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產業發展瓶頸:房企借金融手段繼續創新

07-25

房地產與金融業務的結合成為一大趨勢,不少房企開始佈局綜合性金融集團。中指院報告顯示,房企入股銀行保險機構,實業和資本融合趨勢加強。銀行和保險作為金融行業最核心的兩張牌照,成為房地產企業佈局金融的重點。

為降低融資壓力,不少房企近年來大力發展地產金融創新業務。包括入股金融機構,力求以金融機構全牌照的參控股等形式向 " 地產 + 金融 " 方向轉型。

比如,恒大目前已參股、控股瞭銀行、保險、互聯網金融等機構,在銀行、支付、保險、小貸等板塊均有動作。新城控股目前已在金融領域佈局保險、資產證券化、基金等;泰禾集團已在金融領域實現全牌照佈局;依托中國金茂和麥格理兩大股東背景,金茂資本進軍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領域等。

7 月 23 日舉行的博鰲 · 21 世紀房地產論壇第 17 屆年會上,開發商也對房地產金融創新表現出極大關註和興趣。清華大學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清華校友房地產協會執行會長劉洪玉表示,房地產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開發為主;第二階段註重管理;第三階段就是金融。持有者用各種投資金融創新工具持有資產,同時保持資產流動性,成為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任務。

創新加強

中國民生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研究規劃部負責人付強表示,房地產金融在中國仍是剛剛起步,與美國相比相差較大。

付強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去杠桿過程中。但無需恐慌,就金融創新而言,監管意在促進一個更公平的環境。" 我們國傢上半年非金融企業的債券加起來不到貸款總額的 1%,直接融資還會進一步加強。"

他認為,與美國相比,中國房地產金融在中國仍是剛剛起步。中國隻是占到瞭千億人民幣規模。因此,除瞭傳統開發貸、按揭之外,讓存量流動起來也是目前銀行需要做的工作。

不僅是銀行,溢臻中國董事總經理劉曉蘭註意到資產管理也備受關註。" 今年上半年,投資機構非常關註並購資產後的資產進出。尤其中間的管理環節是他們特別關註的,即如何能夠安全拿到預期退出。所以最近非常多的資本關註市場上具備資產運營管理能力的機構在哪裡,他們希望能夠與之合作。代表機構是藍山資本等,最近他們頻頻出手與有輕資產管理能力團隊的投資或合作。"

劉曉蘭認為,資產管理將成為下一輪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

佈局大金融,入股或並購金融機構,實現企業多元化發展。進入白銀時代的房地產行業,資金成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現階段以公司債和定增為代表的房企直接融資政策轉緊,傳統住宅領域利潤不斷下降,轉型和多元化發展成為企業的重要關註點。以非住宅和金融為代表的多領域業態越來越受到企業青睞。

中國指數研究院認為,具體來看,通過對銀行、保險等金融佈局,不僅可以降低房地產業務融資成本,提高融資便利度,金融行業成長所獲得的高收益回報,也可以滿足房企的投資需求。同時,以寫字樓、工業、養老為代表的非住宅類房地產市場規模加速擴大,金融資源有助於更好地支持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地產和其他行業協同發展。

延伸觸角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目前房企在金融創新方面模式多樣。參股或並購銀行、保險機構,成立股權投資公司,除此之外,發起設立小額貸款、資管服務機構、股權私募基金等也是地產企業進入金融的新業務方向。

在房地產行業轉型和調整的背景下,近幾年房企開始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戰略開啟轉型之路,房地產與金融業務的結合成為一大趨勢,不少房企開始佈局綜合性金融集團,業務基本覆蓋瞭銀行、保險、信托、基金和貸款公司等多個領域。其中,入股銀行、保險機構,成立股權投資公司成為目前房企參與金融業務的主要方式。

中指院報告顯示,房企入股銀行保險機構,實業和資本融合趨勢加強。銀行和保險作為金融行業最核心的兩張牌照,成為房地產企業佈局金融的重點。近幾年,萬科、恒大等品牌房企紛紛入股銀行將自身資產金融化,提高資產流動性,拓寬融資渠道。2016 年房企繼續在二級市場入股或收購銀行股份。比如 2016 年 4 月,恒大斥資 100.168 億元收購盛京銀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6 年 7 月泛海控股斥資超 75 億元增持民生銀行股權,重返後者前十大股東之列。

此外房企金融業務方向日趨多元化,在互聯網金融、信托、證券和股權投資基金等金融領域,房企也在不斷滲透。當前,地產企業紛紛制定 " 地產 + 金融 " 雙輪驅動業務模式,涉足領域也在不斷增多。如泰禾集團收購福建一卡通 100% 股權,介入第三方支付領域。

路勁地產集團主席單偉豹在論壇上表示,其實房地產是有金融屬性的。如果把房地產僅僅看成房地產,房企的發展會有限。" 如果你不用金融手段去創新你的產業,無論它是什麼,規模有多大,我相信你是做不大的。"

單偉豹透露,路勁集團也開啟瞭房地產基金,以基金模式做高速公路投資,目前比較成功,同時運營變得非常重要。因此資本運營能力變得非常重要。

旭輝集團副董事長林偉也表示,旭輝地產未來還會有質量地增長。快速增長,能夠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能夠提升企業品質,從而獲得資本市場認可。以此得到更多低成本的資金,為下一步發展儲備力量。林偉稱,他們未來也有成立基金的考慮。

(編輯:駱軼琪,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內容請下載 21 世紀經濟報道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