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擠兌風波?陸金所這兩天到底發生瞭什麼

07-22

剛剛過去的 48 小時裡,陸金所經歷瞭一場風波。

在金融強監管環境下,一則 " 整治 " 傳言愈演愈烈,並迅速引發市場恐慌和拋售,隻不過這陣風來得快去的也快,隨著個人債轉數量迅速下降,擔憂情緒已經明顯緩解。

時間線

1,近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 64 號文,即《關於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文件要求,7 月 15 日前,各互聯網平臺應停止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開展違規業務,同時妥善化解存量違法違規業務。

2,7 月 20 日一條市場傳言擴散開來,其稱陸金所將被整治,呼籲大傢將在陸金所平臺投資全部退出。

3,當日晚間陸金所發表澄清聲明稱," 一直以來堅持嚴格的風險管理,成立 6 年至今未有任何客戶受到損失。目前,陸金所經營管理一切正常,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4,財新晚間報道也提到,近期陸金所並未發生資金風險,隻是因為監管層覺得某些產品不合規,幾條產品線要暫時下架;其中有些產品年初就下架瞭。

5,但陸金所債權轉讓板塊的標的數量仍在激增,當天深夜,多傢媒體提到,陸金所債權轉讓專區的產品頁面上累計轉讓標的超過 1 萬個,債權轉讓涉及金額是前一日的兩倍有餘。

與此同時,為將手中的金融資產快速變現,部分債權轉讓利率遠遠高於原始項目利率,且債權轉讓失敗率較平時大幅上揚。

6,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拋售的標的多,接手的資金也不少。7 月 21 日中午開始陸金所 " 債權轉讓 " 項目數明顯下降,到瞭晚間轉讓標的已經少瞭一半,利率也恢復到正常水平。

7,21 日臨近 A 股收盤,中國平安股價突然出現一波下跌,收盤報 51.96 元,跌 3.8%。

風險

財新將陸金所債權轉讓板塊的標的急速上漲又迅速回落,形容為 " 一場小型擠兌和救市的過程 "。

引發擔憂情緒的除瞭上述提到的 64 號文,還有一則消息——廣東省金融辦近日口頭通知禁止 P2P 平臺提供債權轉讓服務(證券時報),而更大的背景是近期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嚴控金融風險的表態。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撰文追問:市場對行業的信心為何就脆弱如此?陸金所有中國平安的支撐尚且如此,其他理財平臺遇到類似 " 流言 " 又將釀出何種血案?

他認為,隨著專項整治工作的順利開展,互金行業的潛在風險狀況已經大大緩解,基本沒有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現階段對互金行業的監管,更多地隻是整個金融體系監管中的一環而已,不必過度凸顯和解讀。

華爾街見聞此前介紹過,陸金所是平安集團旗下在線財富管理平臺,於 2011 年 9 月在上海註冊成立。陸金所最近一輪融資發生在 2016 年 1 月。彼時,陸金所控股完成 B 輪 12 億美元融資,估值 185 億美元。2016 年 12 月,陸金所將 P2P 業務拆離,由旗下平臺陸金服負責網貸業務。

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披露數據,截止 6 月 30 日,陸金服交易總額 715.06 億元,其中待償金額 569.16 億元,逾期金額 1.75 億元,金額逾期率 0.31%。平安集團 2016 年年報顯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陸金所平臺累計註冊用戶數 2838 萬,較上年末增長 55.0%,活躍投資用戶數 740 萬,較上年末增長 103.9%,2016 年新增投資用戶數 445 萬,同比增長 33.3%。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