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第 3 個可提供碳衛星數據國傢

11-02

我國碳衛星數據向全球用戶免費開放

" 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和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的數據產品將對全球用戶免費開放!"10 月 24 日,在地球觀測組織(GEO)第 14 屆全會 " 中國日 " 活動上,中國代表宣佈瞭這一重大消息。

當天,碳衛星數據產品率先正式開放共享。至此,中國成為繼日本、美國之後,第三個可以提供碳衛星數據的國傢。

氣候學傢的主流觀點認為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主要推手,所以準確、實時掌握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至關重要。" 碳衛星在一定程度上為這個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它可以獲取覆蓋全球的二氧化碳監測數據。" 碳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國傢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張鵬說,目前,碳衛星的兩個主要載荷的一級數據均可下載,其中高光譜溫室氣體探測儀正是用來觀測二氧化碳的。

張鵬介紹,碳衛星每天在距地球 700 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飛行,一天能跑 14 到 15 圈。其二氧化碳監測儀每軌能收集到軌道東西向 20 公裡范圍內的地球大氣高光譜分辨率信息。如此,碳衛星一天能獲取的數據大約覆蓋 300 公裡的區域。

" 理論上講,如果拿到 140 天左右、2000 條軌道的觀測數據,就能獲取一張無縫隙全球覆蓋的二氧化碳監測圖。" 張鵬說,根據美國同類衛星 OCO-2 的經驗,一般積累一年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數據。

此次數據向國際開放,中方專傢團隊期待:如果中、美、日三傢碳衛星數據能形成互補,或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完整數據獲取周期長的問題。

" 要將碳衛星的全球觀測資料完整無誤地接收下來,需要衛星和地面精準‘握手’。" 張鵬說,碳衛星有三個地面接收站,瑞典基律納站和兩個國內站,尤其是前者,保證瞭觀測資料 " 不在衛星上過夜 "。

衛星接收原始觀測資料無法直接使用,需要進行加工預處理,包括定位、輻射定標等,技術難度極高。以光譜分辨率為例,需要在 1 納米的范圍內設計 10 個到 30 個探測通道,對這些通道的數據標定出精準的波長。之後,原始數據就會 " 變身 " 光學信號,成為具有科學意義的一級數據。

這些數據提供給科學傢,由其反演二氧化碳濃度," 化身 " 二級數據;再跟模式結合,得到全球二氧化碳碳源匯分佈。這之中,一級資料是關鍵。張鵬介紹,在軌測試的這半年中,他們找到瞭碳衛星與美國 OCO-2 觀測條件、軌道、區域完全一樣的一軌,發現兩顆衛星觀測資料的一致性非常好。" 這說明,在數據質量方面,碳衛星與 OCO-2 是一個量級的。"

張鵬介紹,碳衛星數據可為我國將來的大氣治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當前已開放的是碳衛星一級資料,資深用戶已經可以用來反演二氧化碳信息。" 我們正在不斷地測試碳衛星的算法和產品,下一步,會推出應用更為廣泛的二級數據,做出真正的全球二氧化碳分佈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 張鵬說。(科技日報北京 11 月 1 日電)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