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階段。全國 60 餘城市持續發佈各種地產調控政策 160 餘次,房價暴漲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在 8 日下午的博鰲論壇中,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傢林采宜發表瞭以《中國房地產告別暴漲時代》為主題的演講,她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拐點,暴漲時代已經結束。
林采宜認為,驅動中國房地產市場暴漲的因素有 4 個。第一是人口,房子是用來住的,所有的剛性需求都是取決於人口的增長,而且這個人口不是老年人口,是婚育人口,這是剛性需求的最根本的根源,也是能支持過去十幾年一個長周期的地產增長的最核心的動力。
第二是收入增長,從 2000 年到 2016 年,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 6200 元增加到 3.3 萬元,也就是說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瞭 5.5 倍,這意味著每年它的復合增長率是超過 10%,大概 11% 到 12% 之間。
第三是寬松的貨幣條件。2014 年我們的 M2 隻有 13 萬億,但是到瞭 2016 年,我們的 M2 是 150 萬億。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我們的地產是高歌猛進 15 年,雖然當中有調控的聲音,有點波瀾起伏,但是總體來說這個環境就是過去 15 年地產高速增長和房價不斷上漲的基本條件。
但是,林采宜隨後表示,在目前,驅動房地產趨勢性上漲的人口因素發生逆轉,靠人口增長規模所支撐的房地產需求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一方面,中國的人口出生率正大量下跌;另外,未來 10 年,農村流入城市的人口將不斷減少;最後,最近 5 年,一二三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大幅減少。
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長的時代,也已經成為歷史。據林采宜介紹,2011 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持續下降,到瞭 2016 年 3 月,已降至 6% 以下,目前為 5.7%。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還有可能繼續下降。此外,我國居民總負債率在逐年上升,未來,居民在房屋購置方面的支付能力也會相應下降。
除此之外,林采宜還認為,刺激房地產投資性需求的寬松貨幣環境在逐漸改變。" 從去年年底開始,利率下行的周期已經結束,現在進入上行,信貸成本增加是必然的。" 此前,流動性寬松和相對較低資金成本是推動本輪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而目前,隨著一二季度宏觀經增長數據的逐步改善,穩增長的政策目標相對淡化,去杠桿逐漸成為主旋律。林傢宜補充道,美聯儲緊縮政策的溢出效應,人民幣利率水平也會相應上移。
最後,林采宜指出,導致房地產暴漲的重要因素——土地供給政策將發生變化。2016 年 4 月 6 日,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佈《關於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結合本地實際和出讓土地的具體情況,靈活確定競價方式,包括 " 限房價、競地價 "" 限地價、競房價 "、超過溢價率一定比例後現房銷售或競自持面積等,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總價、土地或樓面單價新高等情況,嚴防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
林采宜認為,土地會釋放出來,重要的是改變預期。" 其實很多時候你的需求取決於你的預期,當你覺得會漲的時候,你購房的需求會很強烈,當你預期不會漲甚至會跌的時候,你的很多購房的需求都會分崩瓦解。" 所以,她總結道,政府公佈的土地增加供給的政策,調整的不是市場實際的土地供應量,而是大傢對未來房價的預期。當預期穩定瞭,房價也就穩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