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迷魂陣、財報滿天飛 我們幫你理解全球

07-23

十年寬松一朝收緊,全球市場 " 大轉換 " 正在上演。在這場巨變中,本周最熱鬧的就是各國央媽以及華爾街財報季。

信息紛繁復雜,從德拉吉的 " 迷魂陣 " 到日本央媽的 " 尷尬逆行 ",從 " 華爾街之王 " 易主到美股大調整,見聞主編精選帶你用 " 正確且友好 " 的打開方式,來看本周那些不容錯過的全球市場大事件。

上篇 看全球央媽的正確姿勢

I. 德拉吉的迷魂陣,怎麼破?

歐洲央行 7 月 20 日發佈貨幣政策決議,維持當前利率水平和 QE 購債規模不變,也如期引發歐元走跌、歐債收益率回落。但行長德拉吉的記者會卻完全扭轉瞭市場走向,債市表現也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見聞主編精選火速出文,第一時間在《連續兩次 " 嘴炮 " 打歪瞭?歐洲央行說啥瞭》梳理瞭主要看點:

歐央行政策聲明鴿派(北京時間 7 月 20 日 19:45):

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 0.00%、隔夜貸款利率 0.25%、隔夜存款利率 -0.40% 不變,並維持每月資產購買規模 600 億歐元不變,符合預期;

預計利率在較長時間維持當前水平,遠超量化寬松(QE)實施期限。若經濟前景惡化,可以加大 QE 規模或延長 QE 持續時間,直到通脹接近 2% 目標,被解讀為鴿派;

歐元兌美元短線跌至日低 1.1483,歐元區銀行股指數回吐漲幅,10 年期德債收益率跌 3 個基點。

德拉吉記者會措辭很 " 鴿派 ",卻被市場解讀鷹派(北京時間 7 月 20 日 20:35):

肯定瞭歐元區經濟持續 " 穩健復蘇 ",維持對 " 增長前景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平衡 " 的評價,對通脹率逐步達標抱有信心,被市場解讀為鷹派;

歐元兌美元漲超 1%,漲幅為三周最大,至 1.166 的 2015 年 8 月新高;歐股由漲轉跌,歐元區 Stoxx 銀行價格指數收漲 0.2%;

債市卻反映出市場情緒復雜,10 年期德債收益率在反彈回政策聲明前高點後,再報回落,德法 10 年期長債收益率均跌 1 個基點,意大利和西班牙等 " 邊緣國傢 " 基債收益率 7 到 9 個基點。

為什麼市場盯著歐洲央行?歐洲、英國和加拿大央行都在 6 月末葡萄牙 Sintra 召開的央行論壇上,流露出瞭鷹派政策傾向,上周加拿大央行如期加息也證實瞭市場的猜想。不過同周的美聯儲主席耶倫國會聽證卻釋放鴿派信號,市場因此急切想從本周歐洲央行會議中得到未來 " 是鷹還是鴿 " 的肯定。

為什麼會出現迷魂陣?多位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德拉吉想要平復金融市場恐慌,不想顯得鷹派,但也不想偏離 6 月底發言的立場,以防喪失公信力。結果卻透露瞭歐洲央行舉棋不定的矛盾心態,反而令市場對未來全球央行的一舉一動更為敏感。

其實,這不是德拉吉第一次放 " 煙霧彈 ",這種 " 調整 " 是他的 " 慣用伎倆 "。見聞主編精選 6 月 9 日在《" 排除降息、肯定 QE"-- 歐洲央行把皮球踢向 9 月》中就寫道瞭類似的例子以及解讀辦法。

歐洲央行是見聞主編精選的重點 " 監測 " 對象之一。在周四貨幣政策決議前,我們發表瞭《前瞻:今晚歐央行利率決議將釋放哪些信號?》。對於德拉吉的 " 嘴炮俠 " 歷史,以及他的可能繼任者,我們在《最強 " 嘴炮俠 " 德拉吉之後,德國人要強勢入主歐洲央行?》也有盤點。

II. 全球最尷尬的央媽:日本央行

本周另一大看點是日本央行。北京時間 7 月 20 日 11 時,日本央行宣佈利率政策決議,決定將實現 2% 通脹的目標時間從 2018 年推遲至 2019 年,並且仍將政策利率目標設定為 -0.1% 不變。黑田東彥在下午的講話中表示,日本央行將堅定地繼續實行有力的寬松政策,且不認為日本政府會因實現通脹預期目標的時間有所推遲而失去公信力。

與歐洲央行一樣,見聞主編精選在第一時間發出瞭解讀《完不成就拖!尷尬 " 逆行 " 的日本央媽要技窮瞭?》,在事前發表瞭前瞻《這是最大膽的國傢 也是最小心的國傢:今天日本央行又會給市場下什麼藥?》,對前景提出瞭擔憂《安倍危局——日本市場的黑暗時代又要回來瞭?》

2013 年以來,黑田東彥帶領的日本央行,大膽嘗試瞭力所能及的一切新穎貨幣政策。在寬松這件事情上,日本人決策起來可能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紛紛向貨幣政策正常化邁進時,日本央行卻極其小心,極其保守。畢竟,安倍經濟學的背景,就是以極度寬松來推升停滯的日本經濟。要讓經濟剛剛開始有起色的這個國傢也如美歐一般認真考慮貨幣政策正常化,經歷瞭 " 失去的十年 " 甚至 " 失去的二十年 " 的日本,又如何能冷靜地手起刀落?

去年 9 月至今,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幾乎沒有變化。即使是在全球 " 鷹風 " 陣陣的 6 月,日本央行在上一次議息會議非但沒有新動作,行長黑田東彥反而進一步強調,隻有當通脹達到目標、且增長保持穩定之後才會討論退出策略。

在全球央行逐步撤離大規模刺激的漫漫征途中,日本央行,很有可能將遠遠落後。

III. 下一步看點:" 最危險的秋天 "

債市決堤,科技股重挫,高利率背景下隻有金融股依舊上漲。如何解釋投資格局翻天覆地?見聞主編精選密切關註這一趨勢,在《十年寬松一朝收緊 全球市場 " 大轉換 " 才剛開始?》點出瞭問題的關鍵所在:全球央行能十年寬松,給投資者帶來躺著也能賺錢的好日子;也能一朝收緊,奪去所有輕松掙錢的美夢。

這就是央媽們的威力。

盡管全球通脹依然疲軟,但主要央行近期卻釋放出集體轉鷹的信號。見聞主編精選在《投資者們小心瞭,全球央行要集體撤梯子瞭》一文提到,全球央媽最關註的目標似乎已不再是通脹,而是在民間部門杠桿率放大及資產價格高企時的金融市場穩定。

在 2004-2007 年間,全球通脹表現良好,但央行收緊政策的步伐過慢,導致威脅金融穩定的風險不斷累積,民間部門杠桿率都大幅飆升,各類資產價格瘋漲,最終釀成悲劇。

在那之後,民間部門杠桿率以及資產價格大幅下滑。而隨著發達國傢央行長期采取非常規寬松政策,杠桿率和資產價值又重新大幅抬頭。有瞭前車之鑒的央行,在當前這一周期就尤其註意采取逆周期調節措施。

摩根士丹利警告稱,當前各國央行比以往更加在意金融穩定。不管是加息、縮表還是宏觀審慎監管,都在傳遞著一個明確的信息:全球貨幣政策立場已經在向鷹派轉向,而且接下來會持續如此。

事實上,認為目前全球寬松時代結束時點已經到來的,遠不止摩根士丹利這一傢機構。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裡奧也曾表示,長達九年的持續壓低利率、註入流動性,來創造資金驅動經濟和市場的時代宣告終結,短期債務周期末期開啟。現在應該做的是," 繼續載歌載舞,但逐漸接近出口,並隨時留意警鐘何時響起 "。

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像一群豪賭者在等待骰子何時擲下,投資者們正緊張著地盯著這個即將到來的秋天。尤其是在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的 9 月。見聞主編精選在《為什麼所有人都緊張地盯著秋天 全球市場會變天嗎?》一文中討論瞭美聯儲是否會展開縮表,歐洲央行是否會轉向緊縮,對 " 音樂 " 何時停止做出瞭判斷。

遍讀研報,我們還大膽作出瞭一個預言:《最危險的時刻:全球流動性的轉折點—— 2018 年三季度!》。對資產價格而言,央行放的 " 水流 " 至關重要。繼美銀之後,花旗也對全球同步緊縮提出警告:一年內全球將進入首個發達國傢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階段,流動性拐點是 2018 年三季度。如果市場最終會在那時作出反應,逃命也許就要趁現在⋯⋯

下篇 財報季打開的正確方式

I. " 華爾街之王 " 易主:為什麼、怎麼看

隨著摩根士丹利壓軸披露財報,華爾街五大投行都公佈瞭二季度的成績單。

即便 Steven Mnuchin、Gary Cohn 等前高盛系銀行傢們在華盛頓混得風生水起,在華爾街,高盛還是輸給瞭對手摩根士丹利。

高盛財報顯示,上半年股票和債券交易收入大跌 10%,創下 Blankfein 任 CEO 11 年來最低水平。二季度固收業務連續第二個季度落後於同行,營收同比大跌 40%。作為過去的 " 交易之王 ",高盛到底怎麼瞭?Blankfein 能再次帶領高盛渡過難關麼?見聞主編精選在《十年來最差的業績," 交易之王 " 高盛的 " 金手指 " 不見瞭?》給出瞭答案。

在客戶活動萎靡的慘淡環境裡,摩根士丹利二季度固收業務依舊獲得瞭 12.4 億美元的營收。再加上蓬勃發展的財富管理業務,摩根士丹利二季度的凈營收達到瞭 95 億美元。

連續兩個季度凈營收超過高盛,摩根士丹利,無疑是新的 " 華爾街之王 "。截至周三收盤,二者的市值差距,也縮小到瞭僅 5%。

比起摩根大通、花旗和美銀,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業務模式更為相近。見聞主編精選在《高盛 " 退位 ",歡迎新的 " 華爾街之王 ":摩根士丹利》一文分析瞭摩根士丹利的制勝秘訣:固收業務、財富管理。

II. 美股 " 大轉換 " 還會繼續嗎?

6 月以來,投資者逐漸轉向金融股,標普金融板塊上漲瞭 7.9%,科技板塊下跌 1.3%。但這一狀況上周出現瞭轉變:科技股普漲,FANG 反彈至 50 日均線上方。本周美股市場,金融股跌,科技股漲,之前金融股接棒科技的板塊輪動已然結束。

財報季開始之前,見聞主編精選在 7 月 11 日的文章《美股 " 大轉換 " 還會繼續嗎?7 月財報季見分曉一文》就曾預言,美股板塊 " 大轉換 " 未必持久。

事實上,在美股的每一個關鍵時點,見聞主編精選都持續跟進關註,作出深度解讀,比如《銀行股能否扛起美股牛市 " 龍頭 " 的大旗 就看今晚瞭!》《美股科技股大反彈結束 " 熊市陰霾 " 高盛警告:別碰五大龍頭股》《美國科技股的 " 黑色星期五 ":高盛親手終結瞭本輪美股大牛市?》。

我們還作出瞭一個大膽的預言:《科技股被拋棄之日,全球市場拐點之時?》。其中一個理由是:上半年的科技股就像去年的原油板塊,總是隨同甚至帶領大盤正向波動,投資者懼怕一度炙手可熱的科技股被拋棄之日,會協同拉低全球股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