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抖出格力的 24 年 " 朱董之爭 " 謎團更甚
朱江洪:" 有媒體炒作‘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話或許有一定道理。至於‘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瞭。" 瞬間," 朱江洪開撕董明珠 " 的新聞刷爆瞭朋友圈
《投資者報》記者 向勁靜
近日,格力電器 ( 37.950, 0.16, 0.42% ) 創始人、前任董事長朱江洪出版的一本自傳《我執掌格力的 24 年》在業界掀起不小的浪花。
一向處事異常低調的朱江洪,突然浮出水面,變得高調起來。先是在書中回應 " 誰是格力創始人 ",後是開辦新書簽售會,再是舉辦 " 格力老員工見面會 "。
不過有意思的是,原定 " 格力老員工見面會 " 由於自傳引發一些爭議,從而被迫取消。也正是這一舉動把格力新老領導推向輿論風口。
其實,無論在位,還是調休期間,朱江洪都選擇低調姿態,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高調出現?這一次的出現是主動還是被動?
朱江洪的前半生
1945 年出生於珠海郊區一個貧苦菜農傢庭的朱江洪,1970 年畢業於華南工學院機械系,朱江洪畢業後就職於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
在百色,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技術員、部門副主任,1982 年,所在的工廠瀕臨倒閉,職工吃飯成瞭問題,朱江洪被 500 名職工投票當選廠長。任職第二年,廠子就有瞭利潤。第五年,該廠產值達 3000 萬元,利潤 800 萬元,躍居全國同行業的 " 老大 "。
1988 年,正當企業紅火時,廠長也當得意氣風發,朱江洪想到遠在珠海的父母,18 年都沒回傢陪父母過一次年,他決意辭職回珠海。
朱江洪回到珠海的 5 個月後,成為特區發展總公司(格力集團前身)下屬的冠雄塑膠廠總經理,不過面對的是一個問題諸多的企業。
上任後,他發現該廠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後因管理上的混亂,再加上得罪瞭一個大客戶,導致處境不佳。於是他主動登門拜訪,給客戶道歉,對方見他言辭誠懇,答應再給冠雄一次機會。
就這樣一步一步梳理,朱江洪到任的第二年,冠雄公司歷史性賺得 70 萬元,1990 年成為總公司納稅大戶。
朱江洪又一次因扭虧為盈而聲名鵲起,這一年,總公司旗下另一傢生產空調的企業,即海利空調廠又陷於困境瀕臨倒閉,總公司出面要求海利和冠雄合並,朱江洪兼任海利的廠長,這是朱江洪第三次取而代之成為企業一把手。
1991 年,珠海市政府把冠雄塑膠與海利空調合並,想把空調業務做大,新企業更名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並由朱江洪出任總經理,格力電器由此正式成立。
由於不是制冷專業出身,朱江洪通常在晚上,將冠雄的骨幹召集在一起,在車間過道中,坐著小板凳補習,請海利的技術人員上課。10 年之後,格力於 2001 年在珠海建成瞭全國單體產量最大的 " 空調王國 "。
格力之父為何公開發聲
作為 " 格力之父 ",無疑朱江洪的自傳將焦點拉回到公眾的視線中。
為格力電器千億規模打下瞭堅實基礎、執掌格力 24 年為格力註入瞭 " 科技是企業脊梁 " 的靈魂、一手提拔瞭格力電器現任董事長董明珠,這些幕後的故事一一浮出水面。
在格力,朱江洪非常欣賞董明珠的能力,從做經營部部長、大區經理、副總、總裁,直到退休時,把她推上格力的董事長位置。
其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格力的 " 朱董配 " 成為業界的佳話。一個個性內斂,一個個性張揚;朱江洪為人厚道、從善如流;董明珠敢做敢當,不怕得罪人,兩人巧妙地做到瞭相得益彰。" 朱董配 " 的威力讓競爭對手十分嫉妒,一直企盼著 " 朱董配 " 分道揚鑣,不過直到朱江洪退休時,對手們都未能如願。
那麼,這一次,朱江洪在自傳裡,又是如何談及董明珠的呢?
也許 " 朱董之爭 " 是本書宣傳的一個噱頭罷瞭,但朱江洪的《我執掌格力的 24 年》,全書共 21 萬字,提及 " 董明珠 " 三個字僅 13 次。並且,大多數提及董明珠的內容都主要集中於最後一章 " 功成身退 "。
傳遞的意思非常明確,這是朱江洪執掌格力的 24 年。
在書中,朱江洪回憶瞭對董明珠的提拔和任用過程。據朱江洪的描述,1994 年,倚重科研創新的朱江洪為瞭平衡技術和銷售人員的待遇水平,大幅降低瞭銷售的提成比例。此舉引發瞭銷售人員的大批出走,經營部正部長之位空缺出來。就在此時,朱江洪力排眾議,破格提拔董明珠擔任經營部部長一職。
此後,朱江洪又先後舉薦董明珠升任銷售副總和上市公司總經理等要職。2012 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取代他成為格力集團新一任董事長。
不過,從書中所述來看,董明珠最後接替朱江洪成為格力董事長這一結果,是朱江洪之前所沒有準備的。2012 年 5 月,珠海市領導向朱江洪傳達格力新一屆人事安排,決定由董明珠接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5 月 25 日,換屆股東大會後,朱江洪收拾東西,一個人悄悄離開公司。
江湖傳言的迷霧
盡管,在《我執掌格力的 24 年》裡提及董明珠的內容字數有限,但從書裡的部分文字描述,不得不令人聯想到叱吒於商界的董小姐。" 在格力任職的二十多年中,曾有人勸我搞汽車,(我)不幹;有人勸我搞太陽能 ( 5.850, 0.07, 1.21% ) ,(我)不幹。"" 在各種誘惑面前,不夠專一,想法太多,太花心,總認為別人的飯好吃,沒有集中有限力量,使自己的產品在技術上得以提高 …… 最終就是大浪淘沙,直至退出歷史舞臺。"
同時,在書中第 287 頁,朱江洪寫道:" 有媒體炒作‘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話或許有一定道理。至於‘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瞭。" 瞬間," 朱江洪開撕董明珠 " 的新聞刷爆瞭朋友圈。
還有,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談及企業廣告策略時,朱江洪順帶 " 誇 " 瞭小米。
" 小米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但在中央電視臺設下的‘賭局’,讓好賭的中國人分外關註。把它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夜之間讓小米傢喻戶曉。"
眾所周知,近年來小米似乎已經成為董明珠的 " 死敵 "。2013 年 "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 頒獎典禮上,小米創始人雷軍發出 "5 年之內營業額擊敗格力 " 與董明珠立下 10 億元的賭約。此後兩人開啟瞭 " 互懟 " 模式,董明珠曾多次公開炮轟小米。
特別是在朱江洪卸任這五年時間,董明珠以張揚高調的個人風格成為網紅企業傢 " 董小姐 "。甚至,在不少人眼裡,董明珠這三個字就是格力的代名詞。
就此,朱江洪並沒有在書中直接表態,而是寫道:" 格力的成功是所有格力員工共同奮鬥的成果。一個人能力再大終究是有限的,做企業不是一兩個人所為,應該都是團隊的力量。"" 沒有公司領導層和格力員工尤其是骨幹員工的拼搏與甘當風險,就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 似乎話語之間都透露出一絲隱喻的味道。
一個是伯樂,一個是千裡馬,朱江洪和董明珠之間的關系為何成為今天這樣?
對於朱江洪與董明珠的關系,朱江洪一直都沒有公開回應過。即使此前接受媒體采訪,被問及時他表示:" 這幾年,格力跟我沒有任何聯系,我不評價現在格力的人和事。"
從慧眼識 " 珠 " 到不再評價,江湖傳言並沒有因為朱江洪出自傳而一筆消清,反而徒增不少謎團。
更值得註意的是,一向處事高調的董明珠,在前董事長高調出現而引起的風波時,她並沒有進行公開的回應。如此的安靜,一點都不像 " 董小姐 " 的風格。
朱江洪心中的遺憾
有媒體采訪朱江洪,如果為自己的格力生涯打分,他會打多少分?朱江洪回答,80 分。
為何?他表示,自己當時沒有做好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格力的國際化問題,當時沒做好,一直到現在也沒做好。格力現在在國內很出名,但國際上的知名度還不夠。雖然格力的出口量也不少,但很多出口都是貼牌,所以格力這個品牌的名字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大規模銷售。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你用的是人傢的牌子,那人傢可以找你貼,也可以找別人貼,哪個便宜或者哪個服務好就找誰,所以這是一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怎麼培養現代工匠,他認為當時還是做得不太好。因為過去,格力是重視科技人員比較多一點,當然科技人員是必須要重視的。但單有科技人員、技術、圖紙是遠遠不夠的,最終還是要變成現實的商品。就像過去有些人喜歡原裝進口的汽車,而不是喜歡國產組裝的汽車,其實技術、圖紙、零件都是一樣的,就是裝配時候的精細程度不如人傢。
在朱江洪看來,工匠是非常重要,國傢也及時提出工匠精神。" 但現在我們也看到,很多工人並沒有成為工匠的欲望,即使能力很強的工人,工資也不見得很高,所以大傢都想坐辦公室。我覺得,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調整,使得他們願意往工匠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