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趙天宇 李少婷 蘇傑德 曾劍 每經編輯 賈運可
獐子島 1 月 30 日晚間的一紙公告,恐怕讓不少投資者徹夜難眠。根據公告,獐子島自 31 日開市起停牌,起因是 " 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 ",需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預計可能致 2017 年度全年業績虧損。
對此,局外人戲稱,獐子島的扇貝又失蹤瞭。可對於身處局內的投資者來說,除瞭震驚外還有兩點疑問待解—— 3 個月前公司抽測結果顯示 " 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 ",2018 年 1 月初,參與獐子島現場調研的券商發佈的研報也稱 " 蝦夷扇貝畝產得到顯著恢復 ",為何現在扇貝說沒就沒瞭?另外,部分投資者質疑的還有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的提前減持行為。
1 月 31 日,證監會系統相關監管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圍繞 " 信息披露合規 " 問題對獐子島此次事件跟進調查。
村民稱早已發現異常
獐子島因具有強大的資源優勢,被賦予 " 海底銀行 " 之稱。但受 2014 年爆發的冷水團事件拖累,獐子島於 2016 年起 " 披星戴帽 ",直至 2017 年 " 摘帽 "。如今,剛有轉機的獐子島宣佈,扇貝再度 " 出逃 " 瞭。
值得註意的是,自 2014 年 " 扇貝失蹤 " 事件後,獐子島開始定期對海底蝦夷扇貝抽測,並對外公佈結論。2017 年 9 月 26 日 ~10 月 18 日,獐子島開展瞭 2017 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抽測涉及 2014~2016 年底播預估到 2017 年 10 月末未收獲的海域面積 135 萬畝,調查點位 120 個。當年 10 月 25 日,獐子島公告稱,根據抽測調查結果,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風險。
2017 年 12 月初,獐子島還曾組織投資者現場調研,其中包括 " 調研蝦夷扇貝苗種底播 ",參與此次調研的信達證券於 2018 年 1 月初發佈研報稱,獐子島 " 主營產品蝦夷扇貝畝產得到顯著恢復 ",並預計未來扇貝畝產恢復也將維持一定增速。
那麼,這些扇貝為何就突然 " 失蹤 " 瞭呢?為瞭解事件詳情,1 月 31 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到達獐子島位於大連萬達中心的辦公大廈,但卻被拒之門外。
大連萬達中心物業工作人員表示,獐子島公司已發通知,從 1 月 31 日起該公司所在的 27 層訪客不能像其他樓層一樣,通過簡單的登記持卡進行拜訪,而是必須由獐子島公司人士親自下來接。記者及工作人員也反復撥打公司前臺及其他聯系方式,但兩個小時左右仍無人接聽。
一位獐子島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公司已下發通知,禁止公司及合作項目組以外人員隨意進公司辦公區,在進出公司時需防范陌生面孔。另外,公司已規范員工對外發聲,並發送 " 告獐子島集團全體員工書 ",稱 " 這是繼 2014 年公司海洋牧場產生巨大損失後,公司海洋牧場資源又一次遭受到打擊 ",要求員工 " 同舟共濟、自強不息 "。
值得註意的是,獐子島一位村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參加捕撈的船員 2017 年 11 月中旬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蝦夷扇貝)大量死亡的情況。該村民向記者展示的 2017 年 11 月末船員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顯示,船上有大量疑似死亡的扇貝。該村民還向記者表示,2017 年 11 月中旬獐子島公司已發現異常,並稱 "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獐子島人都感到愧對股民 "。
不過,對於該村民的上述言論,記者目前尚未得到獐子島公司方面回應。
股東提前減持引關註
3 年後歷史仿佛重演,而這次引發外界質疑的還有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的提前減持。回顧歷史,2017 年 9 月 2 日,獐子島披露瞭和島一號基金的減持計劃,該基金擬自公告之日起 3 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 3% 的股份。
這一減持計劃的披露時點耐人尋味。彼時,獐子島剛披露 2017 年半年報不久(2017 年 8 月 16 日),且業績十分靚麗。其中,公司期內實現營收 15.05 億元,同比增長 12.6%;歸屬凈利潤 3077.47 萬元,同比增長 360.16%。
隨後的 2017 年 11 月 13 日 ~2017 年 12 月 19 日,和島一號基金分四筆賣出獐子島股票 199.85 萬股,占比 0.28%,套現逾 1500 萬元。從減持均價來看,有三筆在 7.9 元左右,與和島一號基金 2016 年買入獐子島股票的價格(7.89 元 / 股)相差無幾。作為一個投資基金,這種減倉看上去似乎無利可圖,其中透著詭異。
值得註意的是,除瞭和島一號基金的提前減倉外,和君系在此次 " 黑天鵝 " 事件爆發前也與獐子島撇清瞭直接關系。
資料顯示,和島一號基金的股份受讓於獐子島控股股東投資發展中心。2016 年 6 月 17 日,投資發展中心與上海和襄、吉融元通簽署瞭相關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吉融元通作為和島一號基金的管理人,運用計劃募集的資金受讓投資發展中心轉讓的獐子島 5916.12 萬股,轉讓價格為 7.89 元 / 股。
吉融元通唯一股東是上海和襄。彼時,上海和襄有三位股東,分別是上海和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和君)和自然人李金良、錢勝紅。其中,上海和君是由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富等出資設立;而錢勝紅是和君資本高級合夥人。通過這筆交易,獐子島與有著市值管理專傢之稱的和君系產生瞭直接聯系。
縱橫資本市場多年的和君系,果然有其厲害之處。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上海和襄的投資人在 2017 年 11 月 3 日發生瞭變更,上海和君退出,自然人朱源健進入。公開資料顯示,朱源健為和君資本業務合夥人。
截至目前,和島一號基金仍持有獐子島 5716.27 萬股,持股比例為 8.04%。面對可能到來的市值波動,出資人恐怕寢食難安,其中還有不少獐子島的 " 自傢人 "。
資料顯示,和島一號基金為非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計劃募資 5 億元用於獐子島股權受讓。2016 年 8 月,獐子島宣佈公司董監高及部分核心骨幹員工合計不超過 150 人,準備出資不超過 7500 萬元參與認購和島一號基金。根據後續披露,獐子島員工實際出資 6780 萬元,其中董監高出資 1983 萬元。本來,獐子島員工持股計劃的存續期在 2017 年 12 月 24 日截止。但面對彼時 8 元左右的股價,公司員工持股計劃不得不宣佈將存續期延期 36 個月。現如今,其似乎淪為瞭公司業績 " 黑天鵝 " 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