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又是一年 " 兩會 " 時。這一年," 高質量發展 " 是熱詞。當新時代的大門開啟,所有人都向著這一目標努力奮鬥。尤其是城市的直接管理者們,因為隻有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才能讓人們享受上美好生活。而當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長徐立毅成為史上首個站上 " 代表通道 " 的市長時," 市長 " 代表、委員這一特殊群體,被給予瞭極高的期望。
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用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的話來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千條萬條。但總有一條路徑,適合這座城市。
連續一周的采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受深刻,高質量發展成為重要命題,解題思路至少有三個關鍵詞:深化 " 放管服 "、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羅強:成都高質量發展 " 三重奏 " 空間佈局 + 產業轉型 + 新經濟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陳俊傑
全國兩會期間,有媒體拿印著 " 撇脫 " 二字的牌子,請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羅強舉著照相。這緣於上月底,羅強在作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時,念出方言 " 撇脫 ",意思是要讓老百姓、企業辦事更方便、簡單、快捷。
" 我自己一字一句讀完瞭,最後加瞭‘撇脫’二字進去,想讓報告更接地氣。"3 月 6 日,羅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當下,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成都也提出 " 率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的目標。羅強說,成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包括調整空間佈局、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以及培育新經濟發展新動能。
數量和質量間更重質量
當提到 " 高質量發展 ",一個常見的問題即如何平衡發展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在羅強看來," 要有一定數量,才會有質量,但在數量和質量兩者之間,更重質量,所以要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羅強給出瞭三個步驟。首先是空間佈局調整,其次是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第三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他特別強調,當成都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的產業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發展可持續的產業 ",以這樣的路徑讓產業完成轉型升級。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加上新動能的培育,成都有望在一些特色產業上發揮優勢。
事實上,成都經濟發展已經顯現出高質量的勢頭。羅強給出瞭最新的數據," 今年 1~2 月,成都一般預算公共收入增長 15.9%,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加快速度,稅收占比超過 70%,增幅更高,達到 20.2%。這說明一批產業投下去,真是動能在轉換,產業動能轉換已經見到效果。"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新興企業在成長,一批準獨角獸企業被扶持。記者瞭解到,包括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文化創意等產業,在成都已漸成氣候。" 這些項目幾年後會見到好的效果。" 羅強補充說,這些項目將通過科技優勢,將生產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的是讓老百姓更安逸
按照 " 生態投資是政府最優質資產 " 的理念,當城市經濟發展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應當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環保成為羅強去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成都全面打響瞭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 " 三大戰役 "。相比 2013 年,成都 2017 年 PM10、PM2.5 濃度分別下降 40%、42.3%,空氣優良天數增加 103 天、達到 235 天;森林覆蓋率增至 39.1%;綠色低碳發展制度體系初步構建……
同時,羅強一再強調 " 環境治理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 "。" 國外一些發達城市治理霧霾用瞭幾十年,我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戰和攻堅戰的準備。" 他說。
" 不光是要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環境質量也要有所改善。" 羅強說:" 最後的目的,就是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更安逸。"
在這位市長眼裡,成都應該發展成什麼樣子?" 安逸 " 一詞成為他的回答," 成都就是一個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幸福城市。用四川話說,大傢都能感覺到這兒的‘安逸’,就好瞭。"
成都已將今年定調為 " 全面落實年 "。" 目標、方案都有瞭,下面的關鍵就是怎樣一步步落實、一條條落地,積小勝為大勝。通過發展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 羅強說。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高質量發展路徑千條萬條 創新驅動是繞不開的一條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陳俊傑
3 月 6 日,在江蘇代表團開放日現場," 高質量發展 " 成為高頻熱詞。作為江蘇省省會城市,南京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備受關註。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指出," 實現高質量發展路徑有千條萬條,但創新驅動是繞不開的第一條,是必由之路。" 眼下,南京已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提上日程。
繼 2016 年成為全國 " 萬億俱樂部 " 城市後,去年,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 11715 億元,居全國第 11 位,江蘇省第 2 位。但同時,公開數據顯示,2016 年,南京市研發經費 GDP 計入率為 49.7%,低於江蘇全省平均水平。
數據的背後是南京近年來城市發展的焦慮:要帶動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更要拉動揚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發展活力,而南京創新能力不足已成掣肘。在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下,南京也認識到,創新是出路,更是擺脫城市 " 平庸化 " 的關鍵。
" 南京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領先、率先,隻有把創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才行。" 藍紹敏指出," 當前,最緊迫的是要構建競爭力強的創新生態系統。"
一系列動作已然展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南京步入 2018 年的 " 一號文件 " 與首個大會均聚焦 "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城市 " 的建設。根據現有規劃,2025 年,南京劍指 " 全球創新型百強城市 "。
而《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幹政策措施》作為 " 一號文件 ",更將目光瞄準高質量發展的主體——創新型企業。據藍紹敏介紹,南京已確定將在 5 年內增加對創新政策支持 200 億元,其中," 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費用,在國傢現有政策基礎上,再給予最高 10% 的普惠獎勵。"
"3 個月時間,已有 65 傢新型研究機構正式簽約。" 藍紹敏介紹道。
值得註意的是,在《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幹政策措施》中,建設國傢級綜合性科學中心占重要部分。這也是南京此前關於創新的 "121" 戰略的重中之重。
藍紹敏在江蘇代表團開放日現場再次提及該規劃,並形成建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強調這種綜合性科學中心的重要價值,在他看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早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彼此之間沒有必然的界限。因此,僅關註 " 應用型科技成果 " 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
藍紹敏認為," 南京作為科教資源豐富的省會城市,需在科技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 ",而打造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正符合南京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階段的要求。
與此同時,他還希望激發域內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他希望南京能夠先行先試,通過機制改革,讓科技工作者感受到政府對其有 " 背靠背般的信任 "。
藍紹敏的期望是,在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的佈局和創新合作模式、機制創新下," 在創新型國傢建設中探索‘南京樣本’。"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李亞平:實施差別化稅收政策 倒逼企業轉型發展
作為中國制造業之都," 蘇州堵車,全球缺貨 "。現如今," 高質量發展 " 的要求也對其帶來瞭更大壓力。身為經濟強省江蘇的 " 領頭羊 ",蘇州轉型升級的需求尤為迫切。
盡管履新僅半年時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對蘇州印象已足夠深刻。3 月 6 日,在江蘇代表團開放日,蘇州成瞭他解答江蘇 " 高質量發展 " 的典型案例。令他驚喜的是一組數據——通過建立工業大數據平臺,蘇州對企業資源的集約利用情況進行評價分析,近幾年騰出的土地達到 43500 畝。
" 對於寸土寸金的蘇州來說,這意味著有瞭更大的發展空間。" 婁勤儉說道。
在談到蘇州的高質量發展時,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李亞平用的詞也是 " 義無反顧 "。原因不言而喻,制造業是蘇州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優勢存在,實體經濟能否實現提檔升級,直接決定蘇州未來的城市發展。
具體如何實現高位轉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 去產能 " 僅為其一個側面。據李亞平介紹,蘇州已瞄準新的產業、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通過積極創建中國制造 2025 國傢級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根據規劃,到 2020 年," 蘇州將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10000 傢。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產業產值分別達到 5000 億元、2000 億元、1000 億元、1000 億元。"
具體而言,李亞平介紹道," 我們將推進研發為產業、技術為產品的運營模式。" 同時," 利用大數據平臺,實施差別化稅收、資源要素價格政策,倒逼企業轉型發展。"
而作為 2017 年在全國外貿總額占比高達 7.7% 的城市,蘇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亦將利用外向型經濟優勢。對李亞平而言,這可以是引進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他建議,在昆山設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分會場,與上海主會場一起,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江蘇代表團開放日的現場發言中,李亞平提到三個轉變——從 " 蘇州制造 " 向 " 蘇州創造 " 轉變,從 " 蘇州速度 " 向 " 蘇州質量 " 轉變,從 " 蘇州產品 " 向 " 蘇州品牌 " 轉變。在他看來,這也是蘇州以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中心,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具體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三亞市市長阿東:以國際化為抓手 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陳俊傑
2 月 11 日,臘月二十六,原三沙市市長阿東正式任職三亞市市長。履新第 5 天,就迎來瞭 2018 年春節黃金周。碧海藍天、陽光沙灘,引來瞭大量遊客,但由於遊客爆滿加上天氣原因,三亞突然陷入 " 航班緊張 "" 一票難求 " 的議論漩渦。
3 月 6 日,海南代表團舉行開放日活動,活動一結束,全國人大代表、三亞市市長阿東被中外記者追問," 如何解決擁堵難題?"" 如何應對遊客的抱怨?"" 如何建設國際旅遊城市?" 阿東給出瞭 "1、2、4" 三個數字作為 " 藥方 ",並稱要 " 以國際化為總抓手,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 "。
改革開放 40 周年之際,海南省迎來瞭建省辦經濟特區的 " 而立之年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節點,三亞市將如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 原來是看(發展得)快不快,現在是看好不好。"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阿東首先給出瞭自己對於 " 高質量發展 " 的理解。阿東告訴記者,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三亞將以旅遊業為核心,重點抓好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行業,並發展其他產業," 總的來說,就是以國際化為總抓手,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做好其他相關工作。"
這座美麗的濱海旅遊城市,吸引眾多遊客的同時也引來瞭一些議論與爭議。海南團的開放日活動上,阿東不得不面對某些對三亞的負面評價。
既然要建設世界級的濱海旅遊城市,如何營造更好的旅遊環境?阿東用三個數字給出瞭回應—— "1",即打造一個旅遊消費的接待中心;"2",就是提供 12301 市旅遊服務熱線和 12345 市政府服務熱線;"4",就是做好旅遊警察、旅遊巡回法庭、政府各部門及其相關的服務人員,做好預案工作,持續加大對旅遊市場的整治力度。
剛剛結束的 2018 年春節黃金周,因為返程出島機票一票難求,關於三亞旅遊環境的話題不斷。阿東表示,面對來自國內外四面八方的遊客,航空保障能力仍然難以滿足旅客需要,旅遊旺季容易出現一票難求的狀況。解決這一問題,當前,要進一步提升三亞鳳凰機場航班容量;長遠來看,則要加強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三亞鳳凰機場發展的瓶頸問題,包括本身機場的建設問題以及二期建設問題,同時要在海南島統籌考慮,充分利用其他機場的吞吐能力,包括海口機場、博鰲機場,緩解三亞機場一票難求的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渭南市副市長高潔:降低信息獲取隱性成本 政府要牽頭 " 服務 " 好民企
每經記者 餘蕊均 每經編輯 陳俊傑
"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 8000 多億元、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 3000 多億元,這些實打實的數字,令我們很受鼓舞,現場掌聲很熱烈。"3 月 6 日,全國政協委員、渭南市副市長高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報告傳遞瞭明確的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信號。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高潔建議,政府除瞭推行稅收優惠、清理各種收費等措施,還應加強信息對接,發揮好 " 服務 " 作用,降低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獲得信息等隱性成本。
在她看來,從十九大報告到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瞭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職能轉變。
" 這些年,雖然從政策角度對民企進入大多數行業是鼓勵的,但在實際工作中‘非禁即入’很難落地。" 高潔說,將不利於中國經濟整體邁向 " 高質量 "。
高潔告訴記者,她今年將提交一份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提案。"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瞭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等內容。" 高潔說," 各級政府必須破除本位保護主義,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都應該破除各類顯性、隱性門檻。"
高潔還建議,隨著改革的深入,政府應該進一步明確民營經濟在經濟占比中想要達到的目標任務," 隻有有瞭明晰的目標任務,才能細化小目標、分解任務表,真正使想法和藍圖落到實處。"
采訪中,高潔反復強調 " 落實 " 的重要性。她說,增強民營經濟的生機與活力,必須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 " 不敢放 " 的現實情況。
" 一個是敢不敢放的問題,其二是放下去之後有沒有對接的能力?之後的服務能不能跟得上?這些都是地方政府需要加快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高潔表示,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說,一定要把原來的管理理念轉化成服務的理念,把約束的機制變成激勵的機制。
如何體現這種 " 服務 " 理念?高潔強調瞭信息對稱的重要性。在她看來,如果把稅費看作 " 看得見 " 的成本,那像信息獲取這樣 " 看不見 " 的成本,也應該降下來,進而為民營經濟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空間。
" 越到基層越要落實、越要具體,地方政府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質。" 高潔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