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全線支持刷手機乘車

08-14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瞭解到,繼房山線試點啟用手機刷卡後,今天開始北京地鐵將全線支持手機刷卡乘車。目前,160 款具有 NFC 功能的手機機型已支持這一服務。手機一卡通不用繳納押金,支持退資業務,在全部出行領域適用。

地鐵全線支持手機刷卡

所有車站佈放說明手冊

今年 6 月,北京地鐵公司聯合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在房山線啟動刷手機乘車試點項目。

據一卡通公司透露,因為開卡充值方便,短短一個月試點期間,手機一卡通的新增開卡量即達到 20 萬張,日均交易筆數達 20 萬筆,環比增長 200%。

8 月 14 日,為瞭全面提升廣大市民的便捷乘車體驗,北京地鐵將刷手機乘車服務擴展至全線路,這意味著市民隻要開通手機一卡通,即可享受一部手機暢行北京地鐵。據介紹,為瞭促進手機一卡通的廣泛應用、幫助乘客詳細瞭解使用方法,北京地鐵還在全線路 274 個車站均佈放有《手機一卡通使用說明手冊》,感興趣的乘客可隨時自行取閱。除瞭北京地鐵車站,京港地鐵車站也支持手機刷卡,未來市民隻需要使用一部手機就可以通刷公交地鐵。

手機一卡通需 NFC 功能

刷卡過程無需上網

目前,北京地鐵公司所轄 15 條運營線路每日客運量高達近千萬人次,如此大規模的運載量下,如何緩解線下服務壓力,減少乘客排隊辦理業務時間,成為北京地鐵優化服務體驗的重要方向之一。

為此,北京地鐵順應 " 互聯網 +" 支付電子化趨勢,引入瞭手機一卡通這一智慧出行工具,可為乘客提供除地鐵單程票、一卡通實體卡以外的支付選擇,且刷卡過程無需依賴網絡環境。

受手機機型限制

蘋果等多款手機尚不能實現

但需要註意的是,手機一卡通需要具有 NFC 功能的機型,目前,因蘋果公司在中國地區還未向公共交通領域開放 NFC 功能,蘋果手機用戶暫時還無法開通手機一卡通。

手機一卡通所采用的 NFC 移動支付技術,改變瞭傳統一卡通的發卡、充值模式,將線下業務成功移至線上。乘客通過手機可實現開卡、辦卡、退資等全業務鏈服務。

據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手機一卡通目前的每日刷卡交易量為 20 萬左右,占北京地鐵日交易量的 2%。

手機一卡通的應用占有率還較低,這很大程度上是受手機一卡通的應用門檻所限。目前小米、華為、三星、努比亞、一加、魅族等品牌近 160 款具有 NFC 功能的機型已支持這一服務。但從試點情況來看,手機一卡通日交易量正在高速增長,可見手機一卡通存在著巨大的應用發展潛力。

釋疑

哪些手機可以開通手機一卡通?

手機一卡通,是指實現一卡通與手機的合二為一,讓市民出行不必攜帶實體一卡通。同時,手機一卡通支持在線充值,用戶可通過下載指定 App,三步操作即可秒充到賬,無需前往人工網點排隊辦理。

開通手機一卡通硬件要求為具有 NFC 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目前,手機一卡通可支持小米、華為、三星、努比亞、一加、魅族等品牌的 160 款 NFC 智能手機。

乘客還可通過登錄 "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 "(bmacwx)微信平臺在線查詢自己的手機是否支持手機一卡通業務,並瞭解詳細開通方法。

手機一卡通的開通方法有哪些?

不同的手機型號對應著兩種不同的開通方法。例如,小米 5s、華為 P10、三星 Galaxy S8 Plus、魅族 Pro6Plus 等手機,在出廠時即加載瞭可開通 " 手機公交 " 的安全芯片,此類手機用戶僅需下載 " 北京一卡通 " 或手機品牌指定 App 即可在線完成開卡;而另一些用戶則需到移動通信營業廳,將原手機 SIM 卡更換為具有一卡通功能的 NFC-SIM 卡後方可開通。

開通手機一卡通,需要費用嗎?

手機一卡通是由一卡通公司聯合各手機品牌商或移動通信運營商發行,具體收費標準需以委托發行商為準。目前,依據手機品牌商業務規定,手機模式開卡需支付平臺使用費,部分手機品牌商可能推行限時免費開卡活動。依據移動通信運營商業務規定,NFC-SIM 卡模式開卡無需支付費用。

使用手機一卡通乘坐公交、地鐵,可以享受同一卡通普通儲值卡相同的票制票價政策。

此外,為避免用戶因餘額不足而無法乘車,手機一卡通開通瞭透支功能,隻要手機一卡通的餘額不少於全路網最低票價即可刷手機進站、乘車,乘車產生的透支金額將於充值時自動補扣。

使用手機一卡通是否需上網?

手機一卡通與一卡通儲值卡一樣,刷卡采用脫機離線交易模式,不依賴網絡環境,但手機一卡通在線充值時需要網絡支持。

不過,手機沒電情況下無法使用手機一卡通。手機在關機狀態下,不同手機品牌商對手機一卡通的使用要求有所不同。為確保正常交易,建議用戶在使用手機一卡通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手機處於開機狀態。

男子拿花圈求婚現場女孩果斷拒絕

紐約富傢女敗光傢財成公園流浪漢

火車司機為避火車躲入車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