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 日,蘋果公司公佈瞭 2018 財年新一季財報,結果顯示,盡管銷售額同比去年 12 月有所增長,但從 iPhone 手機的銷售量情況來看,已經遠遠低於此前預期瞭。從去年 11 月 iPhone X 剛上市時的 " 激活門 "、" 劉海門 ",到震驚全球的 " 降速門 ",以及頻繁被曝光 iOS 系統漏洞事件,蘋果公司似乎已經在失去用戶的路上越走越遠。而這一次,著名開發者 Brian Roemmele 將視線聚焦到瞭 2010 年被蘋果公司以 1.5~2.5 億美元收購的 Siri 團隊。自從 2016 年 5 月,Siri 原班人馬的全部離開,也印證瞭原本被寄予厚望成為蘋果語音平臺的 Siri 最終流產。
本文來自 Todd Hoff 在外媒專欄上一篇整理文章,文中多次引用著名開發者 Brian Roemmele 對蘋果公司語音助手 Siri 的點評。
以下為原文:
施樂公司發明瞭個人電腦,卻又將之拋棄,結果與未來失之交臂。而蘋果憑借麥金塔(Macintosh)創造瞭個人電腦的輝煌,這個榮譽原本可能屬於施樂的 Alto 電腦。
如今蘋果也錯失瞭未來—— Voice First(語音為先)的未來。Voice First 的宗旨很簡單,就是在未來利用聲音作為人機交互的主要模式。當初蘋果收購 Siri 的時候,它在語音控制技術方面已經領先瞭 5 年。如今亞馬遜的 Alexa 和 Google 的語音助手卻趕上、甚至超越瞭 Siri。
Brian Roemmele 的 Vector 播客中一篇與 Rene Ritchie 的訪談:" 為什麼 Siri 必須成為平臺 ",他詳細講述瞭蘋果是如何錯失 Voice First 未來的故事。
Brian 的訪談涉及瞭很多內容,但其中有幾個主要方面:Voice First 是未來的趨勢;蘋果錯過瞭 Voice First;工程師文化不適合產品開發;蘋果需要放棄 "iPhone 稅 "(iPhone Tax)並建立 Siri 平臺。
在講解每個主題時,我會重新組織和引用 Brian 訪談中的原話。Brian 是個風趣的人,希望你能從本文中發現樂趣和新意。
為什麼 Voice First 是趨勢?
Brian 曾幾次提到,他考慮語音輸入界面已經很久瞭。如果你對他的工作很感興趣,請參照他的個人主頁:Voice First Expert(鏈接:http://voicefirst.expert/)。
我們頭腦中會自然而言浮現一個想法。人們在打字前,首先要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聲音,而打字就是把腦海中的聲音用鍵盤表現出來。但說話的速度比打字快 , 超過 60% 的 iMessage 信息是通過語音輸入的。
現在應用程序已經發展到瞭極限。未來語音將取代應用程序。
有人說人類很懶惰。我會說人類是很好的工具建造師,我們總是在想方設法讓生活變得更加高效。
我們 90% 的工作是篩選和排列 Google 的搜索結果。智能助手完全可以勝任這項工作。真正處理九百萬個 Google 搜索結果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給機器,但是現在需要由你花費一個小時篩選這九百萬個搜索結果。
Google 的算法在持續改進嗎?也未必。即便 Google 知道你 Gmail 的郵件內容,知道很多你的背景信息,它的算法也遠遠不夠好 , 它始終無法像個人助手般深度瞭解你。我們最終想要的結果就是個人助手。當今的世界還沒有這樣的產品,現有的產品隻不過是人工智能的語音前端。
人工智能芯片有瞭,問題是在芯片上如何實現業務邏輯?當初人人都對喬佈斯說,你應該收購一個手機公司。喬佈斯很聰明,他說,不,我要將基礎設施構建成啞管道。人工智能啞管道是處理自然語言、有目的性地抽取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技術。創業者們需要在人工智能上建立業務抽象。這就是新一代的社交網絡。
我們的下一代將在語音的包圍中長大,老年人們不會再使用應用程序 , 所以不要這些應用程序也罷。
所有傢電都會聽你的語音命令,與它們交談也不需要下載應用程序。
我們的孩子在 iOS 設備的伴隨下長大 , 他們希望每個屏幕都可以通過手指操控。讓那些非觸摸式筆記本電腦的思想統統見鬼去吧。用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他們想移動屏幕上的所有東西。每個計算機都應該聆聽他們、理解他們、並和他們交互。
為什麼蘋果錯過瞭 Voice First?
作為蘋果公司的 CEO,喬佈斯的最後一項決策是收購 Siri。他在 Siri 身上看到瞭蘋果的未來,他認為 Siri 比 iPhone、iPad、甚至比 mac 都重要。喬佈斯對語音充滿瞭憧憬,在他預見的未來,人們不再需要時時刻刻站在屏幕前,我們可以告訴系統想要完成的工作。這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屏幕嗎?非也,屏幕的使用會越來越少,語音則成為首選。未來是 Voice First 的世界,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的未來我們不需要打字。
Siri 給我的感覺與我第一次接觸 iPhone 相同 , 我後背的汗毛都豎起來瞭,我感覺手裡拿的設備是一段歷史的轉折點。
在某些方面,獨立的 Siri 系統其實比集成到蘋果產品更具有威力。收購 Siri 的時候人們滿懷期望,隻是我們沒有預料到喬佈斯的離開。
黑暗時期來臨瞭。當初公司給 Siri 創始人的承諾是 Siri 會成為一個平臺,而不僅僅是附屬品。平臺還是操作系統的附屬品,蘋果就敗在瞭這一設計哲學的抉擇上。
Siri 半路夭折。部分最優秀的人才離開瞭公司。Siri 的主力軍離開後建立瞭 Viv。
蘋果曾有機會收購 Viv,但是蘋果中有人認為 Viv 不值得收購,最後 Viv 落入瞭三星的手中。蘋果把我此生見過的最強大的人工智能武器拱手讓給瞭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我不知道除瞭年邁的公司內部產生思想分歧之外,還能用什麼解釋這個狀況。一切都太老瞭,你需要重新改造自己,想想在喬佈斯之後我們能幹些什麼?
這就好像有人給你灌瞭迷魂湯,你開始相信未來和過去一樣。你守著口袋裡的東西不放,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習慣,並且一直依賴它賺錢,所以你不想放手。盡管應用程序已經發展到瞭極限,但是沒人願意承認,可事實上應用程序的人均下載量比去年少瞭 3 個。
假設站在蘋果公司的角度,你一直看好更薄、更快、功能更豐富的設備,但是忽然有一天有人叫醒你,說你的設備已經過時,你可以用語音完成大多數的工作,但是你的優勢在於你擁有良好的操作系統,以及工作更加良好的設備,所以你不想要語音的世界。你說," 我們需要一個設備,沒錯,語音很有意思,但是人們將繼續打字,因為我們一直在打字。" 這顯然不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
Amazon 有 12000 人從事 Alexa 開發,比 Google、微軟和蘋果的人都要多。
CES 之後,很多人註意到有分析說蘋果明顯落後。蘋果的嚴重錯誤就是沒有真正地把 Siri 作為一個平臺。
至少目前還有人購買並使用 Echo。有人一次性購買 6 個 Echo。這說明他們把 Echo 放在每個房間。人們真得在使用 Echo。
人們可以聽音樂、設置鬧鐘,他們還把 Echo 用於工作。在高科技未來到來之前每個人都購買瞭 Echo。
Siri 本可以成為最好的產品。而 Siri 之所以沒能成為第一,原因是他們沒有真正的使用自己的技術,他們用的是從其他公司借來的技術。
Siri 團隊說蘋果隻是一個演示平臺。我們需要能自動編程的平臺,我們需要構建一種人工智能,它通過聽寫語音來生成自己的代碼。這正是 Viv 的努力方向,而 Viv 正通過本體論和分類法進行構建。如果孩子們可以通過和助手對話就可以實時創建應用程序,你感覺怎樣?
工程師文化不適合做產品
這是此次訪談中我最喜歡的主題。工程師總是悠閑地在數字田地裡遊蕩,必須有人清楚什麼時候該收割瞭。如果沒有收成你就沒飯吃。
工程師太過於小心翼翼。他們總害怕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好。需要有領導說沒關系,我們已經做得很好瞭,可以交付瞭。每個產品都需要有領導拍板。
Google 本應該領先於 Amazon。Amazon 獲勝在於,Echo 是商人做的,而非工程師。Echo 的締造者知道他要隨時滿足用戶的需求。作為商人,如果你不賣東西,公司就會倒閉。喬佈斯就是個商人。他執掌公司的時候,他是個商人,他開展銷售研討會。但是我們不是。Amazon 創始人傑夫 · 貝佐斯是我們中最接近商人的。這是個理性的世界,人們需要用自己的錢包說話。喬佈斯總屈居第二,因為他總是在和更大的公司競爭。他必須確保滿足用戶,並帶給用戶意外的驚喜。
你需要和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取得平衡。為什麼喬佈斯在 Palo Alto 研發中心的參觀起到瞭重要作用,是因為施樂就是純粹的工程師文化。Alto 開發完成之後本來可以投入市場,但是工程師們不同意,他們說 Alto 還不夠好。而喬佈斯說,你開什麼玩笑?我要把這些拼湊在一起去賣,這已經非常好好瞭。於是 Mac 就此誕生瞭。
需要有人看到技術之外的東西。需要有人拍板說,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是比市場現有的好。如果你被工程師文化包圍,那你就有麻煩瞭。
Google 是工程師文化。如果你相信隻有技術人才能帶給你成功,那麼就祝你好運吧。
蘋果需要丟掉 iPhone 稅,轉而打造 Siri 平臺
微軟錯過瞭未來是因為一直堅持的 Windows" 戰略稅 "(Strategy Tax)。Windows 是搖錢樹,任何危及 Windows 的內部建議會立即被踢出局。看看現在的微軟,他們已經停止瞭這種荒謬的行為。
我沒有想到 Siri 會因為蘋果的 iPhone 稅而低迷不振。一切產品都需要服務於 iPhone 的生態環境,甚至是新出的 HomePod,這太沒有道理瞭。Brain 舉瞭一個很具說服力的例子說明蘋果抑制 Siri 的發展,完全是因為 Siri 會與 iOS 競爭。眾所周知這是一條死路。
有人對語音界面耿耿於懷,因為他們的阻擾,你無法展示公司的偉大所在,沒人會心甘情願接受的。人們不願意讓無形的聲音來控制一切,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個人助手如何與我們有更好的連接,更好的理解我們,而我們更加相信這個助手不會把我們的個人信息泄露給商業機構。蘋果擁有天然的優勢可以做出這樣的產品。隻不過公司需要重整,我們需要承認 Siri 應該有自己的平臺,並通過語音實現蘋果所有的功能。我們需要建造 Siri 操作系統,並有專門的開發團隊。看看 Amazon,他們已經投入瞭大量的專傢。
問題在於,蘋果還在爭論 Siri 是否是一個平臺。
我們需要 Siri 操作系統,它應該有自己的平臺,它應該有自己的生命,它需要接觸我們從現在到未來所做的一切。Siri 是通過人工智能輸入的操作系統,它可以連接到我們建造的所有本體論和分類法,語音則是媒介。我們還應該地把 Siri 公開到開發者社區,可以允許開發者實時建立工作流程。這種實時的功能可以根據用戶的意圖創建解決方案,並把它上傳到雲端,所有的應用程序都可以上傳到雲端,應用程序不需要下載也不用啟動,讓下載應用程序成為歷史。操作系統能理解語境,也擁有連續性,比如它會想:那個人剛問瞭我什麼?這和剛才他們問的是同一個語境嗎?我剛才所做的事情是連續的嗎?這需要操作系統最底層發揮作用,跟隨對話的進展。這不是通用人工智能,它根據你個人的語境,解決你需要的問題。它能夠把這些語境保存在 " 神經元 " 內,這些神經元可以發展並隨時增加。
不要在意通用人工智能,也不要在意人們是否認為他們在跟另外一個人類對話。集中關註抽象出來的語境,以便人們發出命令並完成工作。
HomePod 需要和 iPhone 配合才能使用。附近沒有 iPhone,它就沒有智能,這是因為蘋果內部的某些人在 HomePod 是平臺還是僅作為 iPhone 的附屬品的辯論中獲勝。需要 iPhone 帶動它,非常糟糕的決定。
蘋果可以操控個人隱私的使用,並確保這些數據不會用於用戶意想不到的地方。
蘋果在 AirPods 中強行加載瞭 Siri,卻沒有讓 Siri 和 Vocal IQ 團隊參與項目。Siri 本來可以應對實時場景,多麼強大的功能啊,沒想到結果他們竟然做瞭這麼蹩腳的產品。
別再說 Siri 隻是操作系統的附屬品,讓它擁有自己的平臺,讓它自由發展。如果因此而淘汰瞭 iPhone,那也隻能說明 iPhone 本該被淘汰。讓 Siri 擁有一支資源充沛、活力四射的開發團隊。
Amazon 的錯誤認知就是使用技巧,而關鍵字就是死路一條。
Google 也有自己的問題,他們把個人助手當成搜索引擎的附屬物。
Voice First 的業務模式不是點擊收費的廣告,它是語音商業。通過語音下單購買衛生紙,這個過程可沒有語音識別品牌什麼事兒。然而 Amazon 無所謂,因為他們隻是希望人們購買更多的紙巾。
這是當初蘋果收購 Siri 的時候所有程序員的夢想。希望我們還有機會讓這一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