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區塊鏈是偉大的思想和技術革命,但是我們發現,像以往一樣,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區塊鏈’,一種在技術天才們的頭腦裡,另一種在一些人的微信群裡。
在翻閱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時,這一段話讓懂懂筆記不禁莞爾。無論是火爆的 " 幾點鐘微信群 ",還是動輒繳納數百萬元(年會費)的 " 區塊鏈項目 " 微信群,都隻是幣圈大 V 面對巨大利益和機遇時的噱頭。不管叫什麼名稱,恐怕都改變不瞭幣圈的先知們一邊說著 " 絕不割韭菜 ",一邊手裡緊緊握住鐮刀的心態。
這股風潮,在有心人眼裡是又一個暴富良機。或許,很快各種四點鐘、五點鐘甚至 " 一刻鐘 "、" 半點鐘 " 俱樂部將應運而生,而在鏈字前面加上各種行業、產業作為前綴的項目也會蜂擁而至。很多人心裡都會想著一個念頭:不發幣區塊鏈有個鬼用呀!
那麼,究竟有沒有另一群人,真的篤信區塊鏈背後的價值?相信區塊鏈隻是一種技術革命,而不是收割韭菜的工具?
" 區塊鏈 " 能取代傳統機制嗎?
" 其實通過割韭菜獲取利益的短視,掩蓋瞭區塊鏈這項技術真正的價值。" 面對已投身慈善事業十餘年的賴敏,懂懂筆記又聽到瞭這樣一句很多人都重復過的話。
賴敏是一位區塊鏈 + 慈善領域的活躍人物,區塊鏈項目 " 公開賬本 " 的負責人。她對這項新興技術的理解是,區塊鏈技術實現瞭一個無人管理的分佈式數據庫,而數據庫的日常運作,需要大傢一共同維護。去中心化的特點,使得區塊鏈技術下的分佈式數據庫沒有中心服務器,所有用戶均是數據庫的服務者與見證者,因此所有數據都非常公平、非常透明。
" 而這樣的特性,恰巧能夠用在公益慈善領域,可以抑制貪腐行為的產生。" 賴敏自稱希望成為顛覆慈善行業的第一人,並很早就著手開始設計適用於慈善公益領域的區塊鏈邏輯。然而在推動項目落地的過程中,她卻頻頻遭遇阻力,甚至被質疑為騙子。
" 有時候真心想做點好事,挺難的。" 十二年前,一場車禍改變瞭賴敏的人生。在這場車禍中,她多個內臟器官都遭受到瞭不同程度的損傷。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治療之後,賴敏雖然撿回瞭一條命,但卻永遠喪失瞭工作的能力。
機緣巧合,賴敏隨後投身於慈善事業,為瞭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受益,她牽頭成立一傢慈善基金會," 主要向那些因貧困看不起病的人伸出援手,也會提供社會災害的救災幫助。"
也許是出於對這位發起人遭遇的同情,一開始,這傢慈善基金會籌集善款的情況十分樂觀。在成立後短短一年裡,通過基金會捐助的貧困患者數量,就已經超過 300 人。而賴敏的慈善行為,也常常見諸當地各大媒體的報端。更有企業傢聞訊而來,一捐就是上百萬。
" 最早每個季度披露一次善款使用情況,後來是每個月公開一次賬目,所以(捐款人)對於我們的信任度很高。" 為瞭讓捐款更加方便,流水更加透明,用款更加高效,她還讓朋友無償幫助基金會開發瞭一套線上平臺。
通過網站或 APP,捐款人可以在線捐款,並及時查看報表公示、受捐對象。而需要基金會幫助的對象,既可以通過電話申請,也能夠直接在線申請," 一開始平臺效率很高,但這一切沒有維持多久,基金會就出現瞭變故。"
賴敏告訴懂懂筆記,在爆發 " 郭某某 " 等事件之後,國內慈善事業也經歷瞭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許多慈善基金會、機構在一時間流失瞭許多捐贈,部分慈善人士更是選擇繞過機構,向受助群體直接提供 " 一對一 " 幫助。
" 我們也受到瞭波及,甚至還有捐款人要求退回善款。" 賴敏表示,雖然那些頂著 " 慈善 " 旗號的不法組織、個人最後受到瞭法律制裁,但這依舊難以重拾國人對於慈善事業的信心。她發現雖然隨著時間推移,基金會的信任危機有所好轉,但捐款的熱情卻遠不及成立之初," 有位企業傢直言自己從不看平臺披露的(善款)賬目,覺得那東西信不過,捐款隻是因為良心。"
這些話語讓躊躇滿志的賴敏多少有些沮喪,但行業現狀就是如此。不過,一年前的一次偶然機會,賴敏在網上看到瞭一篇國外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文章,雖然隻是一份國外學術論文,卻讓賴敏感覺自己找到瞭慈善信任危機的癥結所在。
" 無論多麼詳細的賬目報表,都是中心化的產物,都是(慈善)機構的一傢之言,自然缺乏信任度。" 她認為倘若采用 " 去中心化 " 的區塊鏈技術,將每一筆善款支出,分佈式記錄在多個用戶的賬號節點下,等於是賦予捐款人共同 " 監管 " 的權力,就可以讓賬目更加公平透明。如此一來,捐款人對於慈善機構的信任程度自然也會有所提升。
於是,賴敏想從自己所發起的基金會入手,為區塊鏈技術介入慈善事業提供一塊 " 試驗田 "。她認為或許通過這項技術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各大慈善機構的運營效率,加強善款使用監督,從而增強國人對慈善事業的信心。
" 不賺錢 " 的區塊鏈應用很難看
為瞭與基金會的 " 善款 " 撇清關系,賴敏專門成立瞭一傢獨立的技術型企業,著手設計這個用於慈善領域的區塊鏈項目—— " 公開賬本 "。" 雖然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式,但我的主要目的並非盈利。" 組建團隊後她開始尋找相關的投資機構,為整個項目籌措相應的研發經費。
" 我在(項目)計劃書上下瞭很多功夫,希望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 她告訴懂懂筆記,從 2017 年初開始國內區塊鏈技術大熱,許多與區塊鏈概念相關的企業,都能夠順利獲得機構融資。因此,賴敏希望借著這股熱潮拿到項目啟動所需的資金," 這樣一來,無論這個(慈善)解決方案結果如何,都和基金會沒有一點關系。"
然而,在連續幾輪融資路演上,賴敏卻發現瞭這個項目的致命硬傷:運用區塊鏈技術的 " 公開賬本 ",本身具有一定商業價值,但隻為 " 慈善 " 服務,就限制瞭其商業化的程度。
換句話說,她這個 " 區塊鏈 + 慈善 " 相比 " 發幣 " 或區塊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是不賺錢的。
" 投資者聽到區塊鏈項目,都兩眼放光。聽到我的遭遇,也很同情。但一聽說是這個項目是應用在慈善事業上時,就都搖頭瞭。" 賴敏直言,看到臺下投資者們失望的眼神,自己的心也涼瞭。有投資機構當場就指出,整個 " 區塊鏈 + 慈善 " 項目隻有在融資的時候 " 商業 ",融完錢就跟 " 商業 " 一點關系都沒有,這完全是在做公益。
就當所有團隊成員都認為項目融資無望時,一傢融資機構卻主動找到瞭賴敏,並為她指出瞭一條 " 明路 "。
她告訴懂懂筆記,投資人希望她暫時放棄 " 慈善 " 的想法,因為在公益方面,沒有必要獨立去開發一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如果她能夠將項目稍加 " 改造 ",著眼於普惠金融領域,利用區塊鏈技術減少金融活動的中間環節,同時提高普惠金融平臺的服務質量與安全性,那麼項目還是會受到資本歡迎的。
" 更關鍵的是,濤告訴我,因為我本身是個殘疾人,有故事可以炒作。" 對方表示,如果願意接納這些建議,將整個項目稍加 " 包裝 ",那麼機構可以為賴敏提供融資,甚至提供專業的技術研發支持。而且,在開發出有 " 勵志故事 ",並用於普惠金融行業的區塊鏈 " 賬本 " 應用後,如果賴敏願意將部分核心技術用作 " 慈善 " 領域,機構保證不會幹涉。
" 投資人說這是‘曲線救國’,但卻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呀。" 經過再三思考,賴敏最終拒絕瞭這傢機構的建議。她告訴懂懂筆記,雖然在公益慈善領域,區塊鏈可能不那麼 " 賺錢 ",也很難體現出價值,但如果能讓社會重新認識慈善機構,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
於是,賴敏又去銀行繼續溝通貸款事宜,並委托第三方研發機構,繼續開發這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 公開賬本 "。但是在一輪一輪溝通接洽後,她發現想要讓這套系統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絕非一己之力能夠完成。如果這個理念不被行業所接受,那項目最終結局或許隻是自己的 " 一廂情願 "。
" 區塊鏈 + 慈善 " 究竟是不是噱頭?
如果能夠得到慈善機構、基金會的支持,是不是會讓這個項目進行的順利些?萌生出這個念頭,賴敏在慈善機構圈子內進行瞭幾輪走訪。然而當她向這些機構負責人提出 " 區塊鏈 " 以及 " 分佈式記賬 " 等概念時,卻被嘲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折騰 "。
" 慈善領域的痛點不少,但許多機構都不願意面對。" 在她看來,這個領域的從業者普遍都是年齡較大的退休人員,而且現階段還有部分公益機構、基金會還在采用人工 + 紙質賬本的方式記錄資金的流轉,做法十分傳統,有些上瞭年紀的統計人員甚至還在使用 " 算盤 " 進行計算。而定期公開資金賬目的簡單粗暴方式,也讓許多捐助者摸不著頭腦,甚至看不懂善款的流向。
" 溝通之後,有一些慈善機構的態度更讓我擔憂。" 賴敏希望這些機構能夠瞭解,一旦應用區塊鏈技術後,每位捐助者都會有一份 " 賬本 ",資金的流向會自動生成相應的數據標記,記錄在每一位捐助者的 " 賬本 " 中。此舉即省去瞭人工統計之累,也做到瞭實時更新,實時公示。
" 但很多保守的機構認為,這樣的方式不妥當,還是要有人工介入記錄的方式,才能確保數目準確。" 賴敏回憶,還有一些慈善機構覺得日後 " 系統 " 的維護,會產生比人工更高的開銷費用,增加日常運營壓力。" 他們的思維,還依舊處在傳統的數據中心化,要養著一臺服務器,很難轉變過來。"
而另一小部分早已采用瞭信息化管理手段,思維也較為開放的組織機構,卻明顯對 " 區塊鏈 " 有很深的誤解。隻要賴敏提到 " 區塊鏈 ",第一反應就是 " 虛幣 "、" 騙人的 "、" 割韭菜 "…… 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讓他們很難認可賴敏的描述。
" 還有的人嘲笑我是不是想發幣,然後等幣值炒高後割一輪韭菜,變相讓善款資金池翻番。" 面對賴敏 " 公開賬本 " 的想法,機構們各種反應讓她也陷入瞭思考。
行業的傳統思維讓 " 區塊鏈 + 慈善 " 的想法碰壁,她坦言自己也很難改變輿論對 " 發幣 "、" 割韭菜 "= 區塊鏈的這種觀念。" 或許讓更多人接受區塊鏈技術好的一面,需要很長時間吧," 對於那些無法理解區塊鏈的人,賴敏覺得自己的基金會有責任充當 " 先行者 " 角色,通過實踐驗證成果,讓更多的機構瞭解區塊鏈,相信這項技術在慈善領域的應用。
而有些 " 慈善組織 " 在賴敏看來是揣著明白裝備糊塗。" 這部分機構最可氣,他們明明知道我在說什麼,也不是不懂區塊鏈,隻是不想讓賬目透明公開。" 賴敏透露,有個別背靠商業集團的所謂 " 慈善組織 ",其本質並非想 " 行善積德 ",而是幫助關系企業、會員將營業或個人所得以 " 善款 " 的名義避稅,轉頭再想方設法將 " 善款 " 轉入自己的口袋。
賴敏表示,在聽到她關於 " 公開賬本 " 的想法之後,有的機構立刻就下瞭逐客令," 正是有這些‘無賴’和‘蛀蟲’,我們才不得不花那麼多心思,重塑(慈善機構)公開透明的形象。"
在親友看來,賴敏或許管得有點太寬瞭,缺乏信任是整個慈善業共同面臨的難題,並非她一人就能夠改變。然而賴敏卻堅稱,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便沒有一傢機構會投資這個區塊鏈項目,自己仍會想方設法讓項目開發逐步進行下去。
" 我希望自己能夠以小博大,如果沒有辦法帶動更高層面的投入或貫徹,區塊鏈在慈善(領域)的應用,會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
或許,這是懂懂筆記看到過的很多公益項目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我們並不能確定,區塊鏈技術真的能解決慈善事業的痛點,尤其是缺乏行業背景和政府背書的個體,很難在慈善業把區塊鏈推動起來。我們也反問,是否應該是行業更高層面,甚至國傢層面的認可和指導,由上至下地確立區塊鏈技術在公益、慈善機構中的作用,並加強監督管理?對此,賴敏沒有給出答案,而在和一些慈善圈業內人士的交流中,可以發現區塊鏈明顯與圈內氛圍格格不入,隻是一個異類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