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復蘇助業績扭虧 造船生意仍在低谷

09-04

供需關系改善帶來的航運回暖,令品嘗瞭多年虧損苦頭的航運公司終於看到瞭曙光。

多傢國內外航運巨頭近期陸續公佈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2017 年的業績終於大幅改善。

比如中遠海控(601919.SH)就出現大幅扭虧,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8.6 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虧損約 72 億元人民幣。中遠海發(601866.SH)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達 10.55 億元,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多位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貿易需求有所增加,航運市場復蘇跡象較為明顯,不過上遊造船業仍比較低迷,但包括特種船、郵輪等已開始出現新訂單。

聯盟和重組助航運復蘇

2017 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回暖,帶動集裝箱貨運需求走出低谷,運力供給增速有所放緩,市場運價同比上升明顯,且波動趨穩。

中遠海控的半年報就顯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運實現量價齊升,完成貨運量 999.8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34.9%;平均單箱收入為 3691 元人民幣,同比上升 16.3%,其中國際航線平均單箱收入達到 4574 元人民幣,同比上升 19.7%。

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方雪剛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年初以來運力供給速度明顯降低,集運船交付率不到 50%,散運運力增速不到 2%,同時全球貿易復蘇,航運需求端一直在回暖,全球集裝箱海運運輸需求預計將有 2% 至 4% 的增長。

運價的提升與航運集中度的不斷提升不無關系。從去年 1 月份開始,中遠、中海兩大國內海運集團重組,中外運長航集團整體並入招商局集團,法國達飛收購東方海皇,赫伯羅特收購阿拉伯聯合輪船的一系列兼並重組就接踵而來。

與此同時,全球航運聯盟也在進行著分化和重組。去年中遠集運聯手達飛輪船、長榮海運和東方海外成立 " 海洋聯盟 " 後,除瞭馬士基航運與地中海航運組建的 2M 保持穩固之外,韓進海運、赫伯羅特、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和陽明海運等 6 傢集裝箱航運企業宣佈成立的新聯盟 THEAlliance,使得全球集運市場從四大聯盟轉變成 " 三國演義 "。

據記者瞭解,今年 4 月 1 日,海洋聯盟航線正式運行,中遠海運集運、達飛輪船、長榮海運和東方海外等四方聯盟成員共投入約 350 艘船舶、350 萬標準箱,在東西幹線及中東紅海線,共同運營 41 條航線,提供 595 組港到港直達服務。而今年 7 月,中遠海控又聯合上港集團,以每股港幣 78.67 元向東方海外全體股東發出附先決條件的自願性全面現金收購要約。

" 隨著集運集中度的大幅提升,以及幹散貨產能利用率的反轉,2017 年的集裝箱航運業供求關系有望 2011 年以後第一次達到邊際平衡,不再繼續惡化,幹散貨、集運業有望迎來復蘇。" 興業證券的分析師龔裡認為,一季度因為春節因素,是行業淡季,但復蘇已經開啟,二三季度市場將逐步轉旺,行業上行空間較大。

仍在低谷的造船業現向好跡象

" 隨著航運旺季的來臨,預計今年下半年 BDI 指數還將繼續增長,航運業對這輪復蘇抱有很大希望。" 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中方組委會副主席付春紅對記者預計,不過,考慮到航運業對造船業影響的滯後效應,船舶市場預計在今年面臨真正的低谷。

據記者瞭解,航運業的持續不景氣,影響最大的就是上遊的造船業,近年來,很多造船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等困境。

克拉克森近期公佈的數據也顯示,截止 7 月底,全球造船業手持訂單量總計為 7469 萬 CGT(修正總噸),較上月有所回落,全球造船業手持訂單量已連續 5 月徘徊在 8000 萬 CGT 以下的水平。

我國承接新船訂單和手持訂單兩項重要指標也在下跌,今年上半年兩項指標同比下跌幅度均達到三成,同時,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震蕩,在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中,生產平臺雖有所回升,但海工裝備項目交付仍舊低迷。

不過,付春紅也指出,今年上半年尤其是近期,也看到瞭一些好的跡象,比如 2 萬 2 千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的批量訂單,包括大型 LED 船的訂單,在沉寂瞭幾年以後,今年上半年又產生瞭一些批量的訂單;半潛船、化學品船、客滾輪、科考船等特種船舶,以及 FPSO、FSRU、FLNG、VLGC、LNG 等高端海工裝備項目也有所復蘇,產生瞭不少新訂單;此外,豪華郵輪已成為船舶工業的新亮點。

" 去年中國郵輪乘客達到瞭 200 萬,占到全球總量的 9%,未來還將逐年大幅增長,預計將支撐價值上百億美元的手持訂單,而歐洲傳統豪華郵輪建造企業的有限產能已無法承接如此龐大的潛在訂單,這為新建產能和中國自主發展郵輪制造業帶來瞭機遇," 付春紅告訴記者,

記者查閱相關統計數據發現,在 2016 年,豪華郵輪新船的訂單量就占到瞭全部新船投資的 43%,今年上半年,豪華郵輪訂單的占比也將近 4 成,其中美國船東在郵輪領域占瞭最大的份額,而超過 90% 的郵輪新船訂單都在歐洲船廠。不過,目前我國包括中船重工集團、招商局重工等都在積極進軍這個市場。

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預計,從 2017 年至 2026 年,全球郵輪建造業將根據需要建造 97 艘新郵輪,總投資約為 530 億美元,這個數字是 10 年前的兩倍。而中國建造的第一艘郵輪將於 2023 年交船,隨後將在 2024 年至 2028 年期間,每年交付一艘郵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