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潮來臨,共享充電寶還有求生的必要嗎?

11-07

三天前,美團點評在內部信中表示將結束其 " 共享充電寶 " 試點項目。該項目從運營到結束歷時僅 3 個月。這一消息觸動瞭共享充電寶行業本就敏感的神經。就在 1 個月之前,首傢自助式智能充電寶 " 樂電 " 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佈項目停運,並回收瞭全部充電寶設備。而此前,已有小寶充電、河馬充電被爆出局,甚至 " 明星企業 "Hi 電也出現員工遭遇勸退並維權的狀況。

實際上,共享充電寶這一行業從誕生伊始就眾說紛紜。今年年初,各種共享充電寶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城市的各個角落,但隨之而來的是 " 偽需求 "、" 雞肋 " 等質疑之聲。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種質疑聲似乎是應驗瞭。

那麼,共享充電寶企業紛紛離場到底是行業的洗牌還是行業衰落的前奏?如果是洗牌,那麼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共享充電寶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存在,那麼未來如何發展才有繼續存活的可能呢?

企業相繼離場,共享充電寶還有存在必要嗎?

共享經濟的風口,吹動瞭共享充電寶行業,使之活力倍增,也吸引到大批資本入局。最火爆的時候,共享充電寶行業曾在 40 天之內迎來 35 傢投資機構的入局,拿到 11 筆融資,其金額在 12 億元左右。該數額超出瞭共享單車初獲融資的 5 倍。而在上半年行業鼎盛時期,市面上運營共享充電寶的企業已多達 20 傢。

然而 " 易得之事易失去 ",這一新興行業僅幾個月就呈現出衰落之勢。除上文提到的企業之外,創電、PP 充電、放電科技以及泡泡充電等多傢企業也走到瞭項目清算這一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該行業進入調整期和洗牌期的表現。不過,這也很有可能是該行業進入衰落期的表現。

互聯網能夠一夜之間 " 捧紅 " 某人、某事物或某行業,也能使其迅速衰退,共享充電寶行業亦是如此。當爆紅如潮水襲來,企業和資本便迅速進入,於是熱度更熱,甚至隱隱出現投機傾向,以致於不少創業團隊與風投並未對該行業進行深入而充分的調研。

當創業和資本的熱潮消退,行業內各方對共享充電寶的態度逐漸轉為理性。一些投資者和企業仍對該行業抱有期望,但上遊的生產企業和用戶卻似乎並不熱情。利潤不高代工廠不願接單,並非剛需成為用戶眼裡的 " 雞肋 ",共享充電寶迅速走到 " 拐點 " 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變化,究竟是洗牌期還是衰退期呢?其實,某種成功的共享商品或某種服務,都要滿足一些需求和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稀缺資源,但儲備又相對充裕。這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其實不然。所謂稀缺,指的是現代社會中因信息不對稱與流動性遲緩而導致的稀缺,比如房屋這樣的資源。充裕則指資源數量多而且閑置的多,能為供應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共享單車。在這個前提下,供需雙方的不對稱性是共享經濟的必要條件。以服務或技術平臺為中介,降低這種不對稱性,而共享充電寶就相當於這個媒介。

第二,能夠促使資源或服務標準化。如今發展狀況好的共享模式,標準化程度都很高。這有助於減少供需雙方矛盾,並降低平臺的運營成本,也是促進行業規模化增速的必要條件。

第三,共享事物的使用權與所有權可分離。這是共享經濟模式得以成立的先決條件,如此才能確保商品為大眾共享。兩種權利無限次的分割,使得共享模式成為現實。

第四,共享資源對消費者而言存在價值。共享經濟給消費者帶去便利以及降低成本。比如人們覺得車貴就不去買車,而是使用打車軟件或者是使用共享單車。

第五,對商品的需求頻率及場景。隻有高頻剛需的商品才會帶動規模的增長,過於小眾的需求會導致交易的緩慢,一旦活躍度低至某個點,供需雙方會逐漸撤出,平臺也就自然衰落瞭。

如果用以上幾個標準來框定共享充電寶,會發現這一行業的存在價值並沒有那麼大。第一,充電寶並非稀缺資源,用戶獲得它非常容易,也不存在不對稱性和流動遲緩的問題。第二,共享充電寶行業興起尚未滿一年,標準化程度不夠。第三,共享充電寶本身價格就低,擁有該商品又非常容易。

綜上所述,可見共享充電寶模式對消費者意義其實不大,但斷言其就此衰落卻為時尚早。然而,共享充電寶行業又是否迎來瞭洗牌期?這一行業可能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呢?

行業進入調整期,共享充電寶存在形式未定

與其他共享模式相比,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容量極為有限,並且現階段商業模式單一,因此從群雄逐鹿到行業洗牌的時間也比其他的共享商品更短。與近年來的創業項目相對比,共享單車的融資、擴張以及洗牌速度都更為迅猛。

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的共性在於項目崛起迅速,容易吸引資本。商業邏輯簡單粗暴,重視線下鋪設,且成本高昂。因此資金一旦進入,規模擴張就容易得多,因此洗牌期也迅速到來。今年的第二、第三季度是共享充電寶企業 " 跑馬圈地 " 的時節,即風口期。現在行業處於調整期,小玩傢出局,企業差距增大。

之所以吸引資本進入,是因為共享充電寶在發展期之時顯現出瞭盈利勢頭。彼時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小電科技、來電科技及怪獸充電寶的成本在 100~150 元之間,每個充電寶每天有至少一次的借租頻次,每次收入約為 1 元。每個充電寶的回本周期在 4~5 個月之間,加上流量變現的收入,處於先頭部隊的幾傢企業開始盈利。

此時,資本湧入,而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算是非常高調的瞭。他和王思聰的賭約為共享充電寶行業帶來瞭極高的關註度和話題度。5 月 5 日凌晨 5 點,王思聰更新的一條朋友圈,將矛頭直指共享充電寶。

隨後陳歐進行瞭 " 回懟 "。

而其他投資者則對共享充電寶解決用戶痛點及其在具體場景中的附加值多有關註。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認為 " 充電是剛需,未來幾年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而來電的 SIG 投資人張琳娜則認為共享充電寶有成為線下流量入口的可能:" 基於 LBS 的線下場景導流、信用消費、廣告都是可以承載的業態。"

然而洗牌期過後,許多人開始更為冷靜地審視這一行業。最初資本對共享沖充電寶期待過高,甚至將其提升至共享單車的級別。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發現該行業未達到各方預期,而且短期內難有收益。

此外,資本未弄清經營模式就蜂擁而至,損壞瞭盈利模型。入局企業太多,入場費提升,盈利周期又進一步拉長,企業就需要不斷融資以維持運營。加之市場小、風險技術高、盈利模式單一,導致資本對行業熱情驟減。

雖然共享充電寶並非剛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充電又確實屬於剛需。目前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迅速,但電池技術依然緩慢前進,所以充電輔助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為大眾所需。共享充電寶以此為切入點,可能會向幾個方向發展。

實際上,看問題都需要回歸本質,看共享充電寶行業也是如此,無論這一行業的本質是共享還是租賃。若是在商言商,隻需看未來的市場是否能夠規模化,或者現金流是否足夠即可。如果繼續燒錢加大投入,那麼鋪設密度也會增加。

當到瞭一定程度之時,借租充電寶真心比自帶方便。不過,要實現這一點需要等當前的調整期結束,可能會有更多小企業出局,剩下有實力的大廠商。此外,行業的成熟也有利於行業標準化進程。

然而,共享充電寶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且操作門檻高。在共享充電寶與插座並存的情況下,許多人寧願直接去用插座,也不願經過繁瑣的程序去租借充電寶。所以共享充電寶這種模式或許更適合跨行業合作。比如業內有實力的廠商可以去和公共場所周邊的零售店談合作,將充電寶放置在零售店內,用戶需要的話可以直接去拿,而不必經過繁瑣的程序,而且歸還時也盡量便捷。

由此可見,共享充電寶正在經歷調整期,說衰落為時尚早,反而市場極有可能被大企業 " 分食 ",或是轉變為合作方的附加服務,抑或是像共享單車一般成為帶有公益色彩的行業。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