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大的紅包來瞭!誰將如願

07-11

轉自:財經韜略(ID:tttmoney8);作者:韜略哥

今天(7 月 11 日)上午,國傢發改委官網上發佈瞭 " 國傢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同志就《國傢新型城鎮化報告 2016》接受記者采訪 " 的文章,透露瞭未來一個階段,中國城市發展的 " 紅利之所在 "。

文章說:今年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綜合政策效應加快顯現的重要一年。其中在 " 培育發展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 " 方面有 5 項工作:

一是編制實施城市群規劃,全面完成全國城市群規劃編制工作。今年要編制完成粵港澳大灣區、海峽西岸、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 5 個跨省區城市群規劃,指導地方開展省域內城市群規劃編制。

二是推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

三是規劃佈局中心城市,開展國傢中心城市研究。

四是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增設一批中小城市,研究出臺《市轄區設置標準》,繼續推進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

五是推進特大鎮擴權賦能,推動公共服務從按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轉變,允許特大鎮按照相同人口規模的城市市政設施、公共服務標準建設發展。

這 5 項工作,就是當前國傢層面給予地方層面最大的紅利之所在。其中第三項,是含金量最高的,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

" 規劃佈局中心城市,開展國傢中心城市研究 ",這句話非常簡單,但蘊藏著巨大的信息量和最激動人心的城市發展機會。

18 大之後,中央對中國城鎮化發展有瞭新的思路。尤其是當北京遭遇霧霾、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困擾之後,國傢改變瞭對 " 中心城市 " 的認識,提出瞭 " 建設 10 個北京 " 的思路。所謂 "10 個北京 ",是全國要有 10 多個類似北京、上海這樣,承擔全國中心城市功能的城市。

2016 年 12 月,武漢和鄭州同時獲得瞭 "國傢中心城市" 的頭銜,讓獲得這個頭銜的城市增加到瞭 8 個,也就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大直轄市,以及廣州、成都、武漢、鄭州四大省會城市。

這顯然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單,至少在西北、東北兩大片區都出現瞭空缺。就城市綜合實力看,比鄭州更強的深圳、南京、杭州都沒有列入。所以,這項工作並沒有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而國傢發改委 " 規劃佈局中心城市,開展國傢中心城市研究 " 這句話,也向我們透露,這項工作是 " 正在進行時 "。

此前有傳聞說,國傢將確定 15 個頂級城市,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定位為 " 全球城市 ",其他 11 個城市為 " 國傢中心城市 "。在傳言裡,最終入選國傢中心城市的還有南京、杭州、沈陽、西安、青島、廈門。對此,住建部曾明確予以辟謠。

但與此同時,住建部承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在研究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從國傢發改委剛剛的表態看," 規劃佈局中心城市,開展國傢中心城市研究 " 的確在進行中。

對於內地的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來說,這是一次歷史性重大機遇,如果能成為 " 國傢中心城市 ",則意味著在未來交通、基礎科研項目等的佈局中將獲得先機。而城市的優勢,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

下面,就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1、會有 " 全球城市 " 的定位嗎

目前 " 國傢中心城市 " 的牌子已經亮明,北京、上海、廣州三大一線城市位居其中,深圳缺席。但北上廣顯然在實力上強於鄭州、武漢等城市。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裡,都提出瞭 " 世界一流 "、" 世界級 " 的概念。所以,未來給予北上廣深 " 全球城市 " 的目標定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近,國傢在海洋 " 十三五規劃 " 裡,給予瞭深圳、上海 "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的定位。所以," 全球城市 "、" 世界一流城市 " 的目標定位應該會有。或者說,中國的頂級城市會分為兩個層級,這是大概率的。

至於雄安新區,其定位也不弱於北上廣深,但它到底是一個獨立的城市,還是一個功能區,還有待明確。此外,在體量上,至少 10 年之內還比較弱小。

2、不算北上廣深,會有多少個 " 國傢中心城市 "?

目前是 5 個: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

鄭州都進入瞭,所以南京、杭州進入應該是沒有懸念的。沈陽是東北的中心,東北需要振興,所以沈陽也沒有懸念。

西北地區,目前西安實力最強,綜合實力跟鄭州不相上下,所以西安的機會很大。這樣,5 個就變成瞭 9 個,新增的是:杭州、南京、沈陽、西安。

接下來還會有誰?此前傳聞的是青島和廈門。照理說,山東是第三經濟大省,應該有一個城市入選。目前青島綜合實力仍然略強於濟南,但濟南在資金總量上已經超過青島。從對內地輻射力上看,青島太靠海邊,不如濟南。所以,青島入選有爭議。

至於廈門,主要的缺點是經濟總量太小,綜合實力弱於長沙、合肥、福州、大連、寧波、青島。至於對中國本土的輻射力,也不如長沙、合肥位置更優。至於蘇州、無錫、佛山、東莞這些明星地級市,都靠近中心城市,很難另立山頭。

3、胡煥庸線以西,難道不需要 " 國傢中心城市 "?

上圖就是胡煥庸線,是地理學傢胡煥庸在 1935 年提出的中國東西分界線。在西部,面積超過中國國土的一半,但人口不到 5%。東重西輕,是中國人口分佈的一大軟肋,這種局面需要政策與之博弈。

從國傢安全角度,中國需要在胡煥庸線以西至少佈局 2 個國傢中心城市,比較合適的是蘭州和烏魯木齊。雖然它們從實力上 " 不夠格 ",但他們在地理位置上 " 超級夠格 "。

國傢規劃不能簡單地承認既有事實,還要與現狀博弈,起到引導的作用。在 " 國傢中心城市 " 這個層級上,可以略微寬松一點。設立十二三個都沒有問題。

4、高鐵、城際鐵路和空運,是建設 " 國傢中心城市 " 的利器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 30 多年(1979 年— 2014 年前後),港口先行。或者說,港口在基礎設施裡處於先導地位。原因很簡單,我們當時處於 " 資金、產能引進來 " 的時期,當時甚至原料都是舶來品。

所以,大基建首先圍繞港口展開,中國把幾百年的歷史欠賬迅速補足。如果有興趣,你可以看看 2016 年全球港口排行榜,前 10 名裡 7 個是中國港口,這的確是非常驕人的成就。

現在,中國開始進入 " 資金、產能走出去 " 的時代,港口的吞吐能力其實有所過剩。而中西部的迅猛發展,產生瞭對陸路運輸的巨大需求。而恰恰在這個時候,中國又率先開啟瞭人類的 " 高鐵時代 "。所以,我們團隊率先提出瞭一個觀點:中國正進入 " 陸地交通樞紐城市復興,純港口城市見頂 " 的階段,被廣泛轉載和接受。

從這些年鄭州、武漢、成都、重慶、長沙、合肥等一批陸路交通樞紐崛起,增長勢頭力壓大連、寧波、連雲港等城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未來,不斷匯聚、交叉的高鐵網絡,以及新建的機場、通用機場將進一步提升一批內陸城市的價值。而城際鐵路、地鐵網絡,將讓中國的城鎮化進入 " 城市圈化 " 的新時代。

結論:

中國未來最大的投資機會,發展事業的機會,將向 " 全球城市 "、" 國傢中心城市 " 及其城市圈集中。由於 " 全球城市 " 高不可攀,那麼躋身 " 國傢中心城市 " 將成為二線城市最大的機會所在。而這些新晉的 " 國傢中心城市 ",有可能成為新一代大學畢業生最佳創業、生活的城市,因為這些城市成本低、發展空間大。

【版權聲明:本文為財經韜略原創作品,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要在正文前署名,並同時轉載文後的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