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1 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後發現,2003 年之後,行業最高收入前三名榜單上,一直被三個行業占據: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來 源丨 21 世紀經濟報道(jjbd21)
記 者丨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肖明
在中國,哪些行業收入最高?
曾經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後來是金融業,2016 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獨占鰲頭。
這些變化,說明瞭什麼?
整個中國經濟的重心發生瞭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一開始制造業和公用事業表現強勁,隨後金融行業異軍突起,而科技相關的行業則一直表現搶眼。
同時,21 世紀經濟研究院查詢統計年鑒(2003 年起按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數據統計)發現,制造業與收入最高行業的差距在持續擴大。
1978 年,最高收入的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年平均收入為 850 元,與制造業收入差距約 40%;到瞭 2015 年,最高收入的金融業年平均收入為 114777 元,和制造業平均收入 55324 元收入相比,高出一倍以上。
而隨著中國進入工業社會後期,精神需求會進一步加大,文化、科教、娛樂等行業可能出現收入快速增長。
金融、IT 業 " 後來居上 "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查詢瞭多年統計年限,發現中國最高收入的行業出現過一次 " 漸變 "。
1978 年,中國收入最高的前 5 個行業分別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訊業以及采掘業。在隨後的十餘年中,這些行業也多數表現搶眼。
比如,1985 年到 1988 年,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連續在收入榜單上排名第一;1989 年到 1991 年,采掘業平均收入最高。具體來說,1978 年到 1980 年,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年平均收入分別為 1406 元、1604 元、1768 元、2025 元。1989 年到 1991 年,采掘業年平均收入分別為 2378 元、2718 元、2942 元。
不過,從 1993 年開始,房地產、金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IT 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開始逐漸出現在平均收入最高前三位。
比如,1993 年、1994 年,收入最高的行業分別是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1997 年到 1999 年,金融保險業收入在行業中最高。2000 年到 2001 年,最高收入行業是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2002 年,金融保險業收入再次變為最高。
到瞭 2003 年之後,國傢統計局將行業統計變得更為細化,21 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後發現,行業最高收入前三名榜單上,一直被三個行業占據: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據瞭所有平均收入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
綜合來看,電力、金融、房地產業、IT、采掘業,都曾成為收入最高的行業。這些行業一度成為時代的 " 寵兒 ",有背後的深刻原因。
比如在上世紀 70、80 年代,中國加速工業化的背景下,電力、采掘、地質勘查等行業收入快速增長。即使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電力、煤炭、石油也比較緊張,這些行業的高收入在延續。
當時制造業的收入也不低。比如 1978 年制造業收入是每年 597 元,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采掘業,金融保險業收入,分別為 850 元、676 元、610 元,行業差距最大約有 40% 左右。到瞭 1990 年,制造業收入是 2073 元,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采掘業,金融保險業收入,分別為 2656 元、2718 元、2097 元,行業之間差距最大約有 30% 左右。
到瞭 1995 年,制造業收入是 5168 元,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采掘業,金融保險業收入,分別為 7843 元、5757 元、7376 元,行業差距最大的為 50% 左右。
但是時間推進到 1996 年,中國部分商品開始出現過剩,制造業收入出現上升 " 門檻 "。
與之相反的是,金融業借助房地產信貸以及國傢基礎設施投資信貸需求,實現瞭快速發展。IT 行業則借助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互聯網行業的興起,不斷發展壯大,其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科教文體行業收入看漲
目前,中國逐步進入工業社會後期,物資短缺的溫飽時代已經過去。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時期也步入末期,房地產的需求長期看很難再快速增加。這一局面出現後,對信貸資金的渴求會逐步消退。
換句話說,金融業、房地產業的 " 黃金時代 " 可能已經步入尾聲。21 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未來中國短缺的是文化、娛樂、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判斷,未來十多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業等行業,目前短板特征明顯,人才相對不足。因此,這些行業收入還會快速增長。
從 2016 年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平均收入來看,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的平均收入,已經超過瞭采礦業(過去的采掘業)。而在上世紀 80、90 年代,這些行業的平均收入普遍偏低。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該行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在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都呈現較快的收入增長。未來,考慮到國傢的創新驅動戰略,該行業的收入仍將位居收入的前列。
對於 IT 行業而言,目前全球共享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也在大力實施 " 互聯網 +" 的產業觸網行動。21 世紀經濟研究院判斷,未來無論是 IT 的硬件、軟件,抑或是大數據行業,仍會快速發展,其行業收入將水漲船高。
目前,行業收入偏低的行業為農林牧漁業。2016 年該行業的平均收入隻有 33612 元,為金融業的 1/4 左右,制造業的 1/2 左右。而在 1978 年,農林牧漁業的平均收入為 470 元,與金融業和制造業平均收入隻相差 20% 左右。
不過,農林牧漁業並非沒有發展前景,隻是目前勞動生產率等待進一步提升,行業需要產業升級。未來,如果農村土地大規模實現流轉,進一步加大科技在該行業的運用,同時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一行業實現收入快速上升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對於長期占據收入 " 龍頭 " 榜的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未來收入增長空間有限。過去,這些行業收入普遍較高,是因為背後有壟斷和短缺的因素。但是現在,這些因素已逐漸弱化。
以電力為例,未來在新科技成果的運用下,很多用電企業和單位,可以實現分佈式發電站的自發自用能源供給。加上輸配電分開,未來該行業難以有大的收入提升空間。
另一個目前看不到收入大幅增長前景的行業是采礦業。由於鋼鐵煤炭產能過剩,以及頁巖油、可燃冰、新能源汽車的運用,未來煤炭和石油行業難以有大的利潤增長,收入上升的空間應該不大。
(編輯:陳潔,如有建議意見請聯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21 君:
你又認為哪些行業未來的工資水平會有相對明顯的提升呢?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