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寧夏、山東等地調研瞭解到,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西蘭花 …… 這些老百姓 ( 46.620, 0.27, 0.58% ) 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竟然不少都是 " 洋種子 " 長成的。
一些蔬菜種植大戶一再訴苦:" 今年我們遇到瞭高價也買不來‘洋種子’的問題。我們國傢能造航母、能造 C919 大飛機,但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而要長期受制於美、日、韓、以色列等國的‘洋種子’?"
優勢明顯洋種子價格連年上漲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占地 3 萬多畝,吸引瞭當地 1500 多農民就地打工,帶動 10 個村組戶均增收 5000 元以上,是原州區精準扶貧、脫貧富民的主戰場。
姚磨村黨支部書記、瑞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選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們選種一類菜時,一般要試種五六個品種,最後選優。比如西蘭花和娃娃菜,要選國內、國外的十幾個品種進行試種,但從日本、韓國進口的種子種出的菜,無論在品相、產量、純度和發芽率、耐儲藏等方面,優勢都比較明顯。
采訪中,《經濟參考報》記者正好碰上原州區農牧局副局長李春琴和一名農技推廣人員。攀談中,李春琴直言:" 因為這些優勢,‘洋種子’的價格遠遠高於國內種子,有些品種能高出幾十倍。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這是種子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
姚選給記者現場算賬:"2015 年,從日本進口的 10 萬粒包裝的西蘭花‘耐寒優秀’,每袋 3500 元,一粒 0.035 元;2016 年市場開始緊缺,每袋漲到 6500 元,一粒 0.065 元;到瞭今年,每袋漲到 2 萬多元,一粒下來 0.2 元還多,比 2015 年漲瞭 6 倍多, 我們菜農能否種得起暫且不說,主要是國內市場上沒貨。另外,從韓國進口的娃娃菜的種子價格也是一路飆漲。"
在田間地頭,《經濟參考報》記者隨機采訪瞭姚磨村幾位種菜村民,羅軍、姚國政、姚猛等人都對過度依賴和受制於 " 洋種子 " 的事情很無奈。他們想知道,今年日本西蘭花的種子緊缺,是不是我國對進口日本的東西把關更嚴瞭?
這幾位村民反問瞭記者一大串問題:國傢有不少農業科研單位,有不少科研人員,有那麼多的科研經費,他們在幹什麼?都幹瞭啥?成果在哪兒?為什麼就研發不出優質菜種?問題出在哪兒?
在 " 蔬菜之鄉 "" 洋種子 " 仍占三成以上市場份額
山東省壽光市被譽為 " 中國蔬菜之鄉 ",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批發市場。在壽光市魯盛農業科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李平看來," 洋種子 " 的攻城拔寨主要集中在 2000 年到 2009 年左右。
"2000 年之前大傢都沒有用國外種子的意識,國外種子也大都沒有進來;2009 年之後,國產種子也開始奮起反抗。" 李平說。
李平說,2000 年左右,國際上比較有名的種業企業先正達(已被中化收購),荷蘭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澤拉、澤文、紐內姆,荷蘭安莎、孟山都等都在壽光建立瞭試驗站或展示基地。目前,已有二十多傢國際知名種業企業落戶壽光。
記者調研瞭解到,洋種子在壽光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比前些年的 " 半壁江山 " 有所下降。壽光市種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范立國表示,當前壽光市國產蔬菜種子市場占有率已由 2010 年前的 54% 提升到目前的 65% 以上。
范立國舉例說,其中華北型帶刺黃瓜、圓茄、絲瓜、苦瓜、豆類等為國產品種,水果黃瓜、西葫蘆、甜瓜、櫻桃番茄等國產品種已達 85% 以上,尖椒、大紅番茄、粉果番茄等品種國產化水平有瞭大幅度提升。
與此同時,一些蔬菜的國外品種在壽光仍占據較大的優勢,它們在作物間、品種間、類型間差異較大。比如,菠菜、綠菜花、胡蘿卜等市場占有率達到 6 成以上;彩椒、大紅果番茄等市場占有率在 8 成以上;綠萼長茄市場占有率達 9 成以上。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蔣慶功表示,從整個山東省來看,國產蔬菜種子占有率可以達到 7 成以上。進口種子主要是西紅柿、菠菜、彩椒等幾個品種,但是進口量和種植量都不小。
若不能補上研發短板恐受制於人
姚選困惑地說,種瞭十幾年菜,為什麼種不瞭中國自己的好菜,還要過度依賴 " 洋種子 "。國外種子公司給中國的代理商是唯一的,壟斷國內市場,每年給種植大戶造成漲價、無貨等各種恐慌心理。
姚選當著《經濟參考報》記者的面,給多年合作的一位進口商代理公司程姓經理打電話,手機開著免提。
姚選問:" 程總,4 月份就把買日本菜種的錢打過去瞭,但為什麼還不發貨?"
程經理答:" 實在不好意思,我們一直想辦法進口種子,但現在還沒敲定。而且可能還要漲價,你要有心理準備。如果你不樂意,或者不願意等貨,就退還訂貨款,請你另想辦法。"
姚選聽完,無助地看著記者說:" 程總,還是請你們再想想辦法,我隻需要快、快、快,價格都好商量,關鍵是都 7 月頭瞭,再晚就錯過育苗時節瞭。少種一茬菜,菜農的收入就要受影響。"
程經理說:" 那就再等等。" 隨即掛瞭電話。
姚選兩手一攤,無奈地說:" ‘洋種子’的定價權、供貨權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你有什麼辦法。我從 4 月開始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要給進口代理商打電話,人傢就這表態,你難受也得受著,國內同品種的菜種又不行,你沒得選擇!"
" 洋種子 " 就不能培育嗎?《經濟參考報》記者多方求證發現," 洋種子 " 大都是 " 雜交種 "," 雜交種 " 通俗講是一次性的,理論上無法育種,因為 " 雜交種 " 一旦育種,很容易發生基因突變,就會造成減產,而且在抗病蟲害的能力上也大幅下降。
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種子市場初步預測價值超過 600 億元。寧夏農牧廳蔬菜園藝站站長蔣學勒認為, " 洋種子 " 對我國蔬菜產業發展來說是一把 " 雙刃劍 ",一方面,可以帶來高產優質的蔬菜產品,另一方面,也增加瞭國外蔬菜種業技術所有者對我國農業生產的控制權。
蔣學勒分析說,這幾年," 洋種子 " 產生的高價格、高風險的 " 苦果 " 已在一些地方逐步顯現。業界人士也擔心,如果國內蔬菜種業不能及時補上研發短板,極有可能在綠色安全的蔬菜產業發展上受制於人。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與國外差距有二三十年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近幾年,雖然國產蔬菜種子研發能力逐步增強,市場占有率也穩步提升,進步很快,但總體上看,和國外的種業企業差距還是很大。
一些專傢直言,國外很多企業種子資源的收集都是百年的積累,我們國內很多蔬菜種子的收集比較雜亂,最原始的種質材料積累我們不純正。前些年我們沒有重視這個事情,所以在分子育種、遺傳育種、生物育種等方面的瓶頸不是三五年能夠趕上的。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據瞭解,山東省開展育種科研的種業企業不足 30%,年均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足 3%,遠低於大型跨國種業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且育種方法、技術和設施設備比較落後,總體上看,大企業不大不強,綜合競爭力、引領帶動力不突出。小企業不專不精,專業程度不夠,產業鏈服務能力弱。
山東、寧夏一些受訪的專傢分析,大部分種子企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育種能力較國外先進企業差距很大,市場侵權、套牌、仿制現象嚴重,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種子企業很難脫穎而出。
山東永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梁增文說,公司自主研發的 " 永盛先鋒 " 蕓豆品種在豆類主產區山東、河北、江蘇、上海、雲南等地占到瞭同類市場的 6 成以上,但也會經常遇到別的公司模仿、擴繁,在市場上以次充好。好在公司儲備比較多,原種保留也有措施。
二是科研與生產脫節。種業專傢表示,國內育種研發與實際應用有較大差距,育成品種同質性多,突破性少,現有技術成果轉化率低,缺少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的機制和平臺,高效的現代商業化育種體系尚未形成。
壽光市南澳綠亨農業有限公司經理趙濤說,國外不少種業公司都有上百年的積累和沉淀,從最簡單例子講,人傢經歷的病蟲害都比我們多,病害來的時候都有儲備。我們和國外公司的差距可能有二三十年。
三是基礎設施和裝備落後。國內大多數區域試驗站、展示示范點、良種繁育基地、種子質檢站等基礎設施差,儀器設備落後,抗風險能力弱,遠不能適應種子質量檢測、品種試驗展示和供種保障要求。
四是管理體系弱。跟我國其他地區類似,山東省各級種子管理機構人員少,經費不足、手段落後的問題比較普遍。尤其是縣級機構人員嚴重不足,大多數不具備種子質量檢測能力,這嚴重地影響瞭種子監管和服務水平。
當前,我國種業產業集中度、種子市場監管能力仍較低。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清理不合格企業,整頓種子市場秩序,規范品種管理,營造產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