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掙多少錢 可能由你父母決定 !

08-06

在英國、美國、法國和意大利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父母的掙錢能力與其後代的掙錢能力之間有很高的相關性。後來研究發現這種相關性在北歐各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國也都存在。

6 年前英國的一位政治傢宣稱:" 如果你生下來就很窮,那麼你到死也可能很窮。"

研究機構 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 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英國、美國、法國和意大利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父母的掙錢能力與其後代的掙錢能力之間有很高的相關性。後來研究發現這種相關性在北歐各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國也都存在。

這種相關性的存在給上述國傢帶來瞭很大的挑戰。當人們都意識到這種相關性存在的時候,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進而生產效率也會受到抑制。研究還發現,這種由父輩導致的收入不平等會嚴重影響經濟的增長速度。

( 圖為歐美國傢不平等收入與代際收入之間的關系 ) Standard Life 的首席經濟學傢 Jeremy Lawson 稱:" 就目前掌握的證據而言,基本上所有的國傢都存在這種情況,父母的掙錢能力與兒女的掙錢能力預期之間有一個明確的聯系。想改變這種情況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再說瞭,每個國傢所處的工業化環境和政策環境都不相同。"

目前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教育。通過發展教育體系,對小孩早期的教育進行投資,提高學生的能力,可以改變一些人的掙錢能力,從而不受父母掙錢能力的束縛。但是這種問題畢竟已經根深蒂固瞭,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在美國,過去 30 年間美國工人的實際工資上漲速度非常緩慢,這促使經濟學傢們紛紛研究導致實際工資增速緩慢的原因。他們追蹤年齡在 30 歲的美國人的收入能力超過其父輩收入能力的比例,通過長時間的追蹤,他們發現這一比例在不斷下降。在 20 世紀 80 年大約有 50% 的美國人收入能力超過他們父輩 30 歲時的收入能力,但是 20 世紀 50 年,這一比例可以高達近 80%。

工業化進程的放緩可能是導致這一比例下降的最重要因素。在美國中西部,於 1984 年出生的人,有 41% 的人的掙錢能力超過瞭父輩,但是同一地區,在 1940 出生的人這一比例高達 95%。

Lawson 稱:" 看到這一點或許大多人就明白為什麼特朗普總統的經濟政策會受到密歇根州、俄亥俄州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的歡迎。"

但是英國是一個更加僵化的社會。基本上超過 50% 的具備經濟優勢的父輩們會把這種優勢傳遞給他們的後代,而具備收入劣勢的父輩也會把這種劣勢傳遞給他們的後代。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 OECD ) 的分析發現,英國傢庭的社會經濟背景甚至會大大影響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他們在社會上的表現。

在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中,巴西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是最嚴重。印度的收入差距未來也將越拉越大。

Lawson 稱:" 雖然有些子女的收入可以超過其父輩的收入能力,但是在有些經濟體他們想突破自己所在的階層已經變得非常困難。" 目前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的收入普遍得到瞭迅速的提升,中國距離發達國傢的距離越來越近。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擺脫其父母的足跡實現人生的進一步飛躍。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美國經濟階層的流動性》,在美國,在低收入傢庭中長大的孩子其收入往往也是比較低的,而在高收入傢庭中長大的孩子,其收入往往也會比較高。

且來自不同收入背景下的人的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大。在富裕傢庭長大的孩子收入的水平基本上是平窮傢庭長大的孩子收入的 2 倍。

( 圖表:窮人小孩依然很窮,富人的小孩卻越來越富有 ) 雖然美國一直宣揚在美國每個人成功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但是現實社會中並不是這樣的,出身往往也能決定一個人的前途。一個人的傢庭狀況為決定一個人未來經濟收入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孩,甚至沒錢上幼兒園、初中和高中,更別說上大學瞭,受教育程度低,收入自然不會太高。所以窮人往往就會陷入這種惡性循環。

此前的研究還表明,一個人所屬的經濟領域,所在地域不同,甚至所生活的小區不同都會影響他能否實現自己的而美國夢。美國富人和窮人之前的不平等過去數年間不斷增長,尤其是在 1990 年至 2010 年之間。

不同的地區貧富不同,因此學校的質量也不相同,富裕的地方學校的質量就會比較好,貧窮的地方學校質量就會比較差。而且富裕的地方犯罪率就會比較低,勞動參與率就會比較高。傢庭的貧富並不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收入能力,而會直接影響一個人受教育的質量,受教育的質量才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收入水平。

研究報告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雖然現在女性的收入和男性相差不大,但是一旦女性的收入水平超過大部分男性,她們結婚和離婚的次數就會增加,而且她們也更願意嫁給收入比自己高的男性。而且目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比男性高。在美國 60% 的大學畢業生是女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