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旅遊業,特別是高端旅遊崛起,對產業鏈上下遊的帶動明顯,表現在消費者對住宿、出行方式、餐飲等方面的選擇品質提升。
來源丨 21 世紀經濟報道(jjbd21)
作者丨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許陽
時至 8 月中旬,暑假接近尾聲。根據國傢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1-7 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 20 萬億元,其中網上零售額超過 3.6 萬億元。
雖然受到電商 "618" 大促的前月高基數影響,但得益於暑期旅遊等消費的爆發,消費增長勢頭不減。
其實,不光是暑期,清明日本賞櫻、端午普吉島潛水、十一北歐漫步、春節三亞過冬,如今已經成瞭朋友圈裡的固定節目。
根據同程旅遊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總出遊人次大約在 26 億次左右,其中,國內遊出遊人次預計在 24.5 至 25 億之間,出境遊預計在 6500 至 7000 萬次之間。
與大規模的出遊人口相伴生的是,旅遊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出行客源地由一線城市逐步擴展到三四線城市。這些愛遊族所在的地域,往往有著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占比等,開放程度和城市活力也名列前茅。
同時,旅遊——這項包含瞭 " 吃喝玩樂 " 的休閑方式,也開始出現升級,表現在高端和小眾旅遊市場活力激發,消費者由原來註重結果向現在更註重過程體驗轉變,這也帶來住宿、出行方式、餐飲、購物等旅遊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升級和創新。
長三角最愛玩,中西部省會緊追
根據同程旅遊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出境遊遊客量最多的前十名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南京、無錫、成都、天津;出境遊人數增長最快的城市主要有武漢、沈陽、青島、長沙、鄭州、西安、重慶、濟南、合肥、石傢莊。
不難看出,出境遊人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一半位於長三角,其他也都是一線或者是新一線城市。說明旅遊,特別是長距離的旅遊,已成為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而從出境遊增速排名來看,絕大多數為省會城市,這些城市在近幾年快速崛起,正成為旅遊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分層?21 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無論從消費心理、消費品質等來看,一線城市的消費已經進入到後半程,從高增長過渡到平穩的階段。而中西部城市則剛剛開啟高端消費的進程,前期基數小加上可支配收入提高帶來的消費需求增長,未來會有很大的空間。
特別是這些省會城市往往 " 一城獨大 ",未來吸引人口流入的速度還會加快,人口聚集會帶來產業、信息聚集,引發更多新興的消費增長點和消費觀念的改變,激活更多的旅遊人口。
不僅在消費需求上發生變化,國人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僅從出境遊購物一項來看,根據攜程數據,國人平均花費前三的是新加坡、倫敦、巴黎三地,平均消費依次為 1.7 萬元、1.6 萬元、1.2 萬元,最高消費依次為 21.8 萬元、9.7 萬元、35.5 萬元。
另據驢媽媽旅遊網提供的今年上半年出境遊消費最高的前十大城市為上海、成都、寧波、無錫、廣州、嘉興、常州、溫州、北京、蘇州,除成都、廣州、北京外,榜單幾乎被江浙滬城市包攬。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瞭這十大城市 2016 年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產業結構發現,上海、寧波、廣州、北京四座城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 5 萬元,除成都之外的其餘幾座城市均在 4.5 萬元之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1 萬多元。
從產業結構來看,除瞭嘉興和寧波之外,其餘八個城市的第三產業占比均超過 50%,服務業已成為主要支柱。而且這些地方大多位於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並有著更高的城市活力,例如更高的外資青睞度,更多數量的五星級酒店、圖書館、電影院數量等。
不再滿足於 " 刷地標 "
通過研究各大平臺增長比較快的產品發現,由於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品質、消費層次等發生變化,旅遊行業的消費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消費者對旅遊服務品質的要求快速提升,由原來走馬觀花式的旅行向深度遊、個性遊轉變,更註重參與到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和滿足個人的文化體驗需求。
去年,一部《隻想住在吉祥寺嗎》的日劇突然火瞭。劇情以被稱為東京人最想居住的 " 吉祥寺 " 為背景,經營著房屋中介的姐妹兩人每集都給明明想住吉祥寺的人推薦瞭東京其他地點,並帶來地道的美食、風土人情介紹。
這部劇被不少網友稱為東京深度遊教科書,並有不少已經去過東京的人表示會二刷或者三刷東京,體驗不一樣的當地風情。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以往耳熟能詳的旅遊地標,對於已經去過的人會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一些小眾和更富有人情味的地方,反而會激發人們的興趣。
不少公司已經看準瞭這其中的商機。2016 年 11 月,Airbnb 推出新產品 " 體驗 ",宣佈正式進軍深度遊市場。" 體驗 " 的活動策劃者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和特長,帶領遊客體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鼓勵用戶通過不同的活動融入當地文化。
一大批旅遊人口被激活
差異化的需求推動細分市場的快速增長,如中老年旅遊、旅拍蜜月遊、遊學、親子遊、郵輪旅遊等,都釋放出新的活力。
以中老年旅遊為例,無論是人數還是消費,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驢媽媽的數據,60 歲以上旅遊人數 2015 年同比增長 41%,2016 年同比增長 114%,2017 年上半年增長瞭 121%。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中老年人群在旅遊領域的花費將日益壯大;同時,由於 80 後、90 後消費觀念的更新,他們認可給父母購買旅遊產品這種孝順方式,這也將有更多的老年人開啟他們的第一次海外之行或是第一次乘坐飛機出行。
旅遊業,這項 " 吃喝玩樂 " 的休閑產業,由於其流量經濟的特性,正成為國民經濟和就業的重要推動力。
根據《" 十三五 " 旅遊業發展規劃》,到 2020 年,旅遊市場總規模達到 67 億人次,旅遊投資總額 2 萬億元,旅遊業總收入達到 7 萬億元。其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率達到 12% 以上,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到 85% 以上,年新增旅遊就業人數 100 萬以上。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旅遊業,特別是高端旅遊崛起,對產業鏈上下遊的帶動明顯,表現在消費者對住宿、出行方式、餐飲等方面的選擇品質提升。
從入住酒店的情況來看,高星級酒店大熱。根據攜程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超過 60% 的出遊旅客選擇入住高星酒店,而選擇境外高星酒店的人數更是接近七成。
21 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隨著中產階級成為消費主流人群,趨優消費和更具犒賞性的旅遊消費心理特征更加明顯,這些新的消費需求將被具有更高品質和個性化的旅遊類跨界產品所激活。各地可以通過給自己貼標簽的方式,打造以美食、樂園、馬拉松賽事遊等為主要特色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旅遊品牌,以及各種滿足個性的私人定制旅遊方式,創造新的旅遊消費品類和服務渠道。
(編輯 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