所回升,但從單日流量來看再也無法與往日同語。
直播答題來勢洶洶,引來瞭監管層的註意。就在春節前夕,廣電總局正式發出通知,要求加強管制網絡視聽直播答題活動。通知中明確指出,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下稱《視聽許可證》)的任何機構和個人,一律不得開辦網絡直播答題節目。
整個春節期間,芝士超人 APP 上不再是直播答題遊戲,取而代之的是 " 血戰麻將 " 和一檔語音類的 "1v1 小遊戲 "。
在監管之下,直播答題之於映客或許隻是一次 " 回光返照 "。
伴隨著直播平臺從高潮滑向低谷,從泡沫化走向正規化,整個直播行業的頭部力量迎來瞭 IPO 潮:鬥魚獲得騰訊獨傢投資 40 億之後,虎牙也收到瞭騰訊 4.6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很明顯的是,直播平臺迎來瞭資本收割期,紮堆上市的原因一部分來自企業發展的局限,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投資人的壓力。
直播行業的整體增速已經放緩,而資本市場留給映客的時間也不多瞭。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