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享出行行業火爆全國,讓創業者們著實見識瞭資本的助推力量,各類共享項目像是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在一波波沒有趕上共享單車浪潮的投資人推動下,共享充電寶、共享手機、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行業橫空出世,這些領域在話題制造者王思聰,為自己代言的陳歐等紅人,以及騰訊等強勢資方的參與下,引發瞭巨大的關註度。
不過這些被稱為 " 偽共享 " 的項目,同時也是最經常被媒體唱衰的項目。共享充電寶目前來看,隨著三星、蘋果等品牌無線充電手機的推出,已經瀕臨失敗,和它具有相似命運的,下一個估計就是共享手機項目瞭。
難以為繼的共享充電寶
說起共享充電寶,其實也算得上一個傳奇領域,在今年的上半年,3 月底到 4 月初的 10 天裡面,曾經經歷瞭十幾傢公司累計融資近 3 億元的神速,包括騰訊和螞蟻金服等財大氣粗的資方都相繼入局。
但是為什麼從項目一面世,不管是媒體還是普通消費者都不看好共享充電寶的未來呢 ?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共享充電寶並不是剛需,隻是一種應急需求,用戶可有太多的方式解決充電這個需求,共享充電寶並不是在用戶的使用場景中唯一的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看到,共享充電寶的投放場景基本集中在機場、車站、商場以及商店,不難發現,在這些使用場景中共享充電寶都不具備必要存在條件。
用戶擁有太多選擇和解決方案瞭。在機場、商場等公共場合,充電插口的建設已經非常成熟。即使免費的端口已經被人占用,消費者隻要在某些商店或者該場所內的咖啡店進行消費,就可以坐下享受免費充電,根本用不上共享充電寶。
悠悠閑閑喝一杯咖啡,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能完全解決手機沒電的問題。
而且,移動充電寶本身的成本並不高,在共享充電寶出現之前,在用戶中的普及率就已經很高瞭。根據小米官方的信息,小米的移動電源截至去年 10 月份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 5500 萬塊,平均每 10 秒就售出 6 塊。
光小米一傢就已經達到這樣恐怖的銷量瞭,更不用說加上日立萬勝、摩飛、Limefuel、安克、索尼和三星電子等移動電源供應商的出貨量瞭。用戶自持移動電源的比例到一定程度之後,能夠用到共享充電寶的時候能有多少呢 ?
滴滴和 ofo、摩拜能夠做起來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租售比相對十分懸殊,坐一次快車,租一輛共享單車的成本和買一輛汽車或者單車的成本相比,差距非常大,並且還需要消費者投入高昂的成本和時間進行管理和養護。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用戶來說,需要時就能夠使用比占有更有意義。但是租售比在移動充電寶這裡卻說不通。小米 1000 毫安的充電寶隻需要幾十元,又很輕便小巧,完全不存在攜帶不便的問題。
從本質上說共享充電寶其實也是一門分時租賃生意,最後比的還是資本投入力度和出租效率。資本投入即使到位,出租效率要是跟不上,同樣白瞎,沒有發展前途。
而從用戶需求和投放的使用場景分析來看,整個移動充電寶的出租效率並不高。根據陳歐投資的街電公開數據顯示,街電充電寶數量突破 139 萬,7 月一個月內,最高日訂單突破 22 萬,除一下就算出峰值的出租使用率僅為 15.8%。以 1 元充一次電的營收水平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成本 ?
另外,共享充電寶還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安全。質量安全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央視曝光的信息安全問題,利用充電寶讀取用戶數據信息的事情並不是不存在。在共享的移動充電寶上進行充電,手機的信息是否會被讀取,個人數據是否會泄漏 ? 數據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這也是一個問題。
在媒體暗訪共享充電寶運營情況時,也發現瞭用戶們對於共享充電寶的安全問題的擔憂。有部分用戶借用共享充電寶的目的是為瞭給自己的移動充電寶充電。運營方需要做長期的工作去說服用戶信賴自己的產品。
而且,接下來智能手機充電技術的發展方向也不利於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發展。雖然目前 iPhone8 還沒有正式發佈,但是其搭載無線充電技術的信息已經早早就被媒體曝光。等到正式發佈之後,預計將會帶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充電技術的整體大升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可能遇到的狀況就是,還沒有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就被動的面臨第一批產品需要被淘汰,整體充電技術隨著行業一起進行升級的局面。試問,如果這樣的話,還有多少投資人願意繼續往裡面砸錢,賭一個不是高頻需求,發展也不明朗的行業的未來 ?
下一個會是共享手機嗎 ?
不僅是共享充電寶,對於新近比較有討論度的共享手機,筆者也同樣並不看好。其實說到底,共享手機項目其實也是分時租賃的模式,隻不過它的租賃時間比較長,被供應商限制在瞭一年或者以上的區間。
既然是分時租賃,也可以同樣套用租售比來衡量這個模式是否劃算。根據不少供應商提供的報價,平均租借一臺蘋果 7 的手機,一年的費用在 3000 多元,國美租租中 iPhone7 ( 32G ) 月租金 330 元,一年花費 3960 元,京東保租每日租金 8.6 元,同款蘋果手機一年的租金也要 3139 元。但是這款手機在線下渠道目前的售價,卻隻需要 4688 元。
也即是說,用戶隻要在一年租金的基礎上,再加上 1000 元左右的預算,就可以獲得這款手機的終身擁有權和使用權。要知道,現在大多數用戶的換機時間,基本都達到瞭 24 個月左右。算下來其實還是直接買一部更劃算。
如果是從滿足用戶嘗鮮需求出發提供租用這個解決方案,那麼一年起的租期也太過漫長瞭點。可能並不能吸引到足夠多的嘗鮮黨們來捧場,把很多消費者擋在瞭租機業務外。與其租一年,不如使用更靈活的分期付款的方式來直接購買手機。
按照媒體曝光的用戶感受,不少用戶都認為," 能租一天或一個星期感受一下機型,我很樂意。但租一年就不太人性化,可能租期還沒到,新機已經出來瞭。" 不解決租不如買的問題,共享手機就是一個偽命題。
同時,共享手機也存在和共享充電寶一樣的安全問題。智能手機對於用戶來說,現在已經相當於另一個身份通行證,很多信息都是通過手機來儲存和流通。
租借手機在租期結束之後,手機的流向比較復雜,用戶永遠不知道下個個用戶是否是一個技術高手,如果能夠對你在手機中的信息進行還原,是不是存在個人隱私泄漏的危險。
所以,不管是共享充電寶還是共享手機,都不具備有吸引力的租售比,以及足夠高頻和必要的需求度,同時安全問題也是一大隱患,想要持續向好健康發展, 並不容易。畢竟不是所有被資本鼓吹的豬都能飛上天。最重要的還是整體發展是否遵循市場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