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圓圓搞副業賺瞭一個億 真的消費升級瞭嗎

07-24

鮮花電商 " 花點時間 " 完成 B 輪融資,微博上滿屏都是高圓圓掙一億的新聞。這一億怎麼來的呢 ? 其實我們先看看 " 花點時間 " 的融資節奏就知道瞭。

鮮花電商完成 B 輪融資,微博上滿屏都是高圓圓掙一億的新聞。

明星投資搞副業的案例實在太多瞭,前有汪峰做耳機,吳奇隆做稻草熊,任泉投資 KK 直播,後有黃磊做黃小廚,高圓圓投花點時間。

這一億怎麼來的呢 ? 其實我們先看看花點時間的融資節奏就知道瞭:

2015 年 10 月花點時間上線 ;

2016 年 3 月天使輪,青山資本領投、梅花天使創投、高圓圓等跟投 ;

2016 年 9 月完成 A 輪,數千萬人民幣,同樣是青山資本領投、梅花天使創投、清流資本、高圓圓等跟投 ;

最近的一次也就是今年 5 月,完成 B 輪,數億元人民幣,東方富海、經緯創投、前海母基金、清晗基金等。

其實真相是這樣的:青山資本是花點時間前兩輪投資方,而高圓圓是被青山資本的老大張野拉過來的,張野簡單講瞭團隊和項目之外,高圓圓在網絡不好的情況下用瞭 20 分鐘決定投錢,在 A 輪完成後沒有退出,又追加瞭投資。

高圓圓賺瞭一個億真的因為消費升級瞭嗎 ?

張野說,高圓圓的氣質是最適合花點時間的,如果換范冰冰來,恐怕就會差很多。

但問題來瞭,高圓圓賺瞭一個億,真的是因為消費升級嗎 ?

追逐風口,這個時代創業最大的悲哀

北京朝陽區有多少未續費的仁波切,互聯網界就有多少追風口的創業者。

這些創業者都從血腥莽荒的早期互聯網走來,當過站長,做過 SP,到瞭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今都搖身一變成為共享經濟資深創業者,O2O 連續創業者,人工智能創業者。

他們最大的特質就是沒辦法定義他們的能力和擅長領域,14 年 O2O 火的時候他們做 O2O,15 年互聯網金融和智能硬件火瞭他們又去折騰互聯網金融和智能硬件,16 年 VR 火瞭,他們又紛紛轉戰 VR,等到 17 年,連共享廁紙都出來瞭,你就知道,這些人又沖到共享經濟裡去瞭。

雷軍說要順勢而為,意思是你們不能逆著趨勢去做事,到瞭這些人,就變成你不能逆著風口去創業——那當然就什麼火做什麼瞭。

所以共享單車之後,又出現瞭各種奇葩的共享經濟:共享籃球,共享廁紙,共享睡眠,我仿佛聽見瞭某共享雨傘創始人的話:" 我們是在培養用戶分享意識,這不是第一次投放,也絕不是最後一次。"

難道連用個傘都需要燒幾百萬去培養用戶行為瞭 ?

為什麼我說追風口這件事很無腦,首先追風口是一個沒有門檻的事情,傻子都知道什麼熱 ; 其次,風口和實際的需求存在偏差,比如一個東西火瞭,可能是他本身的商業模式被發掘出來,也有可能是炒起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立判斷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沒有什麼風口,隻有節點

風口是一種特別俗的說法,主要是拜雷軍的風豬飛的理論,其實更準確的說法叫做節點。小的節點就是掌握瞭某些行業和領域的信息不對稱,大的節點就是發現瞭社會變動中產生的一些新的機會。

什麼叫小的節點,比如你發現新疆幾乎沒有海鮮產品,如果你能把沿海城市的海產品運到新疆,那就會直接賺的盆滿缽滿。

什麼叫大的節點,就是抓住社會發展中的趨勢。舉個例子,80 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遍地都是行業空白和信息不對稱,隻要選中瞭一個領域,努力經營就能成功甚至暴富。

21 世紀是資本加速的時代,也就是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和階級出現瞭加速分離的狀態,以前是乘法遞增,現在是指數遞增,08 年就是一個分界點,那個時候買房的人和沒買房的人,現在基本上處於兩個階級和狀態,現在房價水漲船高,已經越來越多人的人發現,工作不如買房,一年辛辛苦苦賺的錢,還不如買一套房升值來的錢快。

再過十年二十年,房價降溫,這一波熱錢就退散,社會經濟發展又到瞭一個新的節點,從而又誕生出新的機會。

特別厲害的人會判斷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發現社會變動中的機會,一般厲害的人會掌握某些領域或者行業信息不對稱然後變現,隻有蠢的人才一天到晚什麼火追什麼。

不是所有的都叫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是一個非常時髦的概念,投資機構和創業者都在講,輻射的領域也非常廣,從酸奶,到火鍋,再到酒,可謂五花八門。

準確的說,消費升級屬於大節點中的節點:互聯網高速發展 ; 中產階級在崛起 ; 供過於求導致用戶對品質和個性化的需求更高,這一切都都構成瞭消費升級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框架。

為什麼說你看到的消費升級都是錯的,原因他們沒有理解消費升級的內涵,簡單換個皮就以為消費升級瞭,農傢樂改個名字就變民宿瞭,辦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瞭,借錢給朋友創業就變天使投資人瞭,天底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

90% 的消費升級,都是蹭熱點 + 換個皮,內核都沒有變。

什麼是消費升級,其實張野就說過:" 投消費升級就是投產業,主要是看這個品類背後有沒有產業整合和升級的需求以及空間。這個其實很重要,有很多產業背後的產業鏈很臃腫,雖然落後但是沒有整合的需求,而且想整合也沒有空間整合。

鮮花產業就是一個典型的落後,分散,低效的行業,它的整個體系,從零售到上遊種植,都非常不完善," 花點時間 " 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它用瞭兩年時間,打通整合瞭上下遊整個供應鏈,從而有瞭相對比較好的話語權。

而早些年的野獸派也好,roseonly 也好,基本上都是營銷驅動型的,也就是先大規模推廣,找明星代言,好處是拉新快,用戶數據增長好看,但時間長瞭,供應鏈就吃不消瞭。其實做消費品,最大的壓力來自庫存和供應鏈,為瞭緩解庫存的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預售的模式,每周三通知這周六下周一要發多少貨,這樣能保證在用戶增長的情況下不掉鏈子。

舉個 MUJI 的例子好瞭,MUJI ( 無印良品 ) 是日本消費換檔期的產物,它開創瞭日式 " 有理由的性價比 " 時代。為什麼 MUJI 能夠風靡全世界呢 ?

日本著名社會學傢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一書指出,日本消費社會歷經瞭四次升級演進:

第一消費社會:人口明顯增長,消費西洋化,向往大城市,重視國傢 ( National ) ;

第二消費社會:人口持續增長,消費具有美式傾向、大批量特征,重視傢庭 ( Family ) ;

第三消費社會:人口增長緩慢,消費具有個性化、多樣化、差別化、品牌傾向重視個人 ( Individual ) ;

第四消費社會:人口老齡化凸顯,消費呈現樸素、休閑、本土傾向,重視社會 ( Social ) 。

MUJI 正好是是日本從第三消費社會跨向第四消費社會的代表品牌。踩住瞭一個比較大的風口的和趨勢。其次,MUJI 對於品牌有一系列不同於常規的認識和做法。

我們看得見的 MUJI 沒有標簽,大部分都是黑白灰藍等天然色系,花紋至多到格子居多,但背後是 MUJI 在全球范圍內大量采購原材料,並致力於生產流程合理化。這其實就是產業整合的力量。

比如 MUJI 的紙品大多省略瞭紙漿的漂白工序,減少成本,又不影響商品本身的品質,還做到瞭原生態與環保。

供應鏈是個黑箱,用戶是看不見的,但前端的用戶體驗優化,是建立在產業整合的基礎之上的,用互聯網思維投個廣告,弄個活動,做個 H5,對不起,這不叫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也要講基本法,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可以消費升級。比如之前嚴選和毛巾哥的撕逼,其實毛巾是一個產業非常成熟,供應鏈非常完整,產量非常穩定 ( 一年幾百萬 ) 的行業,而且像毛巾,肥皂這類產品,用戶的辨識度很低,基本上做不瞭什麼消費升級。

再比如充電寶和最近很火的無人便利店,為什麼也是個偽需求 ? 張野就明確表示過不投這兩個方向,首先,前者本身就是一個妥協性的產品,也就是你的電池不夠完美,才會造成有充電這個需求,但從長遠方向來看,鋰電池技術一定會升級並且突破技術難題的,所以這個需求,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看,就是個偽需求。

無人便利店更不用說瞭,像最近很火的繽紛盒子,又融瞭一筆錢,資本看京東和阿裡都開始進入線下,做無人便利店,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但其實從商業模型上看,人力成本占無人便利店的總成本隻有 3%~5%,這個優化其實根本算不上產業整合和升級,頂多算追概念,追風口。

我總結一下消費升級的本質:就是喝最烈的酒,踩最猛的風口,酸奶升級完瞭升級奶茶,奶茶升級完瞭升級便利店,無知者無畏嘛,總有趟不完的坑,流不完的淚,就像去年和前年說要 allin 人工智能和 O2O 的投資機構一樣,我就想問一句,他們今年 allin 消費升級瞭嗎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