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焦慮與錯失恐懼癥

01-27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keso 怎麼看(微信 ID:kesoview),轉載已獲得作者授權。

在《區塊鏈有多火?》一文中,我已經闡釋過我對區塊鏈的基本看法:區塊鏈是下一個重大技術趨勢,區塊鏈的價值有可能比互聯網還要大。是的,沒人否認區塊鏈技術的革命性和顛覆性,但眼下,加密貨幣的瘋漲,以及各種利用區塊鏈概念的投機行為,讓這個大有前景的技術呈現出嚴重泡沫化的景象。

泡沫總是伴隨著焦慮。錯失賺錢機會,有時候比直接損失錢財還要令人沮喪。你錯過瞭買房,錯過瞭買騰訊,怎能再錯過區塊鏈。甚至有人聲稱,不 all in 區塊鏈就會被淘汰,讓人不禁想起馬雲所說的," 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 ",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有一個詞專門用來描述人們因擔心錯失什麼而產生的恐懼,叫做 " 錯失恐懼癥 ",英文縮寫 "FoMO"(Fear of Missing Out)。

由於擔心錯過好友分享的重要信息,所以要經常把朋友圈刷到上次看過的地方;由於擔心錯過好玩的或者重要的資訊,所以要一直不停地刷新今日頭條;由於擔心錯過一年中最低的價格,所以要在雙十一那天瘋狂購買大量用不上的東西 ……

我們都或多或少都患有錯失恐懼癥,不過沒有什麼恐懼比得上對錯失發大財機會的恐懼。這正是韭菜割瞭一茬還有一茬,生生不息的心理學依據。隻不過韭菜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韭菜,反而認為自己是割韭菜的。

公眾並不瞭解區塊鏈的技術原理,以及它將如何重塑我們的生活,但大量可理解的案例都在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們,這是一個可以一夜暴富的機會。比特幣的價格從去年年初的 900 多美元,一度漲到超過 2 萬美元;瑞波幣在一年之內上漲瞭 300 多倍,以至於瑞波幣的創造者克裡斯 · 拉爾森擠進瞭福佈斯全球富豪榜的前五名,被他擠下去的是 Facebook CEO 馬克 · 紮克伯格。這些例子具有神話故事般的魔力,讓人對區塊鏈心馳神往。紐約時報在評述這種沾鏈即火的現象時說:" 如果說原來這是鬱金香熱,那現在這熱度已經蔓延到瞭菊花和罌粟。"

技術派為瞭避免參與炒作之嫌,更願意從技術上強調區塊鏈的價值和機會。他們會說,我們對跟風炒作,借機哄抬幣價或股價這種事一點興趣都沒有,甚至很反感這種炒作,因為他們的炒作毒化瞭區塊鏈的技術環境,讓本該得到關註的東西得不到關註。我們反對利用人們的錯失恐懼癥來割韭菜,就像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騙子一樣。

不過幾乎所有有前景的技術,終究逃不開被過度炒作,然後從高處跌落的宿命。1995 年,Gartner 咨詢公司將新技術的這種周期性的發展過程,歸納為一條炒作周期曲線(Hype Cycle),或者稱之為技術成熟度曲線。

(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

Gartner 認為,一項新技術從出現到形成生產力,大體要經過 5 個階段。經過技術萌芽期,新技術迅速得到大量關註,開始被追捧,被高估,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期望膨脹期的頂點,之後預期落空,受關註度急劇下降,進入泡沫破裂低谷期,然後是緩慢的穩步爬升恢復期,最後形成穩定的生產力,進入生產成熟期。Gartner 對新技術的這一套研究方法,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每年 Gartner 會根據其專業的分析,來推論和預測當年各項技術在技術成熟度曲線上所處的位置,並給出進入生產成熟期所需的時間。

(Gartner 2016 年新技術成熟度曲線)

區塊鏈 2016 年第一次出現在 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上,已經處於期望膨脹期。2017 年,區塊鏈仍然處在期望膨脹期,但正在滑向泡沫破裂低谷期。根據 Gartner 的分析,區塊鏈技術達到生產成熟期所需要的年限為 5 到 10 年。

不是所有的技術都能走完整條曲線,比如在 2017 年的曲線上,剛進入期望膨脹期的數據目錄技術,和正處於泡沫破滅低谷期的 Hadoop 分佈技術,就已經面臨淘汰的命運。

當然,錯失恐懼癥患者並不會真的關心技術的前景和風險,他們更喜歡泡沫的視覺和觸感。在這場由錯失恐懼癥患者攪起的泡沫盛宴中,有多少理想主義的技術人員能夠把持得住?

後記:北京時間 1 月 16 日,數字貨幣突現斷崖式下跌,根據數字貨幣市值監測網站 CoinMarketCap 的數據,48 小時之內,數字貨幣整體市值從超過 7000 億美元,跌至 4300 億美元。主要數字貨幣的交易價格大幅下跌,比特幣兌美元價格一度跌破 10000 美元。

(2017-12-27 至 2018-1-22 數字貨幣總市值走勢)

(2017-12-27 至 2018-1-22 比特幣價格走勢)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